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馮道,官場不倒翁的沉浮人生

馮道不倒翁似的官場人生,只因他生在五代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

五代十國馮道,官場不倒翁的沉浮人生

封建時代,歷來就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傳統,在正常的父傳子權力更迭過程中這個傳統一般不會被打破,在非正常的改朝換代江山易姓過程中,這個傳統更是貫徹的徹徹底底。這其中的道理無非是為了新皇權的鞏固,新帝提拔自己的親信,夯實自己的權利。但是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不管是父傳子的權利更迭還是皇權易姓的改朝換代,他都得到了重要,都官至宰相,且以73歲高齡善終,他就是馮道,人稱官場不倒翁。

馮道從20歲入仕,至73歲宰相之位壽終正寢,官場沉浮40餘載,前後侍奉五朝八姓十一帝,五朝分別是後唐,後晉,契丹,後漢,後周,十一帝則對應後唐李氏四帝,後晉石氏二帝,遼代一帝,後漢劉氏二帝,後周柴氏二帝。馮道這種經歷除了和自身才華,處事圓滑,老道技巧外,更多的是和他所處的時代有關,時代的變化,讓他不得不變化來適應這個時代。

馮道所處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代,馮道雖歷經十一帝,但時間不過50載,50載不及康乾一朝,但走馬觀花般的迎來十一帝,時局變換不止,馮道應身所變,在混亂中也算造福了一方人民。

五代十國馮道,官場不倒翁的沉浮人生

馮道初次升至宰相是在後唐李嗣源一朝,926年李嗣源繼任為帝,這個宰相之位做了沒多久,七年之後,李嗣源駕崩了,李嗣源呢兒子李從厚上位為帝,僅僅過了4個月,李嗣源的義子李從珂起兵叛亂,李從厚被迫逃亡石敬瑭軍中,五代十國各路軍閥相反取代本來很正常的事情,這裡要單獨寫出來不是因為李從珂取而代之有多麼了不起,而是因為馮道,這是馮道第一次牆頭草般的形式作為,作為李嗣源留給李從厚的一名重臣,按照當時的風氣,主子遇難外套,臣子本應一路相隨,相反,馮道並沒有跟著李從厚逃往石敬瑭軍中,而是大開城門,迎接李從珂,李從珂從而順利登基。史書沒有記載馮道為什麼不跟隨李從厚外逃,牆頭草馮道就是從這個時候體現的,但是迎接新帝並沒有給馮道帶來更多的榮譽,相反,馮道的官場之路第一次出現了危機,李從珂繼位後並沒有重用馮道,而是將馮道下放,免去了他的宰相之職,外放地方當地方官。

五代十國馮道,官場不倒翁的沉浮人生

936年對馮道來說又是一個轉折點,石敬瑭藉助契丹的力量,奪取了李從珂的政權,建立了後晉,石敬瑭重新啟用馮道為相,並出使契丹。石敬瑭是藉助契丹的力量奪取政權的,因此石敬瑭派遣馮道出使契丹意義重大。馮道也不辱使命,出色的完成了任務,等到馮道回來,馮道到達了權力的巔峰,後晉的軍政大權集馮道一身,即使石敬瑭死後石重貴繼位,馮道依為相,馮道在後晉一朝,到達了政治權力的巔峰。

946年,後晉的支持者契丹國王耶律德光不再信任石重貴,率軍攻打後晉並消滅了後晉。馮道牆頭草的行為再次出現,滅了後晉,馮道改為侍奉契丹,可能當時的人就已經不齒馮道這種行為,對馮道,耶律德責問並諷刺馮道為何似牆頭草,馮道畢竟在官場混跡多年,圓滑巧舌如簧已為他的基本功,面對耶律德光的挖苦譏諷,馮道都一一化解了,而且馮道還當上了遼國的太傅。

馮道在遼國當差僅一年,947年,石敬瑭的部下劉知遠奪權稱帝,建立後漢,耶律德光搶佔的中原因為反抗不斷,無力征服,劉知遠趁機收復了這塊區域,劉知遠奪取中原後了,為了籠絡人心,不斷拉攏前朝遺老,馮道作為遺老中的戰鬥機,自然是劉知遠極力拉攏的對象,馮道被封為太師。

五代十國馮道,官場不倒翁的沉浮人生

951年,劉知遠的收下郭威起兵反叛,取代後漢建立後周,馮道自然改奉後周,而此時的馮道即將進入古稀之年,雖馮道依然重用,到馮道官場之路已經快到末路了,尤其到了954年,郭威去世,柴榮繼位,已經73歲的馮道似乎真的要中落,原因是馮道惹了新帝不高興,當年契丹聯合後漢攻打後周,柴榮要御駕親征,馮道力勸,新帝和馮道因此有了間隙,後來柴榮親征大勝,柴榮認為馮道已不堪重用,就命令他去修郭威的陵墓,陵墓修完的當年,馮道也死了。生前雖然沒有得到新帝的重用,但死後榮譽頗高,馮道死後,柴榮輟朝三天來紀念馮道,並封馮道為瀛王,諡文懿。

五代十國馮道,官場不倒翁的沉浮人生

這就是馮道,宦海人生,在五代十國這種特殊時期,馮道有他無奈,有他的種種理由,後世對他的評價,皆以牆頭草不齒,但從務實角度來看,於國於民,馮道這種“牆頭草”的行為並沒有任何的不妥,因為在亂世生存,本來就需要一種別樣的手段,更何況馮道沒有做出任何傷天害理之事。

五代十國馮道,官場不倒翁的沉浮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