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忍住多久不發朋友圈?

堅守鄉村的才子


以前很常發朋友圈,恨不得有點啥事都發上去,不管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都往上發。在微信上發朋友圈其實跟空間發動態差不多,只是朋友圈有個好處,作為發文的本人可以看所有人的評論點贊,但其他人只能看到共同好友的評論,其他發文人朋友的評論點贊你是看不到的,這樣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隱私。

為什麼漸漸的不發朋友圈了呢,說成熟好像也不是成熟了,而是慢慢的感覺生活節奏該改一下,而且什麼都往上發,感覺自己的思想經歷都跟透明瞭似的。正能量的動態,大家都會為你點贊。但是負能量的呢,雖然有些人也點贊,但是還有部分關心你的人,她們會問你發生什麼事,會讓那些關心你的人擔心你。所以慢慢的我也安靜了。

一年也就幾條朋友圈吧。不多。


無腳鳥的疲憊


別說發朋友圈了,別人的朋友圈我都懶得番,我一般有什麼分享的東西,大多數私發或者共享群裡。

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朋友圈裡曾經哪些頻繁發的人,現在也變得不怎麼發了,我覺得這和一個人的成長有著很大的關係,無需藉助一個平臺去宣洩自己的情感。

懂得什麼該輸出,懂得什麼該分享,在選擇的能力上我們都成長了,而不是一味地發些幼稚無用的東西。

所以我覺得看一個人成不成熟,看她朋友圈的內容,還是能窺探一二的。



不懂事的95後


幾乎每天都至少發一次朋友圈,或許更多,其實不需要忍,想發就發。心情好發朋友圈,心情不好也想發洩一下情緒,因為自從有了朋友圈,大家都在微信上,已經找不到要傾訴的對象,只可以在朋友圈默默的自娛自樂,發朋友圈無需忍,我的地盤我做主,想發就發。





風影的樹


這個問題真有意思,我是這樣想過、也這樣幹過,以前沒有統計過,最近一次我也是測試了自己的忍耐力,可以做到至少3天以上不發。那麼,我為什麼要發朋友圈呢?發的又是什麼內容呢?

首先,要淨化圈子。我會不定期對朋友圈裡的人進行清理,那些不是志同道合、天天拉人投票、亂髮廣告的人,會把他們刪除,讓它成為名符其實的朋友圈。這樣我才敢發一些我想要發的東西,我看了一下我的朋友圈,我發的條數屬於中等水平,每天一般不會超過3條。

其次,為了做紀念。我去哪個地方遊玩,與戰友重逢,重要紀念活動等,我都會發個朋友圈。說實話,很多時候一年幹了哪些事,翻翻朋友圈就知道了。我想到時等我老了後,再翻翻朋友圈,看看當年人和事,也算是珍藏的美好的回憶吧。

再次,為了想說話。對於一些觸動自己的人和事,想發個聲,表達自己的態度,算是有感而發吧。包括一些雞湯類的,只要打動我,我就會分享。而且我現在做自媒體,每天也要發一些寫的東西。

最後,我想只要不發那些廣告類的,自己發什麼都無所謂,別人不願意看,他可以不看,甚至可以選擇拉黑。只要感覺對自己有意義、有感觸、有價值就行。一些閒言碎語,由它去吧!


窗外的白楊


朋友圈,

分享的是生活,

消磨的是時間。

我可以忍住兩週不發朋友圈。


終日不停地發朋友圈,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我們丟了一路牽手的摯愛,冷落了好友,

忘了自己的興趣,也錯失了四周的風景,

是的,手機和朋友圈,

看似十分便利,分享自己的生活,

卻正在一點一滴地消融著我們的生活,

悄無聲息,而我們卻一無所知。


蔡康永說:

“在古代,我們不短信,不網聊,不漂洋過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就翻過兩座山走五里路,去牽你的手。”

可是,反觀如今:

朋友圈卻成了人們丟失掉現實的陷阱,

很多美好的情感變成了冰冷的發文字。

因為你沉迷於發朋友圈,

我們忽視了所愛之人的存在,

忘了去體察他們的心思、回應他們的感情。

朋友圈的互動,

真的比與好友/愛人面對面攀談好嗎?


朋友,

從朋友圈的虛擬中走出來,

多留意一下生活的風景,

去感受著無處不在的自然之美;

去觀察人來人往的眾生之相;

去感受這世上的人間百態;

但是很多人卻被攔在朋友圈裡,

阻礙了我們對真實生活的感受。

其實,微風拂面、蟬鳴鳥叫會更加讓你歡喜。


忍住不發朋友圈,

也是一種修為。


這裡是小北情感,



陪在你身邊的小北情感


我是2011年註冊了微信,2014年註冊了微信公眾號,可以忍住幾個月不發朋友圈。


2005年申請了QQ,只要上網第一件事就是登陸QQ號,這一堅持就是將近十年,而且一上網都會寫說說。但是現在已經有4年不玩了,就更別說寫說說,連登陸都不會登了。而且微信,才玩了沒幾年,現在雖然偶爾也會登陸微信,但發說說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總之,很多東西都是一種習慣,就像手機前年我曾經有三個月忍住不帶,出門都不帶手機。對於這些網絡通訊工具,還沒有達到說成了我的生活必須品!只是個人習慣吧,在沒有微信的年代,我們從來不發朋友圈,也不過的好好的嗎。朋友圈,只是一種休閒形式吧,因此上說還是可以忍住好幾個月不發朋友圈的!



璟軒自媒體


我以前是從不發朋友圈的,覺得沒什麼好發的,去哪裡玩了,去吃什麼好吃的了,玩就玩了,吃就吃了,自己開心了,特意發出來給別人看沒什麼意義啊。

後來有一次。朋友叫我幫她撩一個人,我就加了他,第二天朋友叫我約他,我就約他,問他有沒有空,他說沒空。我就截圖給朋友看,說他沒空。朋友說,你知道他為什麼沒空嗎。隨後朋友發給我一個截圖,他倆相談甚歡,朋友問他有沒有空一起玩,他說好啊!因為他倆已經約好,因此到我這裡當然沒空了。

我問朋友,這什麼鬼,我做錯啥了,我咋了,我……咋感覺突然被侮辱了呢,攤手。

朋友說,你看看你朋友圈,毛都沒有,活脫脫一個女屌絲樣。

我……只能表示服……

後來,只好隨波逐流,時不時發點朋友圈了。

最後,大家還是要經營好朋友圈,方便大家互相瞭解


少女的天馬行空


如果不是工作需要,現在直接卸載微信都可以。

事實上,我是那種可以一輩子都不發朋友圈的人。到現在我的朋友圈裡都是一些關於工作推廣的事情,不會涉及任何我的個人情緒及隱私。

我知道,這是因為自己不再通過曬生活的方式,來獲取存在感。


在我上高中的時候,QQ空間火地一塌糊塗。我,就在那個時候,扎進QQ空間大軍裡面去。

因為酷愛分享生活日常,也希望得到他人的點贊和關注,每天都會不定時發一些日常生活小片段到空間上去。

每次發完,都會抱著手機等著別人點贊或評論,如果暫時沒人回覆,那就一遍遍刷新QQ空間,興奮又緊張。

那時候的我,可以為別人的點贊歡欣鼓舞,也可以為等別人的評論,熬夜等待。

直到有一天,我實在是厭惡了這種感覺,慌張、焦慮,迫切渴望通過別人的贊同、評論、轉發,來獲取成就感。



後來才明白,不是我在控制QQ空間,而是它在控制我,一旦發了出去,它就開始影響我現實的生活,再也不能安安靜靜、靜下心來去完成一件別的什麼事了。

那時候的我認為自己是金子,渴望被發現,被小心收藏,被重視,所以迫不及待的用這樣的方式來獲得肯定,證明自己是有存在感的。

如今,雖然被社會磨了些稜角,但我還是認為自己是金子,但是發不發光已經不重要了。

我不需要再向別人展示自己有多棒,又得到了多少肯定了,因為我更關心自己內心的愉悅感。

偶爾會在微博上曬生活,寫書評,卻再也不缺存在感了。


淺淺悠


過去常發朋友圈,現在不發了。為什麼呢?一是轉載你喜歡的文章,實際上暴露了自己的心靈深處的東西。二是若是自己原創,怕有賣弄的嫌疑。三是發一些旅行或生活照,容易使人產生你炫耀或曬幸福,對生活不如意的人有刺激。四是在朋友圈裡對熟人發的文章不點贊,有時遭人恨。綜上所述,朋友圈是個很敗家的玩兒意。微信也是如此,多少感情被微信群、朋友圈禍害的出現隔閡。現在,很懷念過去鴻雁傳書的信件往來,懷念電話裡面熟悉的聲音,是微信、朋友圈把這些帶有溫度的情感變得冷冰冰的了。


對付鬧吧123


你好,這個問題我可以參與一下。

1、首先,2018年之前,我是發朋友圈的。第一次參與朋友圈,那是2017年的年尾,我以前的老闆非逼著我轉發一個公司廣告,盯著教會我發朋友圈的。發了就發了,以後的日子我依舊沒有參與發朋友圈,就如一些朋友說的:清淨地過自己的小日子,並不想與外人道也!但當自己角色變成所謂的老闆後,發現朋友圈可以是個方便的溝通交流和存儲資料庫。以前我的個人資料都是放在QQ空間裡的,登錄和使用都不是太方便。這次好了,我把自己的愛好資料就可以放在朋友圈裡了,譬如寫的詩歌,拍的美圖等等。我的朋友圈是不做廣告的,也不推銷產品,屬於文字情感自淫感受的那種,當然也獲得了不少同道朋友的喜歡。於是,發朋友圈就作為一個愛好堅持了下來。

2、其次,如果說不發朋友圈能忍多少這個話題,這跟每個人的性格特點有關係的。我如果不想發朋友圈了,就可以和它說拜拜了。問題是,朋友圈已經成為我的一個資料庫,有點捨不得。對了,為了減少對朋友圈的依賴,我先後有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和今日頭條,這兩個工具完全可以代替朋友圈的。如果朋友圈能帶給你一些有益的東西,還是可以發的;如果覺得純粹是消磨時間,倒可以向朋友圈說拜拜了。

好了,今天是週五了,提前祝大家:週末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