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道理更有效果的方法——體驗感覺式教學

自我中心”人人都有,知識程度和發展速度上存在著個體差異。如果自我傾向過於嚴重或到了4-5歲,甚至6-7—50歲,還停滯在自我中心階段,這就成了問題。

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要面臨很多死衚衕,可是大多數人沒有拿繩子爬出去的能力。

而爬出死衚衕的前提是絕情,不要帶有太多感情的去處理問題,因為不絕情就原地不斷打轉轉到老。

人是感性的,而很多感性意味著痛苦沒有無盡頭。

一個女生找了一個糟糕的老公,用一句為了孩子有一個完整的家庭讓孩子在父母爭吵的暴力中度過20年,殊不知孩子比單親還要痛苦,每天活在一種不安全的恐懼中,時時刻刻擔心又要吵架了。

一個男人找了一個自我中心強勢霸道的老婆,又用為了孩子綁架自己一生的幸福強迫自己忍耐下去。

聰明和智慧是有區別的,我們說一個人聰明也許他想問題比較快,比較清晰,說一個人有智慧,那是聰明做不到的。聰明的人也許能看到很多細節和解決方法,智慧的人一眼看穿問題的核心做出抉擇不拖泥帶水。

我覺得智慧的人大都帶有絕情性質。

高明的父母都不會把孩子當成生活的中心,而是自己過好,給與一定關愛,讓孩子感覺到安心。

這些大道理很多家長都懂,只是他們做不到。

人為什麼要絕情才有智慧?

比大道理更有效果的方法——體驗感覺式教學

我看到了太多父母不斷抱怨孩子不聽話,然後繼續寵成手心裡的寶,他連理解他人痛苦的體驗都沒有怎麼可能聽話呢?

很多事情,跟著別人的腳步來,最後只會成為他人的影子,最後失去自我。

絕情的本質是什麼?

拋開干擾做最有利的決定,因為感性的感情會干擾我們對事情的判斷。

這裡說我的一個故事,我家的大貓我幫它掏耳朵,因為它的耳朵很髒對它健康不好,它不喜歡一直反抗我就摁住它免得自己受傷。

比大道理更有效果的方法——體驗感覺式教學

第二天,我給它餵食的時候它向我哈氣,做欲攻擊狀。

接下來我有幾種選擇:

1、跪舔它,不斷通過撫摸討好,可是根據我往常的經驗這並不會有太好的效果。

2、餓它兩天先給它一個同樣的體驗。

對於人和動物,我都有一個經典的教學萬能模板——體驗感覺教學,在體驗中學習。

我選擇了2,餓了它兩天,我想讓它知道我給它掏耳朵不是惡意,是為了它的健康,我給它餵食同樣也是一種愛,只是它不理解別人。

也許有很多道德帝要批判我虐待動物了,我只想告訴道德帝們,一條路走不通我絕對有勇氣換一條,而不是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餓了兩天之後,我餵食它時它已經不對我哈氣攻擊了,可是我並不打算讓它好過,我將家裡最護食的母貓放進了它的領地。接下來它想吃東西的時候,母貓就會哈氣並攻擊它護食,當然我已經提前把他們的指甲都剪掉了,結果它不但沒得吃,還要被唯我獨尊的母貓打,感受一下自己善意的討好母貓時還得到的是母貓打的感受,第三天我再給它餵食的時候,它充滿了生機過來用頭蹭我示好。

比大道理更有效果的方法——體驗感覺式教學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那怕是動物有了痛苦的感受和體驗都能反思自己的錯誤,何況人呢?

我們教記憶宮殿會遇到很多小朋友,而很多小朋友由於獨生子女的關係,父母和祖輩不要把注意力全集中於孩子身上,這樣很容易溺愛孩子。

溺愛會強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使孩子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長輩們理所當然地圍著自己轉,滿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父母應有意識地轉移家庭注意的焦點,把孩子視為獨立的一個人,視為與其他家庭成員平等的一個人。這樣就會使孩子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也看到別人。

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小孩子喜歡命令別人,權利慾旺盛,隨意出口傷人,為什麼這樣?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斷接受他們的命令,然後得到很多東西不費吹灰之力,他們的自我中心和權利慾加重。

不勞而獲絕對不是一種好的教育,我見到的好幾個小時候自我中心又不勞而獲的同齡人走向社會受挫得了抑鬱症。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小時候買一堆玩具,獲得什麼都不需要努力,就不會用心去探索一個玩具、一個事物,什麼東西都不容易珍惜,注意力也容易渙散。

對於小孩子,最好不要輕易讓它得到,得到一個東西要培養他們去探索知識的能力,不直接給與答案和想要的東西。

如何改變自我中心核心是什麼?

最好的方法是和他們說一大堆大道理嗎?

最後的結果是這個人繼續自我中心,過幾天就忘了?

比大道理更有效果的萬能大法——體驗感覺式教學。

為什麼我做記憶宮殿課程想到的是隨機任意材料的形式呢?

給對方一個直觀的體驗比什麼大道理都有效果。

一個自我中心的人必須在一件自我中心的痛苦體驗中才會深刻的反思。一個女人長期自私自利強勢霸道必須有像離婚這種足夠痛苦的事情才會讓她在第二個老公那裡得到質的改變。

比大道理更有效果的方法——體驗感覺式教學

我這裡提出一個名詞叫做痛苦體驗延遲,

如果一個孩子的做了不好的事情,痛苦體驗延遲或者沒有得到對於他們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人的意識總是有延遲的,一個人沒有相關的體驗,石頭沒有砸在自己身上,體會不到切身體會的痛是不會大徹大悟的。

在道教裡面有一個理論,死過一次的人才能大徹大悟,雖然小說內容有些誇張。也有它的道理。

我的初中數學老師很擅長通過引導快樂體驗來讓一個人熱愛一個事物,這裡我可以加入一個名詞叫做快樂體驗即時,一個人在一件事情上快樂體驗越多,他們就越容易在這件事情上有所成。

比大道理更有效果的方法——體驗感覺式教學

體驗教學是雙重的:

1、痛苦體驗——增加智慧。

2、快樂體驗——強化興趣。

當年我病重躺在床上,跌入自憐自哀傷的深淵,而我睜開眼看著對面的白血病患者,他一臉蒼白,身體還插入一根管子很嚇人。

有了這個體驗,我才知道有健康的身體比起幾百萬、幾千萬的家產來的可貴多了,人只有更苦更慘的體驗中才能感悟到一些深刻並做出改變。

我大病恢復好之後,四年沒打過遊戲,對於一個嗜遊戲如命的少年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不是大道理教會了我,而是我想珍惜我只有一次的生命。

那些家道中落的孩子成長速度快也是因為體會了太多世態炎涼,比如我的偶像魯迅。

現在大多數的孩子缺的不是大道理,他們缺對生活的體驗,如果一個富二代體會不到隨意評價攻擊別人對於別人的傷害,他就該去體驗貧家子弟靠自己奮鬥的煎熬體驗,體驗一下貧家子弟奮鬥18年才能和花81年才能花光家產的人平起平坐喝杯咖啡。

而那個坐在父母功德簿上的人得了便宜也不賣乖,天天隨意評價侮辱別人對著工作收入低的人大吼大叫,連基本對人的尊重都不懂了。

我落魄的時候做過遊戲代練,因為玩到過全國最高級別的水平,120元一個小時,那個陪練的老闆是上市公司的老總孩子,他抓住別人的一個錯誤就可以爆罵2個小時,鑽入一個牛角尖咬住別人就不鬆口,其實他很菜,只是作為陪練和普通人我們都不會抓住別人的錯誤不放,我們能理解生活和別人。他活脫脫像條瘋狗,當時我對他說:錢給你,大爺不伺候就走了。

我挺可憐他的,他一輩子都必須被這種鑽牛角尖的性格折磨,而我們這些普通人在性格上是自由的,因為我們可以包容別人的缺點和錯誤,覺得安心,因為童年沒有得到好的自我中心受傷體驗,只有寵溺、眾心捧月,他失去的東西太多了,人類最核心的習慣:講良心、尊重他人的價值他已經不知道了。

這些都是沒有人生體驗的反面案例,貧窮並不是一件壞事,他可以讓我們得到很多體驗,而這些體驗得到的智慧是富貴家庭或者寵溺家庭很難得到的。

比大道理更有效果的方法——體驗感覺式教學

不論貧窮富貴,一定要及時給到孩子這些增加智慧的體驗,不然到最後孩子已經毀滅成型了就改變不了,這裡送一個新名詞給大家叫做——毀成型,就是這個孩子的毀滅已經成型了,短期內或者長期內一輩子都改不過來了。

我在知乎上看過一個泰國的故事,一個小孩子自我中心不想讀書,她媽媽並沒有像中國的父母急不可耐罵他或者跪舔他講大道理,而是同意了,然後帶他去體驗生活賺錢。

孩子走了幾十公里和媽媽一起撿礦泉水瓶子買,等到吃飯的時候,媽媽會告訴他錢不夠買飯吃,等傍晚的時候,他們已經筋疲力盡,孩子想坐公交車回家,媽媽告訴他錢不夠還要走幾公里繼續撿礦泉水瓶子賣錢才行。

等到深夜他們走路回去,媽媽告訴孩子:你平時能舒服的待在學校讀書是因為媽媽在外面承受這一切的不容易,這時候孩子要求要回去讀書,因為他明白如果不努力學習,他必須向媽媽一樣用非常艱苦的勞動體驗去換取很少的生活資源,對於這種生活他是害怕的。

在心理學上大多數人是有受虐傾向的,一個國王覺得世界上沒有好吃的東西,農夫讓他幹了一天活給他吃一個平常的食物,他說是他吃過最好吃的東西。後來他回去第二次吃發現不好吃,原來是他有了辛勤勞動的痛苦體驗才能感覺到好吃。

心理學有一個套路叫做大暴力+小恩惠,人性是很賤的,好言好語好態度未必改變得了一個頑固的壞蛋,比不上這種痛苦的體驗+道理來得效果好。

媽媽的絕情和生活體驗改變了一個自我中心的孩子,反觀很多父母無限寵溺加大道理效果卻不好,等到孩子長大

裙:201805657,各種痛苦的體驗都有所欠缺的時候,一些內心脆弱的孩子在社會上受挫容易抑鬱症,而另外一些孩子因為缺乏同理心成了一個移動的精神刑拘折磨同事和身邊的人。

也許我反覆提到絕情還是有很多家長做不到,但是儘可能多的給與孩子成長過程中增加他們智慧的體驗,引導他們擁有好的習慣是真的可以做到的。

我們常常說換位思考,也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的換位思考,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感同身受,我600元創業基本沒有任何人幫助過我,所以我能體會200美金的高中同學在海外獨自創業的艱辛,那是一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日子,面對的是世界的絕情,因為絕情所以你必須加倍努力沒有人給你支撐的。

我們會說很多大道理,但是真正的大道理也許很簡單,就幾個字,人的性格決定了命運在一定程度是有道理的,但是性格是可以引導的,通過體驗去引導。

比大道理更有效果的方法——體驗感覺式教學

我知道自己內向害羞,我也知道要創業的人必須不要臉、不怕醜、不怕苦,所以我強迫自己的體驗問陌生女孩要電話號碼的體驗,然後發現與人交際都是一回生、兩回熟、三回無大腦,給足了自己人生體驗,而不是活在自己的意淫哲學思想體系裡。

為什麼很多差生後來成了大老闆,也許和他們沒得選只能通過不要臉去體驗這個世界的很多與眾不同的事有關,比如擺地攤到處躲城管,而這種事對於高分學霸是永遠不會有的體驗。當然這裡很多人要講倖存者偏差這種心理學名詞了,因為他們喜歡用他們的知識體系去噴人不喜歡改變自己。

成大事者不要臉!我們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很多事情中總結出必然性,因為不要臉所以體驗多,因為體驗多所以智慧,對自己絕情一點,對別人絕情一點都有好處。

其實越堅強的人反會被傷害的越深,因為別人會覺得傷害你沒什麼大不了的,這句話總結了我的前半生。人應該活到別人討厭你又不是真的討厭你的地步,大膽拿起你的絕情,讓那些沒有痛苦體驗的人及時改變自己成長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