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終結篇

首先自己要搞清楚弄明白婆媳各自的“原始根源”,即母性始於性,子性始於情的道理。何謂“母性始於性,子性始於情”呢?意思是說母性是來源於人的本性,而子女之性是來源於子女對父母的一種情份。

眾所周知,母親對子女的愛和付出是沒有任何條件的,她不圖任何回報,即便讓她付出生命去換取子女的幸福,她也會毫不猶豫,這是出於人的本能,是本性之所為。而子女對父母的關愛往往是依附於親情之上的,是血緣之情,養育之恩。兒女對父母的回報往往做不到全身心地投入,別說是以付出生命為代價,就是利益損失過大,當兒女的也未必能夠欣然接受。這似乎是多數人都承認的事實,這也是子女對父母和父母對子女的不同之處,即所謂的子性多始於情。

既然母性始於性,那麼其本性中有一個現實的規律就是母性的排他性,這是任何動物都具有的一種生物屬性。所謂“排他”就是指保護孩子不受侵害,動物是如此,人類更是如此。只是“孩子”這一概念的具體年齡尺度不好把握,人們常說:活到八十,在母親眼裡也是個孩子。

這應該是對“孩子”一詞的**解釋。那麼孩子面臨何種處境就會被母親視為愛到侵害呢?答案很簡單,所有在母親看來有悖於她的意志和初衷的行為都被其視為“侵害”。那麼,兒媳婦與她的隔閡和不睦理所當然地就成了一種不小的“侵害”。這是順理成章的,不好用對還是錯去簡單地衡量和判斷。

就像我們無法推辭母性無私的愛一樣,我們同樣也不法排斥母性本能的“怨”,這是與她本能的愛一道與生俱來的,不是她們的錯,也不是母性的錯,是我們人類共同的本性,是母愛的一種負性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