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對於不期而至的臨時工作,直接面對——最省力的方法

文/Fullness——至每一個通往夢想道路上的職場人!

不要回避必來的工作

每個人在工作能力上也許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可以用積極的態度去彌補。能勇敢地直面問題,擁有平和的情緒、快樂的心態,能專注於目標等,是每個追求事業有成的職場人士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積極的心態可以讓你在工作中戰無不勝。

職場上,對於不期而至的臨時工作,直接面對——最省力的方法

集中注意力,每一個抉擇都讓你有機會鋪下自己的人生之路,不斷前行,全速前進吧!——奧普拉· 溫弗瑞

身在職場,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或是自己不擅長做的事情,或是上司臨時給你安排的、本不該你做的事情,或是由於做得不到位、需要返工的事情。面對這些事情,很多人可能都會表現出消極應對的態度,或直接回避、拒絕,或假裝在做,其實上什麼問題也沒解決。他們天真地認為,這樣就可以逃避這些工作的糾纏,但實際上,越是逃避,越是躲著這些工作,受到這些工作的不良影響越大,最後害的是自己。

職場上,對於不期而至的臨時工作,直接面對——最省力的方法

劉悅在一家翻譯公司上班。剛進入公司時,她謹言慎行,做事積極,得到了上司的認可之後,順利通過了試用期。在與公司簽下了正式合同後,她感覺全身輕鬆,心想:我是公司的正式員工了,再也不用被那些老員工呼來喚去了。一天,部門經理拿來一大摞資料,對劉悅說:“這是一家美國公司的資料,他們要在自己公司的網站上設立中文版,你把這些資料翻譯一下,下班前我就要結果。”劉悅看著那摞厚厚的資料,心中產生了一些牴觸情緒,覺得部門經理就是欺負新人,心想:為什麼不把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交給老員工呢?他們的工作效率更高,能更快地完成任務。但劉悅還是強做笑臉地說:“好的,我這就翻譯。”劉悅帶著牴觸情緒去做事,不自覺地表現出了敷衍的態度,認為只要把上司交代的工作完成就行。結果三下五除二,很隨意地翻譯了一通,然後又去做自己的工作了,在下班的時候她再把翻譯成果交給經理。第二天,部門經理把劉悅叫到辦公室,痛斥她一頓:“你翻譯的是什麼東西?客戶看了之後,立即退回來讓我們重新翻譯,這直接影響了我們公司的形象……”

職場上,對於不期而至的臨時工作,直接面對——最省力的方法

在職場上,對於不期而至的臨時工作,很多人難免都會產生一些牴觸情緒和迴避心理,並在言行中表露出來這種“迴避”。最後,這種“迴避”會體現在工作成果中。因為一個人帶著消極心態去工作,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

迴避心態就像慢性毒藥一樣,在短時間內看不出什麼危害,但是卻能在不知不覺中,讓你在職場中與晉升漸行漸遠。首先,你所表現出來的牴觸情緒,會讓上司不滿;其次,你在牴觸情緒下做得不到位的工作,會讓上司更加不滿。如此,你會慢慢失去上司的信任和器重,晉升還有什麼指望呢?

職場上,對於不期而至的臨時工作,直接面對——最省力的方法

當然,迴避心態造成的最可怕的危害是,它會讓你漸漸成為一個懶散、消極的人。首先,迴避、逃避工作,你不一定真能躲得過這些工作。如果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遇到一些工作上的麻煩,你第一反應是逃避,那麼你就失去了直面挑戰、提升自我的機會。一次一次地逃避,一次一次地消極,最終會讓你錯失成功的機會。而積極者絕不這麼做,他們會抓住迴避不了的工作,從中鍛鍊自己的能力。

心態決定一切,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有什麼樣的結局。喜歡迴避工作的人,其結局往往不怎麼好。迴避必來的工作能解決問題嗎?迴避得了一時,能迴避長久嗎?即便你每次都能成功而巧妙地迴避,你也不必高興,因為你最後會為自己的小聰明埋單。不是嗎?那些經常逃避工作的人,往往是在一家公司待不長久的人,他們一次次地迴避,一次次地跳槽,跳了幾年後,發現自己一把年紀,什麼都不擅長。這樣的教訓是非常慘痛的。

職場上,對於不期而至的臨時工作,直接面對——最省力的方法

那麼,對於迴避不了的工作,我們該怎麼對待呢?

1. 直接面對——最省力的方法。比如,你正在忙著本職工作,上司突然交給你一個緊急任務,這時你最好的態度就是“服從”。你可以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把上司交代給你的工作完成。上司把這份工作交給你,證明他相信你能做好,你把這視為上司對你的器重,就不容易產生牴觸情緒了。

職場上,對於不期而至的臨時工作,直接面對——最省力的方法

2. 主動解決——最敬業的表現。相比於直接面對迴避不了的問題,主動解決是進一步的提升。主動意味著自發、自動,比如,在辦公室看見洗手間的燈大白天亮著,隨手關掉它;看見地上有垃圾,順手撿起來;看見同事忙不過來,主動伸出援手,問對方是否需要幫助。這種行為表現遠遠超出了迴避不了時才不得不面對的做法,如果你能做到這般積極主動,那麼定會贏得上司的器重,贏得同事的信賴。

職場上,對於不期而至的臨時工作,直接面對——最省力的方法

我想跟你分享喜樂,陪你成長,也希望你能見證我的成長。

專注於職場研究,用故事述說職場人生(請關注,每日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