原來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差這麼多,寶媽不要再不捨得了

原來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差這麼多,寶媽不要再不捨得了

原來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差這麼多,寶媽不要再不捨得了。

聰聰從幼兒園回到家以後,鬧著要做家務,而聰聰媽媽卻以孩子還小為由拒絕了,聰聰又哭又鬧的坐在地上,非要媽媽給安排點活。原來聰聰的好朋友在幼兒園說自己回家幫奶奶做家務,得到了全家人的誇讚,大家都誇他是懂事的好孩子。聰聰是個要強的孩子,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大家的表揚,所以回到家裡要幫媽媽做家務。可是媽媽覺得幼兒園的孩子,年齡還小,對於家務一竅不通,就算讓他做,他也做不好,自己還得返工,還不如自己來做,而且最主要的是捨不得孩子幫忙。

其實,絕大多數家長都是聰聰媽媽的這種想法,如今生活條件提高了,已經不像以前家裡都有農活,需要勞動力來務農,現在的家務比較簡單和輕鬆,家長也不想讓孩子過多的參與到做家務這件事上,只想孩子一門心思好好學習。前段時間的一條新聞,主人公是一位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生活了幾個月,就選擇了自殺,原因竟然是從小家裡人對他嬌慣,沒有做過任何家務,就算是上大學的時候,髒衣服和鞋也是一包一包的帶回家讓家裡人負責,因為成績一直很優越,家裡人也很縱容這種做法,並沒有覺得上大學後應該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家務。等到出國留學後,缺乏生活和自理的能力,遠在國內的家人也沒有辦法照顧他,不合群的他最終客死他鄉。

原來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差這麼多,寶媽不要再不捨得了

其實,讓孩子做家務,並不是真的讓他幫助家裡分擔,做家務只是培養孩子的另一種成長方式,讓其能夠在勞逸結合的同時讓身心共同發展。

1、勞逸結合

不同的家務會鍛鍊到孩子不同的部位,雖然做家務不等同於運動,但是隻要稍作改變,把家務和運動結合起來,即可鍛鍊身體又能完成家務,如果做家務時還可以和家人聊天,可以起到調節心情的作用,給緊張的學習帶來一些放鬆。

2、學習分類歸納

學會分類和歸納,是一項必備的技能。無論學習還是生活,恰當的分類和歸納都是非常重要的,學會這項技能,一生受用。

3責任感的培養

學會付出,才能夠收穫。雖然做家務只是小小的付出一些體力,但是卻可以讓孩子明白父母的不易,理解父母的辛苦,培養家庭責任感。

原來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差這麼多,寶媽不要再不捨得了

4建立自信心

做家務的過程中對孩子不斷鼓勵和表揚,讓孩子獲得滿滿的成就感和建立自信心。得到家長的認可和讚揚,是每個孩子都期望得到的。

5開發想象力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激發孩子的的學習能力和想象力。學習更快更簡便效率最高的做家務方法,寓學於樂的幫助家裡做一些事情,孩子從中得到的知識的技能,是在學校無法學習到的。

原來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差這麼多,寶媽不要再不捨得了

適當的做家務原來好處這麼多,如果家有寶寶,不要在阻止孩子幫你做家務了,可以先培養寶寶從簡單的擦桌子、分筷子開始做起,這樣既滿足了寶寶想動手的願望,還可以鍛鍊寶寶的身體,家長還有機會可誇讚寶寶一番,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