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顏都投降了劉備,為何張任寧死也不投降?

第五愛


劉備入蜀的時候,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出現:就是原本劉焉帶入蜀地的東州將領,基本上都投降了。而原屬於蜀地的益州派系,或以死勸諫,或戰敗不屈。益州從事王累、張任就是其中的兩位。

而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的出現,就在於對益州的感情不同和雙方的利益出現了衝突。


比起劉備,益州人士更喜歡劉璋;而比起劉璋,東州人士則更喜歡劉備

劉璋請劉備入蜀的時候,成都方面就分成了互相對立的兩派:“擁劉備派”和“反劉備派”。“擁劉派”以法正、張松為首,“反劉派”以王累、黃權為首。

“反劉派”更看重的是劉璋的“仁德”,他們知道劉備一旦入蜀,則會給益州帶來更多的災難,他們對益州是有“家”的情懷在裡面的。

其他派系就算失敗了,也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但他們走不了,因為益州才是他們的根。他們更想的是讓劉璋繼續治理,一直等到曹操來接管益州最好。

而“擁劉派”更想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們不希望辛辛苦苦在益州經營下來的地盤被別人拿去。畢竟他們都是益州外來人,要是曹操南下的話,為了方便治理,極有可能會把他們調回北方,把益州留給本土土著。

可要是換成劉備的話就沒這個煩惱了:劉備當時的地盤不大,調也調不到哪裡去,再加上擁立之功,能繼續留在蜀地的可能性很大。



東州投降,益州堅守

大戰前夕,法正(陝西人)、張松(成都人)極力勸諫劉璋配合劉備,該給兵給兵、該供糧供糧,加強劉備的實力。而益州從事王累(四川廣漢人)以死勸諫,自吊於成都城門,黃權(巴西閬中人)也因為勸諫被貶官,外放廣漢。

大戰一開,劉璋親家龐羲(河南人)、護軍李嚴(南陽人)、中郎將吳懿(陳留人)就全部陣前倒戈了。而巴郡太守嚴顏甘做“斷頭將軍,不做投降將軍”,張任戰敗被擒,感嘆“老臣不事二主”,誓死不降,最終被殺。嚴顏雖然被張飛赦免,並奉為上賓,但他終其餘生沒有為劉備集團出過力。

而且什麼樣的領導帶什麼兵,跟隨張任抵擋劉備的三位將領:劉璝、冷苞、鄧賢等也無一投降(演義中四人全部被殺)。



狐史首丘


張任雖然是寒門,卻是本地人。

張松雖然是本地人,卻是世家。

在這裡,用兩位益州本地人做對比。

劉焉劉璋,依靠東州集團統治益州,本地人當然得出仕。就如劉備佔領益州,依舊得使用本地世家來管理基層。

但是,張松是世家子,厭惡無能的劉璋,自己也想飛黃騰達,所以最初勸說劉璋朝貢,結果張松發現曹操集團早就已經成形,新人根本就進入不了曹操的核心層。失望之下,被劉備所吸引,因此期望劉備主持益州。

事實上,本人認為,張松之死,極有可能是荊州集團的重大陰謀。

試想,張松這樣的人物,怎麼會在哥哥張肅面前露出馬腳?

估計應該是龐統等人故意洩露消息給張肅。然後用嚴酷的事實逼迫張肅揭發。再用劉璋的激烈反應逼迫劉備正式撕破臉皮,便於劉備師出有名地奪取益州。

想來,劉備奪取益州後,該如何酬謝張松?

必然造成益州本地世家的張松獲得晉升。

而如果張肅不向劉璋揭發張松,估計龐統法正還會把證據送到吳懿甚至劉璋面前。這樣則可借劉璋的手重創益州大世家張家。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張松被劉璋殺了,但法正在劉備獲勝後殺光張肅全家,藉口就是為張松報仇,實則掩蓋了相關真相,益州大世家張家連續損失兩大骨幹。

所以結論就是,東州集團相對親近劉備。而益州世家相對親近劉璋,原因是不希望比劉璋更有能力的劉備來控制益州。而劉備控制益州帶給益州世家的不是好局面,劉備依舊只能與劉璋一樣,依靠東州集團壓制本地世家。

而張任這樣的本地寒門,不論出於忠臣不事二主,還是不希望益州被劉備這樣當然野心家當權造成傷害,都激烈反對劉備。在這裡,益州寒門與世家的利益是一致的。


四川達州


個人感覺是和張飛的魅力名望有關。他非但不殺,還親自撫慰招降。張飛在長坂坡名望太大了。

試想如果一個程序員很牛,比爾蓋茨親自找你,希望你去他那裡工作,絕對無法拒絕。而如果是馬雲,雖然一樣是人中之龍,但對於程序員來說,真的未必會去阿里巴巴。劉備就是馬雲,張飛就相當於蓋茨吧。

比喻可能不恰當,大體是這個意思。


會意而忘食


嚴頦投降時,劉備不會殺他,因為在蜀地恩信未著,需要一大批蜀中人員為他服務,所以招降納叛。而張任膽氣尤豪,勝敗不綏,是個將才,也不可能為劉備所用。而此時劉備要佔領整個成都平原了,恩威並施,要不要降將都可以了。


高蘭i柱


關羽投降了曹操,以後知道劉備的下落,而劉備還沒有地位!為什麼關羽辭別曹操!掛印封金,劉是曹操給他的好處辭掉!這是對劉備的忠義!張任是什麼?明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