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武状元是如何产生的?从隋到清共有多少名状元?谁的官职最大?

夜郎时光


科举制度建立是在隋朝,将其发展起来的则是唐朝。第一个能考证的状元是唐朝的孙伏伽,最后一位是清朝的刘春霖。





隋朝到清朝具体有多少状元,其实也不是很明确,只是大概有一个数字。状元都是有识之士吗?不一定,唐朝的卢文焕穷困潦倒,不堪生活重负。这些读书人不能做官,不能教书,其他的怕是也不会了。


名垂青史的状元也是有的,例如王维、贺知章、文天祥等。

要说我敬佩的当属吕蒙正。

吕蒙正幼小时被父亲逐出家门,跟随其母流落在山里,住石窟,吃野菜。虽有天赋但从不骄傲,反而刻苦学习,31岁终于及第,用了11年时间位及宰相,是一代人的楷模。

郭子仪,历史上唯一一个由武状元当上宰相的人,历经四朝,两次任宰辅。可谓是文武双全啊。


有度史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始创于隋朝,在唐朝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分武举与文举。

唐代武举制度,创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他是在武贡举基础上,确立了武举制的武举人选拔。隋朝创立的武贡举选拔,主要内容是武艺方面的,比的是射箭的技艺,骑马使枪的技艺等,而唐朝是在此基础上,更侧重军事谋略的考核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武举也根本考不了战术水平,武艺高强并不能代表能领兵打仗,所以说武举人的地位很尴尬。历史上的很著名的武将没有出自武状元的。至于历史上记载的,平定安史之乱对唐朝有再造之功的郭守仪,确实能称为名将,是地地道道通过武举考试录取的,但并史料没有表述他是武举状元。


文科举考试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在中国的历朝历代中,很多时候重视的是文举而忽略了武举,这就是为什么武状元少的原因。历史上出过一个真正的文武状元,是在唐穆宗长庆三年郑冠高中文状元,次年中武状元。但郑冠并未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事迹。

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总共可考的文武状元共为777人。这700多位文武状元郎之中,也不乏平庸之辈,许多状元为官一任,了无政绩,终生平平。而恰恰我们耳熟能详的如:苏轼,杜甫,李白苏东坡,黄庭坚,于谦,张居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都不是状元。当然,不能否定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者为国家选拔官吏的一条重要途径。科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优秀,有真才实学的治国安邦人才,构成了统治集团从中央到地方官僚队伍的中间支柱。

历史上最出名的文状元,就是那位“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文天祥,生在江西吉州庐陵,南宋末期人。长的身材高大,相貌堂堂,面目清秀,肤白如玉。按照现在的说法,人家完全可以靠颜值吃饭,但是却非要靠自己的才学。他20岁考取进土,宋理宗在位时,殿试考取第一名成为状元。官职位:右丞相,少宝,封爵位:信国公,著有不朽诗篇《过零丁山洋》。


半醉看夕阳影音


状元是科举制度的产物,隋朝创立科举制度,唐朝武则天时期创立武举制度。应试学子需经层层选拔,即:参加会试,会试通过了参加乡试,最后参加殿试,殿试中获得一甲第一名的称为状元。武状元的产生与此类同。

自隋朝创建科举到清朝废止,中国共出现文状元700多人,其中只唐朝就占了270人,历代状元中,官爵最高的是西夏人李遵顼,他参加西夏科举,得廷试第一,后来继承父亲齐王的爵位,西夏皇建二年,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出现武状元共117人,其中清朝居多。历代武状元中官爵最高的非郭子仪莫属。他是唯一一个由武状元当上宰相的人,最高官位太师、太尉、中书令,集军政大全于一身,最后封爵汾阳王,成为历代武将追求的终极目标。





寒江秀儒


武状元同文科状元一样,都是科举制度的产物。

最早从隋朝开始选举。

谈到比较著名的武状元,非郭子仪莫属。

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通过武状元升至宰相的人,而且连任两届。

死后被追赠"太傅"。


求知知识局


通过武举产生 但到宋朝还是文人带兵 所以武举人状元及第含金量不是太高 但也有穷文富武之说


怨我不叫小泽丶


这个真不清楚


水中物87251148


文状元经过文采考试,跟现在高考一样,武状元通过面试然后层层比试吧,我看电视里面是这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