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洗冤录》不算什么,看过《棠阴比事》才明白古代侦缉

说得古代公案传奇故事,恐怕没几个人不知道宋慈和他的《洗冤录》了。感谢这些年影视剧的努力,如欧阳震华主演的《洗冤录》,以及何冰主演的《大宋提刑官》,很多人得以了解到早在近千年的宋代,我国古人已经在侦缉法医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在极其原始简陋的条件下,根据蛛丝马迹寻找案件真凶,还死者以郎朗乾坤的惊人手段。

看过《洗冤录》不算什么,看过《棠阴比事》才明白古代侦缉

《洗冤录》虽然名气很大,堪称中国法医学著作。但却名气最大,知者最多,既不是第一部,也不是唯一一部。在其集书出版前,已经出版了很多部以刑法狱案为主要内容的书籍,其中有无名氏的《内恕录》,1200年郑克的《折狱龟鉴》,1213年桂万荣的《棠阴比事》以及赵逸斋的《平冤录》、郑兴裔的《检验格目》等等。

《洗冤集录》的成功以宋慈多年侦缉经验作为基础,但以前辈的开拓进取作为基石,吸取了其中案件教训,总结了法医鉴定诸多成功可取之处,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之前的侦缉著作,就没有之后的宋慈和《洗冤录》。

看过《洗冤录》不算什么,看过《棠阴比事》才明白古代侦缉

和《洗冤录》以法医鉴定为主相比,《棠阴比事》更注重记录了案例的记录,每案以四言标题。讲述案情起因,发展,结果以及诉讼活动,结合律法对案件进行剖析。堪称古代公门断案教科书。

本书作者桂万荣,虽然在史书没有留下什么传记,难以查出其生平事迹。然根据其后序所署的职衔,官位是南宋理宗端平元年“朝散大夫、新除直宝章阁、知常德府”。其他的一概不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棠阴比事》书名来历,取自《诗经·召南·甘棠》。

看过《洗冤录》不算什么,看过《棠阴比事》才明白古代侦缉

甘棠即杜梨,叶圆而有尖,枝干高大,所以古代常在社前种植,称为社木。而古代的社即是敬奉大地之神与五谷之神的地方,被称为社稷,也是听讼断案的场所,所以取“棠阴”就是指诉讼有关的事情。

传说古代召伯曾在社前的甘棠树荫之下听讼断案,公正无私,人们爱戴他,便唱这首《诗经·召南·甘棠》以寄托对召伯的怀念。而《棠阴比事》的目的就是以作者耳濡目染,听说经历过的案件警惕做官者用心断案,不可草菅人命,而普通百姓也应该遵纪守法,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行恶者必然难逃法律制裁。

看过《洗冤录》不算什么,看过《棠阴比事》才明白古代侦缉

在此,小编不才,选取其中几个案例片段,结合白话文翻译,以方便各位读者更好理解《棠阴比事》,以及叵测的人心。(小编按:注意本书在明代经过一次修撰,所以多了一些明代案例以及分析)

李杰买棺

唐李杰为河南尹,有寡妇告子不孝,杰察其状非不孝者,乃谓曰:汝寡居惟一子,今罪至死,得无悔乎?妇曰:不顺之子,宁复惜之?杰曰:审如是,可买棺来取尸。因使人觇之,乃谓一道士 曰:事了矣,俄将棺至。杰尚兾其悔,而寡妇坚执如初。时道士在门外,宻令擒之,一问承服。曰:某与寡妇有私,常为儿制,故欲除之。乃杖杀道士,以棺盛之。

谨按大明律云:父母诬告子孙勿论。今观所载,母与所私道士谋,诬告其子,欲致于死。母勿论,道士难科教唆之罪。万一遇此,当比依谋杀人巳行。未曾伤人者,杖一百徒三年,比拟奏请。

唐代有个河南府尹名叫李杰,有寡妇告状,说儿子不孝。李杰看寡妇的儿子不像忤逆之人,就对寡妇说:“你就这么一个儿子,你告他不孝顺,他就犯了死罪,你不后悔吗?”

寡妇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不后悔。”

李杰说:“既然如此,你去买口棺材,来给你儿子收尸吧!”

寡妇前脚刚出去,李杰派人偷偷跟在她的后面,发现寡妇和一个道士说:“好了,事情已经办好了。”然后才去买棺材。

李杰希望寡妇回心转意,再三开导她,但寡妇坚持要儿子死。而此时道士也站在门外偷听。

李杰令人将道士拿下。刚一审讯,道士就招供了:“我与寡妇私通,她的儿子老坏我俩的事,于是我俩想出这个办法,想把他除掉。”

李杰当堂下令将寡妇的儿子放了,而后杖杀道士及寡妇,装在同一棺材里下葬。

看过《洗冤录》不算什么,看过《棠阴比事》才明白古代侦缉

梅妻逆夫

有王梅者好酒,其妻不洁,图去梅,以快所私。梅与族叔锴素仇相绝,岁乡人社,会梅家醉散,入夜,梅忽死于碎瓮间。锴乍闻,恻隐往视。亟还,妻惧锴或讦发,谋所私者,诬锴挟仇,乘梅醉跌未死往杀之。有司逮至讯鞫,凡刑加梅妻辄毁,加锴乃无毁焉。疑其妻冤,益拷锴,不胜遂诬服。寻上官谳改锴戍边,遇雷雨必焚香吁天。后梅妻颈生恶疮三,呻吟苦楚以死。所私者亦别丽重典。盖妻故碎瓮挤梅于上,刃其颈三,拟诡称醉跌触瓮死,适锴往视,以其仇诬之则易信,且灭所忌也。刑具则所私赂吏卒,夹棍等鐡异新,故索异麻草坚韧朽脆相悬绝,用惑有司云。夫情伪微暧,其变千状。奸恶不足异也。明慎可少忽耶,若夫天人之际亦严矣。

有一名叫王梅的人喜欢喝酒,其老婆出轨,准备除掉王梅。王梅与族叔王锴一直有恩怨不向来往,一天乡里搞活动,王梅家喝醉酒回家,半夜忽死于碎瓮间。王锴听说之后,就去看望。

王梅的老婆害怕王锴,便诬陷王恺乗王梅喝醉摔倒的时候,将其杀死。

有衙门的时候将两人逮捕审问,但凡拷问梅妻,刑具都会损坏,而审问王锴则不会。官府认为王梅老婆没问题,转而全力拷问王锴,屈打成招。判其流放边疆,其每遇雷雨必焚香吁天。

而梅妻之后脖子生恶疮,在呻吟苦楚中死去。其情夫说明真相,原来王梅妻故将瓮打碎,并用水泡割断其颈,而后谎称醉跌触瓮摔死。恰好适王锴往视,以两人之前有仇诬陷,轻易获得了众人的采信。

刑具也是其贿赂吏卒做的手脚,用以迷惑上官。其伪装的很真实,达到了非常暧昧的程度,所以难以察觉到奸恶。所以判案之人一定要谨慎小心,降低疏忽错判的风险。

更多资讯请关注“酒歌说文”,为您提供更多国学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博大精深的国学,只需每天看上一眼。

看过《洗冤录》不算什么,看过《棠阴比事》才明白古代侦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