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融入生活 開啟傳承之路

在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舉辦的“節氣與養生”——2017溫州端午民俗節慶活動中,市民近距離感受了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的魅力,切身體驗端午的節日習俗。


非遺,正以一種活態的形式在這片土地上滋長。

對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來說,2017年是積極有序的一年。自從3月8日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正式亮牌以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走上健康運行的軌道,形成了非遺保護融入百姓生活,以非遺工作者為主力,非遺傳承人、社會團體、民眾共同參與的非遺保護新局面。

非遺融入生活 開啟傳承之路

“非遺”傳承人將大千世界濃縮於小小的蛋殼上。蘇巧將 攝

非遺融入生活

重塑文化品位

溫州首屆攝影藝術節於10月8日在楊府山公園圓滿落下帷幕,在這場溫州攝影界的集體大閱兵中,國家攝影技師、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攝影專業指導師葉君奮參展的專題《影像非遺》尤為矚目。這些作品從敘事視角對非遺名物、場景和人物所作客觀準確的陳述,喚起市民對非遺的強烈神往。

承載著匠人匠心之情的非遺文化,彰顯著巧奪天工之技的非遺項目,正在時代的版圖上,尋找專業化與大眾化的完美契合點,而我市這一年推進的各項活動,正彰顯非遺跟隨現代步伐走出新姿態——

溫州鼓詞“瑞安現象”阮派藝術研討會聚集曲藝界大師,研討阮世池先生從藝76年來在曲藝創作及表演方面的藝術成果;平陽縣非遺專場活動將南湖馬燈戲《跑馬》、民間木偶戲等非遺節目精彩呈現於舞臺;“我寄相思於何處,他鄉明月慶中秋”——溫州非遺走進新溫州人專場活動展示了蓮花、非遺美食等;蒼南木偶戲等非遺走進龍灣區蒲江街道蒲江社區,深受百姓喜愛……

事實上,不少非遺項目是在歷史的生產生活中產生的,讓非遺融入百姓生活,讓人民群眾成為非遺保護的直接受益者,非遺項目才更有生存的活力。

不僅如此,創意也能讓非遺展現新的活力,讓百姓生活煥發風采。

眾所周知,夾纈在浙南地區就以婚嫁被的形式流傳下來,並運用到衣飾上。如今,由於大眾審美觀念與以往不同,已經很少有人將一大片夾纈布穿在身上。為了讓夾纈更好地融入當下生活,2015年底,蒼南新銳創意設計師葉丹嘗試融入現代生活元素,將快消失在大眾視野的夾纈重新拉回到人們視線中。以他為首的文創團隊打造“纈韻”品牌,設計了夾纈書籤、夾纈首飾、夾纈服飾等。這些產品藉助古老傳統技藝“夾纈”之工藝,秉承“致意傳統,創意再生,享匠品生活”之理念,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

開展校地合作

非遺薪火相承

今年10月,“浙江好腔調·東甌韻致——2017溫州傳統戲劇展演大學城專場”在溫州大學育英大禮堂裡粉墨登場。這場戲曲盛宴,為1200餘名師生送上了蒼南八仙戲《文明八仙》、平陽和劇《浮缸》選段、甌劇《水牢》等。溫州市文廣新局局長張純芳表示,希望通過此類活動,彰顯傳統戲劇保護的整體面貌和復興活力,讓傳統戲劇煥發新的魅力。

開展校地合作,打造品牌活動,是我市非遺工作的重頭戲。6月份以來,市非遺保護中心先後與溫州大學甌江學院、溫州城市大學、中共溫州市委黨校、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等四所大專院校聯合舉辦了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者培訓班、非遺創新設計論壇、溫州市傳統戲劇展演活動、非遺進校園專場演出等活動。積極協助溫州大學成教學院成功申報並承辦了為期一個月的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石雕傳承培訓班,大力推進了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倡導的校地合作工作。

非遺傳承,人人有責。這不是一句口號,早已化為行動。我市大力推進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通過市級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推進各縣(市、區)各部門的合作。與市教育局聯合舉辦了以“非遺就在身邊”為主題的第四屆非遺主題徵文活動。以點單服務的方式,與各中小學聯合開展了非遺進校園活動80場(次)。與縣(市區)文化部門聯合承辦了“振興浙江曲藝暨浙江省曲藝三進活動”溫州鼓詞、漁鼓、溫州蓮花等曲藝專場演出四場,觀眾總數近兩萬人次。由此一來,多渠道推動,逐步形成以政府部門為主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非遺保護工作的新局面。

深化保護理念

拓展傳播途徑

近日,溫州市非遺中心相關人員到泰順縣進行長達12個小時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口述史拍攝。在這場拍攝中,通過對泰順縣市級非遺項目“泰順布袋木偶戲”代表性傳承人葉其貢、林遠志、林祥家、林須疊等四位傳承人一對一的訪談,全面梳理了該非遺項目的主要事蹟、師承關係、專業成就、目前處境、日常生活以及泰順布袋木偶戲的歷史淵源、文化意蘊、相關風俗、傳承與保護等。

今年以來,我市開展非遺瀕危項目口述史拍攝,對布袋戲、漁鼓、石雕、馬燈戲、和劇、賣技、彩石鑲嵌、永嘉亂彈等16個項目20餘位省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進行口述史拍攝,蒐集有關歷史資料100多萬字。這種方式,對“非遺”進行搶救性記錄,對我市非遺保護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非遺作為我市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今年在各類國家級非遺博覽會、非遺交流活動中嶄露頭角,成為傳播我市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木活字印刷術、彩石鑲嵌、阿紅魚丸等亦相繼被邀請上央視《家有傳家寶》《探索與發現》《消費主張》等欄目;組織非遺項目參加了文化部主辦的國際非遺博覽會、文化部在香港舉辦的“根與魂——憶江南 浙江省非遺展”活動、義烏文交會、浙江非遺博覽會等展覽展演活動,其中黃楊木雕、甌繡項目傳承人分別在國際非遺博覽會上評為“新生代工匠之星”和“新生代手藝之星”;樂清民歌對鳥、蒼南道教音樂項目獲全省傳統音樂非遺薪傳獎。

溫州非遺資源豐富,種類繁多。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甌越文化生生不息的根脈,更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精髓。為了進一步規範保護措施,我市起草並出臺了《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管理方案 》《溫州市代表性傳承人考核評估辦法》《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認定與管理辦法》,形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傳承人規範化的新格局。

記者 華曉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