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八世:为女人而发动宗教改革

在中世纪的欧洲,关于宗教的言论相当不自由,如果一步小心说错了话,就会当作邪恶的化身,送上柴火堆,活活烧死。因此当马丁·路德对罗马教会腐败的批评攻击,无论是底层农民,还是工匠商人,或者是王公贵族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王公贵族们之所以要支持宗教改革,其动机多种多样,有的是出于信仰,有的是出于对教会的不满,有的是出于利益等。但这其中,最为富有戏剧性的当属英国的国王享利八世,他与罗马决裂的原因不是为了信仰或利益,而是为了女人。

亨利八世:为女人而发动宗教改革

起初,亨利八世是站在罗马这一边的,而且为此还写过文章,来捍卫教皇的权威,驳斥马丁·路德的谬论。但是不久后,亨利八世在婚姻上遇到了麻烦。他的妻子,来自西班牙王室的凯瑟琳公主,虽然已经为其生下一个女儿,但却总是无法给亨利带来一位儿子做继承人。 亨利八世将抱不到儿子的责难算在凯瑟琳的头上,甚至还打算同其离婚,另娶一名叫做安妮·博林女子。这位叫做安妮·博林的人当时不但与亨利八世处于热恋之中,而且已经怀上了孩子。由于凯瑟琳怎么着都不肯离婚,亨利便派人去罗马,请教皇出面,废了他的婚姻。

事实上,教皇并不是不愿意通融一下,也没有意愿和必要去得罪这位血气方刚的英格兰国王。可是问题在于凯瑟琳的娘家西班牙的势力很大,教皇实在是得罪不起。两难之下,教皇只好拖住不办。亨利八世眼看安妮·博林都快要生了,不想要让自己千盼万盼的儿子成为不合法的私生子,情急之下,宣布与罗马断绝关系,加入了新教的行列。亨利八世的这一次宗教改革可以算作是一次半桶水的改革,这成立的英格兰教会,其组织架构,礼拜仪式等等,都与原来的天主教大同小异。只是换个首领,把“神权”与“君权”合在了一起而已。这样一来,亨利八世让英格兰教会宣布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然后下令改立安妮·博林为王后。

亨利八世:为女人而发动宗教改革

由于当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罗马教皇对远在英格兰所发生的一切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在口头上将亨利逐出教会。

亨利开始宗教改革之后,还将许多修道院强制关闭,田产则被瓜分给支持自己的贵族士绅,这些得到经济利益的贵族们将在以后的历史中坚决捍卫改革的成果,反对天主教的复辟。 为了让改革更具有合法性与权威性,他要求贵族们为他背书,所有的宗教改革法令都在代表贵族利益的国会投票通过。

亨利八世:为女人而发动宗教改革

任何一场革命,都会有其反对者和支持者,亨利的老师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的著作者),就陷入了两难的处境。亨利八世对他很是敬重,而他也为国王做过许多事情。但是在信仰上,莫尔却无法接受与天主教会的决裂,但又顾及到家人的性命,不敢与国王顶牛。因此只能一方面辞去了所有的官职,并写信恭祝亨利八世新婚快乐,另一方面却借故没有出席新王后的加冕礼。但亨利八世却不吃莫尔这一套,不久之后,莫尔就被安上个莫须有的叛国罪,关进了伦敦塔。审判官要他起誓忠于国会新制定的继承法,承认国会有权为宗教事物立法,让莫尔在良心上无法接受,因此拒绝宣誓,以叛国罪而后被砍头。

亨利八世新娶的妻子安妮·博林,并未能如愿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只生下了一个女儿伊丽莎白。为了能找到一个帮他生儿子的王后,亨利八世娶了废,废了娶,前后立了六位王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