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這麼貴的醬油,頓時都不敢吃飯了!

小編前兩天想做一款“極品醬油拌飯”,於是專門搜了一下好醬油,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看完,我才明白,就算是醬油,也有我們高攀不起的。

看見這麼貴的醬油,頓時都不敢吃飯了!

實話,我看見這些醬油時,太不淡定,同樣都是醬油,為什麼差別這麼大?我們這些屌絲,連醬油也要欺負我們。下面我們要說的這些醬油並非什麼拍賣品,收藏品,而是真真實實對外賣的醬油,我知道曾經最貴醬油拍賣到18000元一瓶,可那是噱頭,下列醬油某寶上都有價格。

看見這麼貴的醬油,頓時都不敢吃飯了!

一、龜甲萬

看見這麼貴的醬油,頓時都不敢吃飯了!

這是網上傳得比較多的所謂很貴的醬油,可是我搜了一下,其實不算貴,也就20元;問了一下朋友,在日本也不貴,大約1000日元左右;並不算貴!

二、臺灣蔭油

看見這麼貴的醬油,頓時都不敢吃飯了!

臺灣千禾蔭油,不便宜,這兩瓶禮盒裝498元,厲害吧!420ml的兩瓶禮盒裝。蔭油以黑豆取代黃豆釀成,副產品為豆豉,風味奇特,較一般醬油更為甘甜,很適合拿來製作許多臺灣小吃的醬料。

怎麼樣?開始不淡定了吧。之前我看過什麼最貴醬油在日本、臺灣、香港;其實不是,下面這個才是醬油中的愛馬仕!

三、老恆和太油

看見這麼貴的醬油,頓時都不敢吃飯了!

太油是老恆和對最精造醬油的稱呼。古人將一年四季劃分為二十四個節氣,用以指導農事活動。它同樣指導著老恆和醬園裡的匠人們什麼時候投什麼料做什麼醬。小暑時節,梅雨初收,熱浪乍起。每年這個時候,老恆和便開始太油的投料。這在老恆和早已成為一個習慣,一個傳統。太油投料,看似尋常,實則頗多講究。在《老恆和制醬要律》中有明確規定,做醬必於三伏。不得四時為之,只可三伏釀造。小暑之時,已是初伏前後。此時投料,才能經歷完整的三伏。小暑時的太陽強度,相當於平時一個星期的強度。此時曬制的醬油,不僅氨基酸態氮含量高,而且雜菌也更少。再經歷一旬三伏,每天日曬夜露,輔以手工翻醬,豆子得到充分暴曬,營養物質最大程度地析出,醬油的鮮度可想而知。故祖訓有云:歷經三伏曬露,方為醬油之極品。

老恆和太油是以更名貴的青仁黑豆釀製。此品種所以名貴,主要是蛋白質、維生素、鐵質等含量極為豐富,藥用價值很高,在中醫用藥上屬於滋補佳品。將曲種裹在青仁黑豆外面,倒入麵粉中,充分拌勻,這便是釀製太油的原料了。曲種,可以幫助青仁黑豆更充分的發酵,促使它氨基酸的迸發。青仁黑豆釀製的太油,不僅氨基酸態氮含量高達2.0g/100ml,味道也更加鮮美。

看上去一堆高大上,這款200ml的醬油要賣280元一瓶,吃兩碗麵就沒有了,太貴了!可是他居然還有升級品。就是這款

看見這麼貴的醬油,頓時都不敢吃飯了!

同樣200ml,賣價居然高達378,驚不驚訝,意不意外!這這這,不是我們普通老百姓可高攀的。

算了,小編還是自己拿些大豆自己釀吧。

看見這麼貴的醬油,頓時都不敢吃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