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執行力,一切都是空談!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不斷成長,很多時候我們會自以為是地認為偉大的創意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值錢的東西。

我們同身邊的每一個人高談闊論,但從來沒有執行的決心,也沒有半點計劃,時間久了,夢就真的成為夢想了。

殊不知,idea是世界上最不值錢的東西,執行永遠是最重要的!

缺乏執行力,一切都是空談!


1

什麼是執行力?


對於執行力最直觀的說法,就是“今日事今日畢”。

如果你今天的任務是寫完一篇文章,在沒有任何外界障礙的情況下,你拖拖拉拉地把它放在明天去做,你說你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對不起,沒有人會相信的。

真正有執行力的人,從心裡萌生了一個想法之後,再經過短暫而快速的風險評估,當認為這個想法可以操作時,他就會立馬安排時間去做。

沒有遲疑,沒有藉口,沒有退縮。

你是不是給自己定下目標,每天都要早睡早起,不玩手機多看書呢?你是不是覺得自己身材不夠好,誓要每個星期抽出時間健身運動多跑步呢?你是不是對自己當前的生活感到很不滿意,不奮發向上都對不起自己呢?


可是,很多人做事情通常都是不“死到臨頭”,都不會踏出第一步去做。

年紀越大,我就越容易感慨,如果時間可以倒流,也許自己就不會浪費這麼多時間在抱怨或者拖拉上面。

以前由於年輕,總覺得時間可以無限被虛耗,反正修補不是難事。

直到有一天,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差不多已經用掉了三分之一,我才突然醒悟到,曾經錯過的人生,也許這輩子都不會重來。

有些事,你現在不去做,以後就沒有機會去做了。這就是缺乏執行力帶來的遺憾。

缺乏執行力,導致自己一直渾渾噩噩地過日子,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所謂的目標,往往只停留在說的層面上。

至於何時邁步第一步,或者邁出第一步後,能不能繼續走下去,就毫不在乎了。

有時候很多人之所以一事無成,不是因為他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他做事不夠堅決。

連開始都沒有勇氣的人,又怎麼可能有能力去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呢?

特斯拉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這位當今世界最具有科幻氣質的創業者,他的員工曾經這樣評價他:

工作阻滯或者跨部門下達命令時有阻撓,埃隆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有問題隨時打電話給我,我不關心問題到底是什麼,我要馬上解決。”

有問題,就立刻去解決,這就是執行力的體現。


缺乏執行力,一切都是空談!



2

執行力有什麼特質?


想知道自己具不具備執行力,其中三種關鍵的特質,你必須要有清晰的瞭解。

1.不怕麻煩

執行力強的人,從來都是不怕麻煩的。

老祖宗那句俗語“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意思不是說你家裡的衛生都不去治理,怎麼會有能力治理好天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你連微小的事情都處理不好,那麼你說你能夠處理好大的事情,誰會相信?

我有一個創業的朋友,就是從來不怕麻煩的人。

記得有次我們一群人結束展會活動,坐朋友的車去吃東西。那時已經晚上10點多了。

其中一個女生突然說家裡的隱形眼鏡護理液用光了,忘記去買。

另外兩個男生都說,為什麼不早點說,這個時間點眼鏡店都關門了,買不到,只能戴著隱形眼鏡睡覺。

然而我朋友卻說,應該還有一兩家“漏網之魚”的店鋪沒有關門,去碰碰運氣看看吧。

然後他就搭載著我們去找眼鏡店。沒想到,真的找到了一家即將關門的眼鏡店,買到了護理液。

也許正因為朋友這種不怕麻煩的思想,他才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畢竟創業,需要你處理各種麻煩瑣碎的事情:

前期資金投入、店鋪選址、設備購買、人員合作、洽談生意等,無一不需要自己去解決。對自己要做的事都怕麻煩,那還能做到什麼呢?

所以提高執行力,前提是你必須不怕麻煩。


缺乏執行力,一切都是空談!



2.有清晰的行動計劃

執行力並不是一股腦兒地橫衝直撞,不顧後果地胡亂行動。

相反,好的執行力,更講求章法。而這個章法,就是清晰的行動計劃。

但是,很多人之所以無法達成目標,並不是沒有相關的行動計劃,而是他們往往把精力集中在計劃當中做不了的事情上面。

也就是說,他們的注意力,通常都是想著這個目標有哪些地方是做不了,卻沒有去想,哪些地方是可以做得到,然後從中找到行動的切入點。

例如你的目標是今天要寫出一篇文章。

缺乏執行力的人,一般都會覺得,不知道怎麼著手寫這篇文章,對此毫無頭緒;資料不知道怎麼尋找,謀篇佈局又不知道怎麼實施,思前想後,最終還是無法落筆。但執行力強的人,就不會想這些做不到的地方,他們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怎麼實現這個目標上面,設立具體的可行步驟。


既然今天要寫一篇文章,那麼就去思考,要寫哪個類型的文章,而這個類型的文章,要寫什麼內容,需要結合哪幾個點去闡述,又需要找出哪些相關的例證說明。

有了這些基本頭緒後,再思考哪些地方才能夠找到這些資料。最後就是思考如何安排這些資料,先寫哪些,接著寫什麼,結尾寫什麼。

也就是說,他們從能做的地方入手,一步一步地將不能做的地方慢慢解決掉。

正如一開始讓你去埃及,你肯定不知道如何到達目的。但是當你把護照、路線、航班這些資料整理好之後,剩下的,帶好現今坐車去機場就行了。

所謂清晰的行動計劃,也不過如此。


缺乏執行力,一切都是空談!



3.積極主動

雷軍曾經說過,如果你不是出身富貴,忠誠和勤奮是你成就事業的唯一機會。能力可以培養,態度必須自己端正。

有了良好的態度,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可能變成現實。

這就是對積極主動的最好詮釋。

一個渴望優秀的人,在面對人生路上種種可能的挑戰,不僅不會逃避退縮,反而還會擁抱這種挑戰,用興奮和激情去解決這些困難

只有擁有這樣的素質和心態,才能夠成為合格的優秀人選。

問題永遠都有,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你用什麼樣的姿態去面對這些困難,就能體現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們會有心生煩惱、心情低落、心不在焉的時候。這一秒鐘我們有種處於人生巔峰的感覺,下一秒也許我們就會突然陷入低谷,變換之快,只在轉瞬之間。

如果我們沒有積極主動的心態,一遇到困難就消極,很可能一些將來回過頭來看是很微小的困難,就會把我們擊倒在地上,起不來。

被美國《 時代週刊》譽為“思想 巨匠”“人類潛能的導師”的史蒂芬·柯維指出,一個人從依賴期到獨立期,第一個必須要培養的素質,也是最重要的習慣,就是“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意味著你從被動的命運決定論者手中,奪回主動權,讓自己主動地去面對人生的困難。

對於執行力而已,這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特質。


缺乏執行力,一切都是空談!



3

如何培養執行力?


想要培養出行動力的特質,你就必須循序漸進地去建立一套可行的機制。

自信心、精神狀態、意志力和情緒喜好這些因素,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到我們的執行力。

而這些要素,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會有一個週期性的波動變化。

有時你不知道為什麼,就突然感到自己心情很低落,什麼事都不想幹。

弗洛伊德曾說過,我們意識中的本我,會更傾向於獲取愉悅感。

正是這種愉悅感,會引導我們去做一些自我放鬆的事情。

而執行力,往往是不放鬆的行為。

所以培養執行力,就是通過自我控制來對抗大腦這種趨利避害的天性。

當你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你要想一想,這件事到底會損耗和增益我們身體的哪些資源?

玩遊戲,會損耗你的精神,卻使你獲得愉悅感、好心情,所以有些學習不好的孩子,待在網吧玩上三天三夜都可以樂此不疲。當然,它同時也會損耗我們身體和精神,過度投入就很容易猝死。堅持運動,會損耗我們的意志力,獲得的愉悅感也是滯後性,並無法即時帶來正面的反饋,所以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大腦自然做起來就不樂意。談戀愛,會給我們帶來即時的愉悅心情,對意志力的損耗較少。這種事任何人都樂意去做,並且執行力很強大。


此外就是事情的困難度,會影響到我們的自信心。

比如某些事情,我們很容易做到,那麼自信心強,所以執行起來也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但還有一些事情,根本沒有能力做到,進而缺乏自信心,所以拖延著也挺正常。

基於這4種特質,我們就要結合自身狀況和事情的具體表現,來設計合理的行動步驟。


缺乏執行力,一切都是空談!



正如有些人做運動,由於形成一個合理的習慣,損耗的意志力維持在一定的水平。

如果讓你去按照他的運動計劃去做,你的執行效果只會很糟糕。

所以在你開始行動之前,先評估一些自己的身體狀況和任務的合理性,調整好各個方面,這樣行動起來才會事半功倍。

一些通用的法則,也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執行力的,大概有四條:

1.從最簡單最容易的事情開始做起

正因為事情簡單,所以才容易上手,做起來沒難度,不會過多地損耗自己的意志力,也能夠從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獲得滿足感。

就算你的目標再“奢華大氣上檔次”,每一次行動,不管是堅持到第幾天,你都要從最簡單那一個部分開始做起。

就比如你想去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突然讓你置身於某個社交場景,你也無從入手去做;

一旦反饋不好,獲得的打擊也許會更加大。這個“提高自己社交能力”的宏大目標,短時間內壓根無法做到。

為了建立可操作的行動步驟,你就要給自己設定一些簡單的任務,諸如這次跟朋友聚會,一定要發表一次完整的意見;下一次跟同事出來聊天,一定要讚美一次對方。這樣就容易做到了。

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足下”就是最容易做的事了,抬腳邁開一步就行。

積累下去,你的改變就非常可觀。


缺乏執行力,一切都是空談!



2.評估做的事情會消耗我們自身多少資源

以前我不喜歡洗碗,覺得洗碗很繁瑣,每次吃完飯都讓母親去做,從不分擔她的辛苦。

其實洗碗這種事,最多十分鐘就搞定了,根本不會消耗我們太多精神和意志力。

以前之所以不想去做,是因為這件事麻煩,無法讓我獲得即時的愉悅反饋。

因此,才會讓我們感到退縮,執行起來會很困難。

所以這才需要從最簡單的步驟開始做起,比如把碗拿到洗碗池,或先洗第一個碗等,讓大腦感到做這些事其實也不是那麼難。

如果你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覺得這件事將會消耗你自身的很多資源,這時就要想想,自己的安排是否合理。

明明每天看15分鐘的書就行,非要讀5小時,這樣就吃力不討好了。

但如果每天間隔地安排幾個15分鐘用來閱讀,既能緩解意志力的消耗,也有時間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

合理分配我們自身有限的資源,很重要。

3.時刻提醒自己將會獲得的愉悅感

當你忙了一天,累到不能動的時候,突然想起自己還沒有洗澡,你會睡過去,還是洗完澡再睡呢?

如果你覺得洗不洗澡睡覺都無所謂,你可能會繼續睡;但如果你覺得洗完澡才去睡覺,身體乾乾淨淨,輕輕鬆鬆上床,我相信你去洗澡的動力會更大。

而這種想法,就是行動之後所獲得愉悅感,即正面反饋。這需要在做事的過程中,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缺乏執行力,一切都是空談!



為什麼我要去洗碗?因為當我趕快把這事處理完,就可以很放心地玩手機和看書了。

否則把碗碟放在一旁不管,心裡總是覺得有根刺似的,讓我無法安心地去做自己的事。所以當我洗完碗,我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做喜歡的事情。

同樣,我為什麼每天堅持看書?因為看書可以讓我學到東西、獲得進步啊。

而且當我完成今天的閱讀任務,接下來一段時間,就能夠好好放鬆自己了,也有更多時間去做其他事情了。

這就是愉悅感,有長期的,也有短期的。

任何時候都要找到它,然後時刻提醒自己。

4.建立適當的提醒機制

有些事不是我們不想做,而是因為錯過了最佳的行動時機

,在沒有辦法之下,我們只能拖延下去。

就好像我家裡的生活費用,很多時候我都沒有及時去交款,就是因為這件事,總會被其他事情佔據我的注意力。

當我想起來之後,已經錯過了最佳的行動時機。別無他法之下,我只能留在第二天去做。

日復一日,事情就這樣拖延下去。

後來,我就把這些待辦事項,用手機記錄下來,開啟提醒模式。

時間一到,獲得提醒後就立馬動身去做,久而久之,我就慢慢養成了設定任務——獲得提醒——立刻行動的反應習慣。

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設立提醒機制,這對於提高我們的執行力來說,會起到很大幫助的。

當你能夠按照這個流程去行動,每天都行動一點點,無形之中,你的執行力就會慢慢培養出來了。

把一件事做好,比起你想把所有事情做好,更能夠讓你獲得明顯的進步。

這就是執行力。無他,唯習慣而已。

製造業管理_思博諮詢集團:http://www.sinbo100.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