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角度看投資和消費

眾所周知,投資是投入後會帶來收益或虧損的,消費是花錢買產品滿足需求的。判斷一個行為屬於投資還是消費,確實不容易,因為很多時候,一個行為本身兼具投資和消費的屬性。比如,請人吃飯,假如攢局的目的是拉近關係,則是一種人脈投資,同時又因為要花錢吃飯,它也是一種消費行為。

從理性經濟人的角度出發,就該分清楚一個行為更偏向於投資還是消費,以便採取不同的方式去對待這個行為。

比如你給自己定了一個全面學習提升計劃,需要看書和上課。那麼買書的錢和上課的學費就應該視為投資,從內心深處不要覺得它是一種浪費,而應該做出計劃,拿出儲蓄的多少比例來做這項投資。

比如為積累人脈或談事情而請客吃飯,首先要考慮這個飯局的規格來決定花費多少錢,而不是先想著怎樣能更省錢。這個飯局的意義在於參與的各方都能輕鬆愉快的交流達成預期的效果,否則先考慮省錢把事辦砸了還不如不吃這頓飯。

以上兩個案例的行為既是消費也是投資,但我們判斷它們更偏向於是投資,所以做決策的時候是要把它們當成投資來對待的。

再如,同樣是吃一頓飯,和家人週末出去吃飯,就是一種消費行為,如果非說這頓飯也有投資屬性,也不是不可。和家人吃飯,投資了一頓飯,加深了感情。但實際上,家人吃飯的投資屬性微乎其微,更多的是消費行為,所以,我們把它當成消費來對待。這個時候,我們就可能更多考慮家人的口味偏好,省錢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