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無才能也無背景,石奮一家如何歷仕五朝成為漢初政壇“不倒翁”

漢初的許多權貴都是出生草莽的布衣卿相,他們靠著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在秦末亂世中博取了屬於自己的富貴榮華。但是在西漢王朝的歷史上卻有一個顯赫的家族——石奮家族,既無才能也無背景,更是沒有留下任何功勳偉業,卻能從高祖劉邦到武帝劉徹歷經五朝而不倒。甚至因為家族內部出了眾多高官,按照當時評定官階常用俸祿多少石的習慣,石奮還被漢景帝稱為“萬石君”。他們一家到底有著怎樣的“秘訣”能夠長期身處高位而屹立不倒呢?

既無才能也無背景,石奮一家如何歷仕五朝成為漢初政壇“不倒翁”

恭謹:以主子為核心的思想深入骨髓

石氏家族起家靠的是恭謹,走向輝煌同樣靠的是恭謹。這種對主子絕對恭敬的心態已經深入石奮一家的骨髓,他們家族的這種恭謹已然到了偏執變態的地步。但你不得不承認這種變態偏執的恭謹的確是在封建官場屹立不倒的利器。

  • 石奮一家起初並不起眼,只是河內郡的一個普通家庭,根據史書記載,在石奮十五歲的時候,擔任一個小吏,因為平日做事細心嚴謹,被派去侍奉漢高祖劉邦。他的這種恭謹的作風引起了劉邦的注意,於是劉邦就詢問這位年輕人的家庭情況。石奮回答說家裡還有一個失明的老母和一個姐姐,而且家庭比較貧困。於是劉邦起了惻隱之心,同時也對這個年輕人的恭謹非常喜歡,於是就將石奮的姐姐接入宮中做了自己的妃子,而石奮也提拔為中涓,其實也就是在宮廷負責灑掃的一個官吏,並非什麼高官。但是石奮一家就從河內郡遷到了國都長安,這個家族也開始發跡。
  • 劉邦去世之後,在惠帝和呂后一朝石奮一家的事蹟沒有記載,到了漢文帝即位,石奮就因為恭敬嚴謹的作風無人能比,靠著平日侍奉主子積累的功績被封為太中大夫,開始進入中上層官僚階層。到了漢景帝時期,石奮一家已經顯赫一時,按照漢朝官制,俸祿達到二千石就是高官。而石奮和他的四個兒子都已經做到了俸祿二千石的高官,連漢景帝都為之感嘆,於是乾脆給石奮賜號“萬石君”。
  • 而已經全家身居高位的石奮一如既往的保持對主子的恭謹之心,甚至有時到了偏執變態的地步,他在漢景帝末年退休,但是如果碰到盛大典禮需要出席,只要他會參加,一旦經過皇宮門樓,他就一定會下車步行急走,以示對皇帝的恭敬。皇帝賞賜的食物,他也一定叩頭跪拜後彎腰低頭去吃,哪怕皇帝並不在他面前。
  • 他的這種恭謹的作風也延續到了他的子孫身上,他的幾個兒子都和他一樣保持對主子的恭謹之心。他的小兒子石慶曾經當過管理皇帝輿馬的太僕,連皇帝詢問拉車的馬有多少匹這樣顯而易見的問題都要親自一一點數之後才回答。這種嚴謹恭敬的做法已經到了刻板偏執的地步。

石奮一家的發跡,包括能夠在漢朝初年曆經五朝而不倒,這種時刻以主子為核心的恭謹作風是最大的倚仗。畢竟石奮一家雖然出了諸多二千石的高官,但是大都沒有什麼才能和功績,他們有的只是對主子無比恭謹的態度和作風。在皇帝這樣的上位者面前,這種恭謹就是對他絕對忠誠的一種體現,也是統治者最為欣賞的一種作風。

既無才能也無背景,石奮一家如何歷仕五朝成為漢初政壇“不倒翁”

絕不站隊:誰當主子聽誰的

石奮一家活躍的漢朝初年,雖然總體上政局平穩,皇位繼承交接較為順利,但是依然有不少權力鬥爭和皇位爭奪。而石奮一家作為絕對忠誠於皇帝的典型代表,始終秉承誰當主子聽誰的原則,絕不站隊,也絕不參與皇位爭奪和政治鬥爭。這一秘訣也是石奮一家成為漢初政壇“不倒翁”的重要原因。

  • 漢初劉邦曾經有過更換太子劉盈的想法,當時朝臣中反對者不少,最終逼迫劉邦放棄了易儲的想法。而當時作為劉邦近侍的石奮雖然官職地位不高,但是卻正經八百是劉邦的身邊人,史書中沒有關於石奮是否參與這次易儲風波的記載,但是根據石奮一家尤其是他本人的一貫作風,他應該沒有參與此次風波。
  • 高祖劉邦駕崩之後,呂后掌權,她開始報復曾經威脅她們母子地位的勢力,而石奮的姐姐也是劉邦的妃子,我們不知道她有沒有遭到打擊,但是從石奮一家沒有被打倒,安然的活到了漢文帝上臺,因此石奮家族應該沒有受到呂后的清算。
  • 此後一直到漢武帝劉徹時代,石奮一家沒有參與任何政治鬥爭,不管是皇族內部的鬥爭,還是朝廷的官僚內部政治鬥爭,都沒有石奮一家參與的記錄。他們堅持絕不站隊的原則,父子兩代有數人是皇帝身邊的近侍,但是他們只是埋頭服務主子,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由此石奮一家也就安然躲過歷次政治風波,沒有受到任何牽連,終成漢初政壇的“不倒翁家族”。
既無才能也無背景,石奮一家如何歷仕五朝成為漢初政壇“不倒翁”

無為而仕:不做事就不會做錯事

石奮一家的顯赫,不僅僅是漢景帝時期父子五人身居高位,到後來甚至有十幾人擔任二千石的高官。但是他們無一例外地沒有留下任何值得稱道的功績,史書對他們一家的評價也大都是沒有才能,但是卻恭謹無比。由此可知,石奮一家就是奉行無為而仕的原則,不折騰也不出風頭,沒有才能就不做大事,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只做服務好主子的事情,這樣也就使的石奮一家不會出現做錯事而失寵的情況。

  • 石奮一生從未有過關乎國計民生的政績,史書只是記載了他近乎偏執變態的恭謹和非常成功的家教。而他的長子石建位居九卿之一的郎中令,即管理皇帝身邊內侍的高官,但是也從沒有看到他的任何政治主張和作為,有的只是因為寫錯一個字就惶恐不已的謹慎,雖然也會在沒人的時候單獨向漢武帝提出建議,而人前卻裝作木訥不言。反正是一個絕對忠誠的侍從,寧願不做事也不要做錯事的心態顯而易見。
  • 而石奮的小兒子因緣際會,在漢武帝時期曾經被推上了丞相的高位,但是為相九年,連史書都直書其沒有任何政績,即使有心想參與國事,也因為能力不足而達不到效果。特別是漢武帝為了集中權力,打擊相權的背景下,石慶成為了坐在丞相之位上的擺設。但是石慶也幸運的成為了漢武帝時期少數幾個能得到善終的丞相。不得不說這與他不做事也不會做錯事的的原則有著莫大的干係。
既無才能也無背景,石奮一家如何歷仕五朝成為漢初政壇“不倒翁”

家教嚴格:不讓子孫“坑爹”

漢初功臣集團有許多都因為子孫的不肖或者不法,使得家族從顯赫迅速變得沒落。而石奮一家卻少見的能保持嚴格的家教,使得他們家族一直沒有出現“坑爹”子孫,也使他們家族能長期身處高位。

  • 石奮本人依靠嚴謹恭敬成為高官,因此他教育子孫非常嚴格。他的家族也貫徹了漢朝提倡的以孝治國的原則,他本人以身作則,當了小吏的子孫來看望他,他都要嚴格按照禮法穿著朝服接見。對做了官吏的子孫也都不再稱呼名字,而是一律稱呼官職。他的這種做法也的確使他的子孫繼承了這種良好家風,不敢因為家族的顯貴而肆意妄為。
  • 同時石奮一家也很注重鄉里風評,即使他們一家已經成為號稱萬石君的顯赫家族,石奮依然要求子孫要懂得約束自己。他的少子也就是後來成為漢武帝丞相的石慶因為醉酒回家的時候經過所住的里門沒有下車,石奮都以自己不吃飯的方式來懲罰兒子。搞得全族上下都不得安寧,這也就使石奮的子孫更加謹小慎微不敢放肆,這也為他們家族帶來了良好的風評,甚至當時以注重禮法著稱的山東儒家子弟都自嘆不如。

石奮家族能在漢初政壇長期屹立不倒,憑藉的就是恭謹的作風,也秉承不站隊、不做事、不犯事的為官之道。可以說是漢初乃至歷史上“最會做官”的家族,他們的秘訣即使到了今天也有不少人仍豐為圭臬,但是從國家和社會來看,他們的為官之道是隻為家族考量的“小格局”。一門萬石,十幾個二千石的高官,歷經五朝都沒有一件為國為民的功績,這樣的為官之道於國於民毫無益處,他們家族的幸運是處在漢初盛世,如果身處亂世,也必是誤國誤民的為官之道。細細思來,也就家教嚴格還有可取之處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