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1

夫妻感情没了,对孩子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刚好这两天去看了最近热门的电影《狗十三》。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片中女孩李玩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父亲。父亲因为忙生意,李玩只好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后来父亲又组建了新的家庭,生了新的孩子。

而母亲在李玩生命中的缺失,就像片尾那通不痛不痒的电话,疏离而稀薄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所以李玩的敏感,不仅仅是因为青春期,更因为这糟糕的原生家庭。

她太渴望爱,所以才会在同父异母弟弟的生日宴上,用小心翼翼地笑容,掩饰着内心的失望与落寞。在他人的欢愉中,无法抑制的落了泪。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爱应该关乎于理解与陪伴,但是李玩身边的人,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给她的

“自以为是的爱”中,根本没有这两样她最最需要的东西。

曾经担任过《奇葩说》辩手的姜思达,在看了《狗十三》后,用一段短视频表达了自己对于李玩的感同身受。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因为自己的父母也离异了,所以他觉得自己就是李玩。姜思达用一句“我们不太熟”来定义自己与父亲的关系。“

当时决定跟着妈妈,是我自己的选择”,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了,姜思达再谈起父母离异时,仍然有着无法释怀的忧伤。

姜思达说:“父母的离异,没有人对他说一句道歉。父母的说法是,没办法,希望他能够理解他们。”所以作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姜思达只能选择去理解成人的世界,学着去懂事,学着察言观色,去揣测父母的情绪,是不是下一秒就会吵架,是该回避还是该劝和。

没有人天生就是敏感的,是他们成长的环境塑造了他们的敏感。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在姜思达那段短片视频中,有几千条评论,许多都看了让人心疼。

有人说:“父母欲罢不能的婚姻,对我童年的影响是我很多年后才搞明白的事情:我的敏感易怒,我那缺失的安全感,全部都来源于此。是那些片段拼凑出了现在这样的我。他们不会对此抱歉,而我能做的也只是避免重蹈覆辙。”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2

在父母的这场错爱中,最无辜的总是孩子。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记得《狗十三》的海报上有一句话:“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对于拥有着父母残破婚姻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离了婚的父母们,陷在自己的感情悲伤中,可能根本没法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中谋杀掉了什么。那样的痛,孩子却一直记得,永远记得。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3

有人说,那能怎么办?为了孩子,将就着、凑合着过一辈子?最后委屈了自己,还将孩子抛掷在无休无尽地冷战与争吵关系中,孩子一方面“不仅要做好父母随时离婚的打算”,另一方面“还要被迫成为维系这个家庭的纽带”。

到头来,生活终究被那句“要不是为了你早离婚了”磨砺得前路茫茫,似乎像是满盘皆输。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其实,离婚,或许从来都不是错误的根本原因。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所以如果要选择离婚,应该做好心理准备,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处理好自己与孩子的关系

因为,离了婚,你们可以不再是夫妻,但却仍然是孩子的爸爸/妈妈。

这条路从来都很艰难。但也算是用行动,弥补孩子一个亏欠的“抱歉”

即使再难,也依然有人处理得还不错。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比如庾澄庆和伊能静。

尽管离婚了,但对于儿子哈利两人都疼爱有加,努力做到共同抚养

单身后的伊能静陪着儿子去美国夏令营、游法国、逛美术馆,即便后来又组建了新家庭、生了女儿米粒,也依然给予儿子足够的信任、支持、陪伴和引导,丝毫没有冷落儿子。

庾澄庆虽然在与儿子的相处上一贯低调,但是从一些小细节依然可以看出,离婚后的他也在尽职尽责的做好一个父亲的角色

不仅陪儿子出游,还在某年的父亲节,骄傲的在微博上晒出儿子为自己做的大餐;和新妻子有了宝宝,他也不忘记叫上儿子,四口人一起合影留念。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相比之下,英达在和宋丹丹离婚之后,却对儿子巴图20年来几乎不闻不问。

因为他觉得,和儿子的缘分已尽。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宋丹丹忍无可忍在微博上怒怼前夫,斥责他对于巴图从未尽过做父亲的责任,并且不顾巴图的内心感受,在节目中大秀和现任儿子的父子感情。

而面对宋丹丹的指责,英达的回答却是:

要开始新的生活,就要把原来的一页彻底翻过去,包括不见孩子。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试问,夫妻关系可以推翻重来,但亲情血缘又岂能如此轻易地恩断义绝?

为何让孩子为父母双方的错误背锅?

4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对于离婚的父母来说,如果选择一直单身,可能处理好亲子关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一旦父母都分别组建了家庭,再谈共同抚养可谓难上加难。

当然,我们除了是父母,首先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所以除了养育孩子、保护孩子

我们需要做的最重要的功课始终都是让自己幸福。

如果离婚能够帮助我们,那么我想孩子也会对此表示欢迎。但是,这样的“欢迎”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很轻松地度过这个阶段。

因为离婚对于孩子的伤痛无法避免,父母要做的,也只有把伤害降得小一些再小一些。

至少,父母应该花时间倾听孩子的感受,陪着孩子向过去的家庭道别,然后再陪着他们和父母建立新的关系。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有专门研究离婚问题的专家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以下建议:

要尽早告诉孩子离婚的决定

不要不辞而别、不要到最后一刻再通知孩子,要给孩子适应与接受的时间。

要听一听孩子的感受

有人会顾虑,这样让孩子分担自己离婚的痛苦,会不会对孩子不好。但事实上,如果没有提前看到父母要离婚的任何征兆,而要突然面对父母分开的决定,这样的痛苦更会让孩子感到不安。

离婚和孩子做了什么无关

要让孩子明白,不是自己的错引起的离婚,这只是父母的想法和决定。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要详细、反复的向孩子解释关于监护的安排

要反复用行动告诉孩子,即便父母分开,对他们的爱也不会改变

不要把孩子放在父母的争执中间

要使孩子的生活变化尽可能小

尽可能的让孩子可以继续与父母保持有意义、充满爱心的接触。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其实说起来也不仅仅是离不离婚的问题。即使明明还在同一个屋檐下,可夫妻两人却形同陌路,又何偿不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呢?

一个孩子如果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到底会有怎样的意义?

或许看过ins上那个叫做Selah的小女孩,我们就会明白,爱与被爱真的能点化不幸的生活

这个曾经住在贵州福利院的孤儿,在被一对美国夫妇领养了两年之后,照片里的模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那种怯生生的、带着一些不安、焦虑和防备的眼神在这个小女孩的眼里荡然无存,此时的Selah脸上、眼里的笑意那么纯粹,发自内心,整个人都散发着阳光与自信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这样的改变,无疑离不开全家人对她的宠爱。也与养父养母的悉心陪伴和照料,与哥哥们友好开心的相处,密不可分。

伤害孩子最深的往往不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处理离婚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