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在的“心流”體驗,原來你都錯過了……


無處不在的“心流”體驗,原來你都錯過了……


在疫情之下,談幸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但在美國積極心理學的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所著的《心流》這本書中,他提到,即使是身處納粹集中營裡的人,也可以獲得心流體驗。這似乎給了我們希望。

人生是苦的。當我們一天天長大,當我們經歷了更多的磨難,我們才漸漸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正如契克森米哈賴所說,“幸福如此難能可貴,是因為宇宙初創之時,就沒有以人類的安逸舒適為念”。

2020鼠年,又是庚子年,註定是無比艱難的一年。鼠年開篇,十幾億的中國人不得不面對肆虐的疫情,不得不被禁足。接下來可能還會面臨經濟蕭條導致的失業,減薪等等。我們所生存的環境,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困難,在面對巨大的負面信息時,我們如何才能迴歸內心的安寧?

其實幸福並非是人生的主題,而是我們全身心投入一樁事物時,所達到的忘我的程度,由此獲得的一種內心的秩序感

如此看來,獲得心流體驗,並非是一件難事,它取決於我們控制意識的能力。


無處不在的“心流”體驗,原來你都錯過了……


方艙醫院的一位讀書小哥不小心一炮走紅。他似乎忘記了自己身處何地,忘記了疾病所帶來的恐懼,而是完全沉浸在閱讀中。這位畢業於武漢大學的博士,現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書。閱讀讓他完全處在了一個忘我的狀態,即使在病毒肆虐的醫院,他似乎也能獲得最優體驗。

自疫情爆發以來,我刷手機的頻次和時間都比以前要多得多。看著每天上漲的確診人數,看著微博、微信上那一個個聲嘶力竭的求助信息,看著昔日繁華的城市變得冷冷清清,看著不斷增加的醫護人員的感染數字,看到李文亮醫生年僅36歲,就被新冠病毒肺炎奪去了生命,我痛心不已。


每天晚上過了12點還不肯入睡,早上一睜眼,第一件事情就是刷信息。我也開始變得易怒、煩躁、悲觀、抑鬱。這種狀態,就是《心流》的作者契克森米哈賴所說到的熵增的過程。

信息過載容易讓我們變得越來越焦慮,好像處在強烈的情緒漩渦中無法自拔。此時,我們的內心失去了原有的秩序,我們無法集中精力去做任何一件事情,我們的工作效率變的極低。

如何在混亂的情境中去努力嘗試獲得心流體驗?《心流》可謂是一本奇書,它給出了在不同情境中獲得心流體驗的方法,以及獲得最優體驗的要素,讓我們活出幸福的人生。假如你把它僅僅當作了一碗心靈雞湯,你或許還沒真正體味到它的精髓。


01

什麼情況下可以獲得心流?

你可以仔細觀察一下那些學齡前的兒童,他們可以一個人玩著玩具,左手的木偶跟右手的木偶在一起對話、打鬥,就這樣自言自語可以玩一個下午。即使父母在旁邊喊著他的名字,他都置若罔聞。

孩子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了遊戲之中,實際上他就處在一個心流的狀態。

作為成年人,可能比兒童更為複雜,他們能夠獲得心流體驗的情境更多。但是,能夠像孩子這樣更容易進入心流體驗的時候卻並不多。因為成人的世界越複雜,就會被更多的東西所幹擾,也就更難以集中注意力去體會當下。

成年人在遊戲或者網絡世界中很容易獲得心流體驗。比如與陌生人在社交網站上聊天,打網絡遊戲,或者刷抖音等等。

在網絡上與異性交往中,人們會懷著好奇,想要了解對方。因為彼此未曾謀面,可能都帶著偽裝,會讓彼此感到有些神秘,對對方產生幻想,這些都很容易產生非常美妙的感覺。


無處不在的“心流”體驗,原來你都錯過了……


在網絡遊戲中,隨著難度一步步提升,他們可以通過購買裝備、不斷練習等方式解鎖通關,並且獲得獎賞,這可能比在現實生活中所體驗到的成就感更高。

而對於刷抖音,有人把它稱為精神鴉片。人是追求快樂的動物,在簡短的視頻中,人們可以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搞笑的段子,喜歡的明星的日常生活,帶著獵奇,不知不覺,就在愉快的氛圍中消磨了大量的時間。

除了上面其實並不太健康的心流體驗之外,我們可以像上面的方艙“清流哥”那樣通過閱讀一本書,或者在優美的風景中漫步,聽一場音樂會,品一杯茶,與朋友聊聊天,來獲得愉悅的感覺。

而實際上,仔細想想,哪怕是做一餐飯,打掃衛生,整理房間,當你能夠沉浸在其中,你都可以獲得心流體驗。


02

獲得心流的心理機制是什麼?

《心流》的作者契克森.米哈賴針對心流的研究,主要是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完成的。他的團隊走訪了許多科學家、醫生、藝術家和普通人,瞭解他們的心理體驗,利用心理體驗的抽樣調查法,通過每天隨機選擇8個時間點,指揮受訪者填寫問卷,獲得了超過10萬份的日常體驗問卷,由此分析獲得心流體驗的心理機制。

觀察發現,通常我們能夠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並且事先設定好目標,通過行動獲得一定的成果,這個成果就是對我們行為的一個反饋。這樣的一個循環過程,就可能會獲得心流體驗。

當我們專注於做一件事情時,就比較容易獲得成果,會讓我們有成就感,同時對自我也更有信心。那麼下次再重複做這件事情時,就會更有動力。因為在我們的頭腦內部已經建立了這種獎賞機制,專注讓我們更有機會去體驗心流,從而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當我們的技能與我們挑戰的事情的難度相匹配時,我們就會比較容易進入一種滿足的平衡狀態;當我們的技能遠遠超過了工作的難度,我們做這件事情就會覺得乏味;而當工作的難度遠遠高於我們的技能水平時,我們就會焦慮、恐懼、害怕,甚至退縮,體驗到強烈的挫敗感。這種糟糕的體驗最終可能會讓我們放棄。所以,找到與自己技能水平相匹配的難度適度的事情時,我們就會體驗到心流。

當我們能夠主動控制自己的意識時,就很容易獲得內心的秩序感與掌控感。設立清晰的目標,這個目標是內需型的,而不是外部驅動的;是自發的,而不是被動的;是自我認可的,而不是以社會的獎賞為目標,並且形成一套自己的目標體系,這樣我們就可以把主動權和控制權拿到自己的手上。

重新尋找生活的目標,會幫助我們明白做這件事情的意義是什麼。

有一對失獨的老年夫妻,因為孩子的意外去世而遭受了沉重的打擊,他們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裡都處在極度的抑鬱之中。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加入了義工聯,每個週末去U站參加義工活動,在這期間也認識了同樣是來自失獨家庭的朋友。

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他們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自己做的這件事情也是有意義的。笑容漸漸回到了他們的臉上,他們的生活也開始變得豐富有趣。他們用這樣的方式去紀念逝去的孩子,相信孩子也希望他們用這樣的方式活著。

尋找到人生的意義,讓我們在奉獻中獲得心流。


03

如何獲得心流體驗?

作者契克森.米哈賴總結了獲得樂趣的八個因素:

有一份可以完成的工作,並且全神貫注於這件事情,任務有明確的目標,以及可以獲得及時的反饋,自己能夠深入而毫無牽強的投入到行動中,並且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動,從而進入一種忘我的狀態。在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完全忘記了時間。


研究發現,運動員會在跑馬拉松的過程中可以獲得跑步高潮,就跟我們平常的性高潮有著相同的體驗。為什麼在長達42公里的慢跑中,即使在身體上忍受著疼痛,人們在精神上卻可以獲得快樂呢?

實際上,對照上面所提到的八個因素,我們會發現,跑馬拉松幾乎滿足了獲得樂趣的所有元素。跑馬拉松有一個終極的目標,就是要完賽;通過日常的訓練,你確定自己是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跑完全程;在跑步的過程中,你會心無旁騖,按照自己的節奏來;而節奏感越強,跑起來就像汽車在勻速行駛一樣,也最省力,更容易獲得舒適的體驗。

在路途中,你會看著5公里、10公里,直到20公里、30公里、40公里的路程指示牌,你能感受到自己在不斷接近目標。每完成一公里,你就會獲得一種積極的反饋,直到你越來越接近終點。


而這種近乎自虐的行為,是你主動而為,而不是別人強迫你去完成的。同時,你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你甚至於可以停下來,在路邊拉伸一下,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動。


無處不在的“心流”體驗,原來你都錯過了……


你在跑步的過程中欣賞著路邊的風景,歡呼的人群,你忘記了時間,享受著跑步的過程,最終完成了全程的挑戰。

村上春樹說,終點線只是一個記號而已,其實並沒有什麼意義,關鍵是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人生也是如此。


然而,衝到終點,你也不再是原來的你,你已經超越了過去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