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電影動用12萬軍人、仿建整個莫斯科

拍電影動用12萬軍人、仿建整個莫斯科

戰爭與和平是人類一直在探討的主題,要戰爭,還是和平?

1968年,由前蘇聯拍攝的《戰爭與和平》,我竟然用6個半小時,也就是一宿,把它給啃完了。

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實在太經典,想拍成電影,實在是太難太難。

客觀而言,2018年年底,CCTV引進的BBC版《戰爭與和平》,已經很唯美地再現了托爾斯泰的名著。

不過,看彈幕,網友們最多的質疑是:為什麼演員們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而非俄語。

拍電影動用12萬軍人、仿建整個莫斯科

沒辦法,這是BBC的翻拍,莉莉·詹姆斯扮演的娜塔莎怎麼看都像是《唐頓莊園》裡的貴族小姐。

當然,這也不是托爾斯泰名著第一次被改編。

要看原汁原味俄文演繹,就得去找60年代的前蘇聯版。

拍電影動用12萬軍人、仿建整個莫斯科

這一版的《戰爭與和平》與原著一樣,堪稱史詩。

前蘇聯花了五年時間拍攝完成,電影共長427分鐘,從1965年開始至1967年,分四部放映。

電影耗資3260萬盧布,在當時價值約3600萬美元,是世界電影史上最貴的電影之一。

導演兼編劇謝爾蓋·邦達爾丘克在拍攝時還得到了前蘇聯軍方的大力幫助,動用了12.5萬軍人,成為有史以來最多臨時演員參與演出的電影之一。

拍電影動用12萬軍人、仿建整個莫斯科

謝爾蓋繼承了前蘇聯在拍攝歷史題材電影時的傳統,佈置了大量的場景,力圖還原托爾斯泰原著中的恢弘場面,以及俄法戰爭時期俄羅斯大地的歷史畫面。

電影獲得了1968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196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上海電影譯製片廠曾譯製過該片。

在拍攝拿破崙入侵俄國的戰爭場景時,前蘇聯版《戰爭與和平》動用了12.5萬名演員和35000匹戰馬,並且每位“士兵”都有自己的武器和軍裝,這一數字等於當年拿破崙那次戰役的前線人數,等於重新打了一遍這場戰爭,後來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拍電影動用12萬軍人、仿建整個莫斯科

而美國版《戰爭與和平》在拍攝過程中僅動用了1.5萬名演員,軍裝也只訂制了2400套,和蘇聯版完全不具有可比性。

無論是在拍攝、人物、道具上還是在音樂、忠實原著上,蘇聯版都更精心。

當時,前蘇聯方面準備了695門法國拿破崙時代式樣的大炮以及587門俄羅斯同一時期式樣的大炮,其中20門是從博物館裡拖出來的。

波羅季諾會戰場面動用的火藥量是12卡車發煙火藥,8卡車槍支發火用火藥,9卡車發煙劑。

拍電影動用12萬軍人、仿建整個莫斯科

人去樓空,寂靜的莫斯科,迎接著法國人。

相比蘇軍出動十幾萬人,把博羅季諾會戰重新打了一遍。

前蘇聯為了拍攝《戰爭與和平》最喪心病狂的行為就是……他們複製了一個莫斯科。

沒錯,這是一個假的莫斯科。

拍電影動用12萬軍人、仿建整個莫斯科

已經現代化的莫斯科顯然無法實地取景,於是當年蘇聯在莫斯科東北郊搭建了一個佔地面積足有十萬平方米的假莫斯科。

包括居民住所、政府機構、文化設施甚至還有一個完整的克里姆林宮,這真是世界電影史上絕無僅有的佈景。

然後,為了拍攝莫斯科大火,把這個莫斯科一把火全燒了...

拍電影動用12萬軍人、仿建整個莫斯科

和美國版相比,前蘇聯版才真正稱得上“大氣磅礴、史詩風範”。

與美國版偏重愛情故事不同,蘇聯版就是實打實的戰爭場面。

拍電影動用12萬軍人、仿建整個莫斯科

這一版《戰爭與和平》在1969年掀起了一波兒出口狂潮。

不但席捲了整個西方電影市場,把當年許多好萊塢巨片打得一敗塗地,成功翻本,還在日本創下了高達兩億五千萬美元(請注意,這可是1969年)的總票房。

後來,日本於1971年再度上映蘇聯版《戰爭與和平》,票房火爆依舊。買黃牛票都未必能買到。

即便身處冷戰高峰期,這部電影依然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拍電影動用12萬軍人、仿建整個莫斯科

有人說戰爭是必需的,因為有了戰爭歷史才能前進,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我承認戰爭的確可以給人類帶來益處,即戰爭有其一定的建設性。

但是它也有其不可否認的巨大的破壞性。

幸福,真的需要人類共同去謀求。

而這一切的根基,是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