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其實是一種病,你身邊一定有一個這樣的人

有舍才有得。什麼都想得到的人,最終什麼都得不到。

山下英子認為扔不掉東西的人,可以分為三種。

1.逃避現實型。

沒時間待在家裡,也沒辦法收拾屋子。找各種各樣的事讓自己忙碌起來。反正家裡亂七八糟也更加不想待在家裡了。

2.執著過去型。

過去的東西非收著留著當寶貝,留戀過去的幸福時光。

3.擔憂未來型。

囤的東西主要為將來不知何時會發生的事情著想。

才發現曾經的自己,既執著於回不去的過去,又焦慮於不可知的未來,總之就是成功地讓自己沒有全心全意地活在當下。

有病就得治。

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其實是一種病,你身邊一定有一個這樣的人

先是從源頭上控制買買買。這個對大多數女人來說還是有些困難的。特別是對衣服鞋包護膚品之類的東西。

現在我會剋制一下,護膚品真的快用完了再買,換季不用的能擦手擦腳擦身體的儘量不浪費。

衣服鞋子買一件進來的同時也要清理一件出去。

實在買了不合適又不能退的,轉賣或送人都可以。

還有個辦法就是,買之前放購物車冷靜幾天,如果過些天再看還很喜歡就買,我發現有些東西過些天再看已經看不對眼了。

除了控制好不隨便買買買,也要對現有的物品進行扔扔扔。

先是對那些絕對不會用到的、也沒有多少利用價值的東西下手,通通打好包放到樓道垃圾箱任憑小區保潔阿姨處置。比如那些小贈品、備用扣之類的。

過期的報刊雜誌、壞的家電,也都整理出來,叫回收人員上門收走。

不再適合的東西再喜歡也要放手。能送人的送人,能捐贈的捐贈。

要知道一些經年累月的東西是會散發出一些陳舊的黴味。

一年一年下來,這樣的東西積多了,家裡的氣場就跟博物館一樣了。

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其實是一種病,你身邊一定有一個這樣的人

微信收藏夾裡存滿了各種文章,當初只看了開頭覺得好就收起來想等哪天有空再看結果再沒看過。

手機上下載了各種好用的APP,結果除了佔用內存後來都沒怎麼發揮過作用。

聽說還有囤人脈的,三教九流的人都結交應酬,只怕將來有一天會對自己有幫助。

但實際上,真正需要幫助時,這些交情不深的人他未必會幫你,而且你也不想去找他。

這些,本可以都“扔”了的。

但是收藏夾裡的文章還是沒刪,手機APP也沒卸載,那些交往不深的人還在微信裡,不備註的話對方換個頭像暱稱都不知道對方是誰。

一般的囤積行為並不是什麼嚴重的心理疾病,但多少都表現了這個人過於焦慮未來,或者迷戀過去,長此以往,對人的身心健康肯定會有影響的。

俗話說:有舍才有得。什麼都想得到的人,最終什麼都得不到。

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其實是一種病,你身邊一定有一個這樣的人

清理掉一些家裡用不上的東西,換回一個舒適整潔的居家環境,讓每次回到家的感覺更美好。

清理掉一些無用的社交,讓每段關係都脈絡分明,再好好維護,讓情感世界更堅定更有溫度。

清理掉一些心頭雜念,讓自己輕裝上陣地面對生活,每天保持身心愉悅,過好當下的每分每秒。

畢竟,過去回不去,將來還未來,只有當下,才是我們能把握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