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70後家長遭遇00後孩子!這一篇點透了初中家長的所有困惑……

階段考試落下帷幕,幾家歡喜幾家愁。

傳說中的家長會接踵而至,可當七零後家長遭遇零零後孩子,又會是怎麼樣的效應呢?

今天小編採訪了一位七零後的老師,將會為家長提一些好的建議。

當70後家長遭遇00後孩子!這一篇點透了初中家長的所有困惑……

我,一個七零後的老師,

同時也是零零後孩子的家長,

一個浸淫應試體制數十年的考試綜合徵資深患者,

感同身受,同病相憐,同仇敵愾。

我在家長會上對同齡人說了些啥呢?

當70後家長遭遇00後孩子!這一篇點透了初中家長的所有困惑……

孩子能否考入985/211/一本院校

讓數據說話吧:2017年河南考生86.58萬人,985錄取率1.14%,9870人;211以上錄取率4.15%,35931人。2018一本以上累計錄取率11.80%,91979人;二本以上累計上線率43.24%,337026人。什麼意思呢?大約90個人有一個能升入985高校;24個人有一個能升入211大學;10個人有一個能考入一本高校。對於文科來說,這個比例更低。

2018年全省文科一本共錄取16365人,理科一本錄取74956人,理科一本錄取人數和比率顯著高於文科。文科大約全省前1000-1500名錄取985概率較高;全省前5000名升入211高校概率較大。而文科全省有30多萬人參加高考,大概200--300個考生才有一個能升入985高校。河南考生考取985高校,難於上青天。

那考985需要考多少分呢?往年理科600分左右,文科580分左右,就可以走個不錯的985高校,2018年試題偏易,分數線暴漲。600分才能走個鄭大。

從統計樣本看,更有參加價值的是學校劃的月考一本線、985線。

學生進入高二,真正的高考應試剛剛開始,以現在的分數和名次比照高考,不但急功近利,而且極不科學。

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的成績,小步慢走,循序漸進,能力有限,努力無限,坦然面對,欣然拼搏。

當70後家長遭遇00後孩子!這一篇點透了初中家長的所有困惑……

為啥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其一、零零後是空前過度學習、過度管控、過度應試的一代人,討厭學習並不奇怪。

試想,哪一代人也沒有寫過如此多的作業、熬過如此多的夜、報過如此多的補習班。作業剝奪了睡眠,考試剝奪了娛樂,補習侵佔了閒暇。揹著沉重的書包,戴著厚重的眼鏡,邁著蹣跚的步伐,上學的心情比上墳還沉重,放假的時間比放風還短,你還指望他們熱愛學習?

對策:短期無解,只能讓學生理解,不能強迫學生熱愛。

其二、學習不是純粹的痛苦,也不是單純的快樂。

學習是人的本能,學習是人類區別與動物最重要的標誌。學習的過程交織著痛苦和快樂。痛苦是指學習可能招致失敗,痛苦緣於失敗引發的無力感;快樂是指學習能提升能力,快樂緣於能力提升的掌控感。如果學生在學習中遭遇的是連續的失敗,就會養成本能的“習得性失敗無能恐懼症”,長期的失敗引發持續性的無能感,持續的無能感帶來“我不行”的負面心理暗示。如此,就不難解釋,為何大部分學生都不愛學習,因為大部分學生在排名體系中得到的都是負面反饋,而且是持續強化的負面反饋。

對策:放低期望值,交替運用鼓勵和激勵兩種反饋手段,給予正向反饋,尋找一切機會從學習中獲取寶貴的正向鼓勵機制。

其三、隨著年齡增長,人類好奇心下降是個普遍現象。

與其強調學習興趣,不如強調學習意志。不必過分誇大興趣的力量,永遠不要低估意志、勤奮、習慣的力量。實際上,不少興趣難以持久,很多堅持常有奇效。

對策:活到老,學到老;學到老,活到好;千帆閱盡,初心不改。

當70後家長遭遇00後孩子!這一篇點透了初中家長的所有困惑……

為啥父母優秀,孩子表現不如人意

很常見,很普遍。不奇怪,不意外。

事業成功,智商超群的父母,常常為不思進取的孩子焦慮痛苦;事業平平,能力一般的父母,卻能養育出笑傲江湖的英才。

其一、做事業和做父母是兩件事。

事業得心應手,工作遊刃有餘,不見得能做、會做父母。做父母需要的與其說是知識和智力,不如說是愛心與情緒。孩子的成長和家長的優秀程度未必正相關,但常常與家庭的情緒氛圍正相關。

主持人劉儀偉參加某個綜藝節目,其中一個環節是照料嬰兒,他照料的極為專業,遠遠超過幾位女性嘉賓,其他嘉賓問:你做的如此好,是不是有專門的技巧?劉儀偉回答:照料孩子不需要技巧,需要愛。

其二、事業成功的家長常常更忙、更強勢。

這帶來了兩個問題:首先是在孩子需要陪伴的幼兒階段長期缺位,沒有與孩子建立情感聯繫;其次,常常不由自主把自己在事業中的經驗、價值觀帶入到家庭環境中,把孩子當成下屬,或者把孩子當成領導,導致家庭關係的錯位。其實,孩子和父母不是上下級,而應該是同學加同事的關係模式。

其三、做父母是一件需要學習和反思的事情。

不錯,世界上有一種職業不要考試就能上崗,這種職業叫“家長”。這個職業要求24小時上崗,全方位保持好心情,而且沒有任何報酬可言,得到的又常常是挫敗和焦慮。

我們見過太多父母轉發各種教育雞湯,卻少有家長真的去讀幾本專業的心理著作。除了學習,更多的該是反思。在單位順風順水的強勢父母,很難真正在教育上反思自己的親子失誤。

其四、事業成功的家長常有更高的教育期望值。

由於社會地位較高,這些家長對孩子培養標準的參照系也較高,要麼是以年輕時候的自己來打量孩子,要麼是以同階層的優秀孩子來比照自己的孩子。無論是和過去的自己比,還是和“別人家的孩子”比,都帶來更高的期望值、更大的情緒壓力,更大的情緒壓力常常導致緊張的親子關係。只要關係破壞了,教育就成了對抗,進步無從談起。

其五、子不如父母,是進化的常態。

誰知道大詩人李白的孩子是誰?從理論上看,總是有部分孩子比父母優秀,有部分孩子和父母的智商差不多,有的孩子甚至不如父母優秀,這完全符合遺傳學的一般規律。

七零後大多兄妹眾多,家長的成才焦慮並不顯著。而七零後自己,處於計劃生育的夾心層,在少子化的時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們很難接受獨生子女不如自己的現實。

當70後家長遭遇00後孩子!這一篇點透了初中家長的所有困惑……

為啥題目都會做,但就是沒得分?

抄一段以前推送的回答:

懂、會、熟、巧。是學習的四個境界。

懂,是老師上課,你聽懂了,只是最淺層次的理解,屬於最低級的學會,知識還沒有真正成為你自己的知識,實際上還是不會。這個層次,往往拿到題目不能獨立解答,是無法對付考試的,需要通過實際的刷題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會,是獨立解題,能夠將題目解答正確。此階段,理解的公式概念開始轉化為個人技能。但技能還不夠熟練不夠鞏固,往往解題速度較慢,或者答案錯誤。這類同學需要的是限定時間的專項練習,針對容易出錯的環節加大練習量,提高速度和準確度。

熟,能在規定時間內又快又準的完成解題任務,還有留有餘量。這個階段,學生的解題技能已比較嫻熟,基本上達到了考試的要求,能夠對付一般難度的考試。但碰到難度較大的綜合性題目,此類同學可能會出現卡殼現象,在考試種能拿到中高分,但不能達到一流水平。這類同學需要的是對各類題型和各類技能進行分類歸納,使自己的技能向更高層次邁進。即,熟能生巧。

巧,也就是前文所述的:一題多解,多題一解,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推陳出新,往往提出巧妙的解題思路,甚至能讓老師也歎為觀止的技巧。達到此類水平的同學,是少之又少的學霸學神級別了。

當70後家長遭遇00後孩子!這一篇點透了初中家長的所有困惑……

為啥孩子成績起伏不定?

其一、考試是個樣本抽查,備考也是個樣本複習。

兩個樣本正好吻合,學生成績就提升;兩個樣本交集較少,學生成績就下降。學霸的複習樣本大於考試樣本,成績肯定始終名列前茅;差生的複習樣本遠遠小於考試樣本,成績也始終穩居墊底;中等生的學習樣本和考試樣本變化最大,所以中等生的成績起伏也最大。

對策:擴大學習範圍,加大學習深度。

其二、學生學習狀態會有變化。很少有人能持續保持高昂的學習狀態,很少有人能物我兩忘心無旁騖的學習。狀態有起伏,效率有高低,分數自然也有變化。

對策:順其自然,調整身心。

其三、考試有偶然性,學生的發揮也有偶然性。


孩子為啥不願意和我說話?

願意與家長交流的孩子越來越少,孩子越來越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不少孩子一回家,家裡的氣壓馬上降低,孩子進屋學習,全家鴉雀無聲。孩子把自己關進書房,家長舉手投足都得小心翼翼躡手躡腳。

其一、這很正常。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人生的第二個斷乳期。根據心理學家統計,17歲的男孩是所有年齡階段說話最少的群體,42歲的中年婦女是所有樣本中說話最多的群體。悲劇的,他們一般恰恰是親子關係。既然如此,不必過度焦慮,過了這一段,也許就風淡雲輕了。

其二、改變交流方式。

不願當面談話就寫信交流;不願談學習就聊明星八卦;孩子不想談自己的事兒,家長就聊自己單位的事兒;在家無法交流,就換個環境溝通,比如在旅途中交流。無論如何,交流的主動權都應該在家長一方。重要的不是交流什麼,而是交流本身,重要的不是溝通內容,而溝通形式。自己生的孩子,流著淚也得想辦法。

當70後家長遭遇00後孩子!這一篇點透了初中家長的所有困惑……

為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多?

其一、富裕時代的必然。

物質寬裕和心理飢餓同存。零零後這一代人,隨著物質寬裕的同時,心理需求就成為了新的病灶所在。某種意義上看,“抑鬱症”是一種現代病,一種工業社會消費社會的“富貴病”“流行病”。

對策:讓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比如去工地搬磚。

其二、單向度生活的必然。

零零後這一代人學習過度,生活稀缺。他們沒有生活,只有考試。七零後的童年時光還沒有被電視和手機綁架,做迷藏、掏鳥窩、捉泥鰍、打陀螺、跳皮筋、擲沙包……

五光十色五花八門。

現在呢?寫作業成為零零後孩子們唯一的課餘活動。當生活的多樣化、多元化、豐富化被摧毀,千姿百態的學生被固定輸入一種信息,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出現心理問題也就順理成章了。

對策:如果不偶爾瘋一下,人真的會瘋。

其三、越來越強的生存競爭和越來越弱的抗壓能力。

毫無疑問,與擁有穩定收入的七零後父母相比,零零後面臨的並不是生存危機,而是發展困境。進入大城市、大公司的學歷門檻越來越高,自主創業的資本和技術門檻也越來越高。普通勞動者和工薪階層的上升通道正日益狹窄,而中產階層的下降通道則日益放大。

零零後可能是面臨的不僅僅是失業,而是工作本身的消失,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的今天,他們而且可能率先淪為”無用階級”。他們可以不用擔心未來,他們的父母卻不能不替他們操心。當父母垂垂老矣,既不能戰勝同齡人,又不能對抗機器人的孩子們,該怎麼度過漫長的一生?沒有吃過苦的一代人,正在面臨著空前嚴峻的考驗。

對策:提升抗壓能力,差異化發展。

其四、心理的問題其根源不是心理,而是現實。

重要的不是改變心理,而是改變現實環境。人的大腦是個信息交換系統,當孩子不願和父母說話,這是心情不好(內存不足);當孩子不願意和老師說話,這是選擇性交流(硬盤有壞道);當孩子和同學也無話可說,這很危險(操作系統故障);當孩子不傳達自己的任何信息,信息只輸入,不輸出,或既不輸入也不輸出,那就意味著問題嚴重(系統死機);當孩子輸出的都是亂碼(胡言亂語)或黑屏(據不說話),意味著人際交流系統已經崩潰。

對策:察言觀色,調整應激。

當70後家長遭遇00後孩子!這一篇點透了初中家長的所有困惑……

為啥孩子掛不住自己?

因為家長從來沒有給孩子自我管理的機會。

其一、自我管理是人的本能,當這種本能被家庭、學校剝奪後,學生會利用一切機會實現自我反向管理。當自主權被剝奪乾淨後,孩子會本能選擇消極對抗:啥也不做。用傷害自己的方式懲罰家長的暴政。對策:給孩子自我生活的空間和自我管理的機會,給孩子選擇權。

其二、自主慾望強,自控力弱。

當70後家長遭遇00後孩子!這一篇點透了初中家長的所有困惑……

為啥我說的很對,孩子就是不聽?

其一、說的太多了。

謊言重複千遍,就成了真理。同理,真理重複千遍,也就成了謊言。

其二、關係太近了。

距離產生美,距離也產生真理。“父不教子”,古人易子而教,說的就是人性的弱點。

其三、關係僵化了。

關係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第一教育力。一旦親子關係出現問題,任何家庭教育將都是負反饋。情緒惡化了,任何正確的說教也會淪為孩子充耳不聞的廢話。

其四、形式搞錯了。

家庭教育的基本形式應該是家長的行動,而不是父母的語言。家長自己躺在床上玩手機,卻讓孩子好好寫作業;父母自己從不學習,卻要求孩子博覽群書,無異於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當70後家長遭遇00後孩子!這一篇點透了初中家長的所有困惑……

為啥孩子上課犯困、跑神?

其一,孩子累。

一天在學校呆十幾個小時,睡眠嚴重不足,能不累?現象:上午睡覺的同學顯著多於下午。說明大多學生晚上睡眠嚴重不足。

對策:早睡早起。

其二、身體弱。

鍛鍊嚴重不足,健康嚴重透支。

對策:增加運動。

其三、課堂被動。

現象:自習課睡覺的人少,上正課睡覺的人多。因為自習課是學生自己思維在活動,是在完成任務,所以反而不容易犯困;上正課時,大班教學缺乏互動交流,信息單向傳輸,學生只接受不反饋,大腦很容易進入抑制狀態。

對策:保持信息互動,學生要緊跟老師思維,老師要改變課堂教學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