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三線"這個名詞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也許很陌生,甚至可能是聞所未聞的,但他們的父輩乃至父輩的上一輩人卻很少有沒聽說過"三線"的。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的十多年時間裡,在中國中西部腹地的十多個省、自治區進行了大規模的能源、國防、機械、交通和通訊、原材料等工業項目建設,而其中絕大多數的工業建設項目特別是國防工業項目被安排在了遠離城市的偏僻山溝裡。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昔日荒無人煙的大山裡彙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無數的建設者,這些原本落後閉塞的蠻荒之地在很短的時間內,奇蹟般地建立起了現代工業。

這一事件在共和國的發展歷史上被稱為"三線建設"。在經濟學家眼裡,"三線建設"是國家為實現工業化的努力,在政治家眼裡,"三線建設"是一個民族保家衛國堅定意志的體現,而對於無數普通的三線人的後代和親歷者來說,這是他們童年的回憶、青春的夢想、人生的奮鬥目標,甚至是最終的歸宿。

整個三線建設期間,國家投資高達2000多億元人民幣,幾乎佔到了同期整個國家基本建設總投資的五分之二甚至更多,涉及了大約三分之一以上的國土面積,投入了數百萬乃至上千萬的人力以及難以計數的物資設備,這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一次傾全國之力而為之的巨大工程。

那麼,我們的前輩為什麼要在這些偏僻荒涼的地方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工業建設?三線建設對中國的過去,現在乃至將來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三線建設又是怎樣開始、興盛、衰落和復興的?

——摘自《中國航空工業三線建設前傳》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1964年,中國面臨著國內經濟狀況全面好轉,而國際環境卻日益險惡的局勢。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極力推行侵略擴張政策。美國在越南的侵略戰爭步步升級,直接威脅著我國的安全;蘇聯支持印度挑起中印邊境武裝衝突後,又在我國西、北部邊界外集結重兵,對我虎視眈眈;臺灣國民黨當局不時叫囂要"反攻大陸"。我國周邊都不太平,存在外敵入侵的危險,國際環境似"風雨欲來"。

上世紀50年代,印度多次對我國西藏提出領土要求。從1951年開始,印軍先後侵佔了9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並在中國領土上建立了數十個入侵據點。中國政府為避免邊境武裝衝突,曾於1959年建議中印雙方在邊境全線各自後撤20公里,並停止巡邏,但遭到印度政府的拒絕。

▼.印軍侵佔中國領土西藏山南地區示意圖。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1962年10月20日,印方反汙中國軍隊攻擊印度,宣佈戰爭開始。中國邊防部隊忍無可忍,被迫進行了自衛反擊作戰。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我邊防部隊奮起反擊,收復被佔領土。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被我軍俘獲的印軍士兵。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在越南的侵略戰爭不斷升級。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基本上以北緯17度線劃分的北越、南越態勢圖。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美軍B-52戰略轟炸機轟炸北越,直接威脅中國的安全。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1964年2月至8月,中蘇兩國在北京舉行了一輪邊界談判,但未能達成任何協議。此後的幾年內,蘇聯在中蘇邊境地區和蒙古部署的軍隊,由原來的10個師近20萬人很快增加到54個師近百萬人,遠程戰略導彈也開始對準中國境內的重要目標。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鑑於當時的國內外形勢,中共中央於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在北京舉行了工作會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與會。會議除討論和確定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初步設想等問題外,著重討論了三線建設問題,作出了集中力量,爭取時間,建設三線,改善我國的工業佈局,防備外敵入侵的戰略決策。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中央工作會議期間,毛澤東主席就三線建設問題作了重要講話,指出:在原子彈時期,沒有後方不行。他提出了把全國劃分為一、二、三線的戰略佈局,要下決心搞三線建設,首先把攀枝花鋼鐵基地以及與此相關聯的交通、煤、電建設起來。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所謂三線,是從戰略角度在地理位置上的區域劃分,是相對於一、二線地區而言。我國沿海和邊疆地區是一線,介於一線和三線地區之間的地帶就是二線。具體到三線是指山西雁門關以南、廣東韶關以北、京廣鐵路以西、甘肅烏鞘嶺以東的廣大腹地,包括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以及河南、湖北、湖南、山西的西部,廣東的北部,廣西的西北部等13個省、自治區的全部和部分地區。實際上三線建設的重點是在8省1市:即四川、貴州、雲南、重慶、陝西、甘肅全境以及河南、湖北、湖南的西部地區。西南三線和西北三線被統稱為"大三線"。

▼.中國一、二、三線地區劃分示意圖。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三線建設在國家各項建設任務中佔有了空前重要的位置,進行三線建設成為了當時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共識並被迅速貫徹下去,成為那時中國經濟建設的重中之重。1964年中央工作會議之後,黨中央決定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主持三線建設的日常工作,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薄一波,國務院副總理、總參謀長、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主任羅瑞卿協助。還決定由國家計委副主任餘秋裡負責組成"小計委",對三線建設進行總體規劃。同時,決定組建全國基本建設委員會,主抓大、小三線建設的實施等。

▼.具體主持三線建設日常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大西南是三線建設重點區域,為加強對整個西南三線建設的領導,中共中央、國務院於1965年2月26日作出《關於西南三線建設體制問題的決定》,決定成立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3月29日,中共中央批覆同意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李井泉為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主任,程子華、閻秀峰為副主任。後又增補彭德懷、錢敏為副主任(副總指揮)。西南三線建委管轄四川、雲南、貴州三省和湘西、鄂西兩地區的三線建設。

▼.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西南三線建委主任李井泉(中)。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1959年廬山會議之後,彭德懷元帥卸任本兼各職,賦閒6年。期間,毛澤東多次提出,要彭德懷出來做點事,曾有意讓他出任農墾部部長。1965年9月23日,毛澤東和中央幾位領導在頤年堂與彭德懷談話,要他去西南三線建委工作。毛澤東還對彭德懷說:"也許真理在你那邊"。

▼.1965年11月30日,彭德懷抵達成都,就任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第三副總指揮)。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西北地區國防工業建設項目密集,同時也是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1966年1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西北三線建設委員會,由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劉瀾濤為主任,王林、安志文、李廣仁、宋平為副主任。西北三線建委管轄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省區和豫西、晉西兩地區的三線建設。

▼.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三線建委主任劉瀾濤。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隨著在湘西、鄂西地區以及中部其他省份三線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繼成立西南、西北三線建委之後,中共中央又於1966年3月決定成立中南三線建設委員會,由中共中央中南局書記王任重為主任,王樹成、華國鋒、戴蘇理、何幼琦為副主任。中南三線建委管轄原西南三線建委負責的湘西、鄂西和原西北三線建委負責的豫西地區,以及粵北、桂西北等地區的三線建設。

▼.中共中央中南局書記、中南三線建委主任王任重(左三)。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中南三線建委副主任華國鋒(左一)。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上述三個委員會分工負責本地區的三線建設領導工作。在重大項目實施中,經中共中央或國務院批准,還分別成立了一些工作組或指揮部。其中,三線建設支援和檢查小組由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谷牧任組長,國家計委和國家經委的負責人任副組長;四川攀枝花鋼鐵基地建設籌備小組由李井泉兼任組長,程子華、閻秀峰任副組長;西南鐵路建設指揮部由李井泉兼任總指揮,鐵道兵司令員呂正操、鐵道部副部長劉建章、鐵道兵副司令員郭維城、鐵道部副部長彭敏任副總指揮;以重慶為中心的常規兵器工業基地建設指揮部由五機部副部長朱光任總指揮;西北航空工業建設領導小組由三機部副部長王振乾任組長。在三線建設任務較重的各機械工業部和各能源、石化、建材等工業部,以及為三線建設服務的建工、商業部門,都分別在三線地區設立了指揮機構,並派出部一級領導幹部主持日常工作。地處三線地區的有關省和自治區以及建設項目較多的市、地、縣,都成立了領導小組或辦公室,承擔支援三線建設的具體工作。

▼.國家建委主任、三線建設支援和檢查小組組長谷牧(前右一)。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三線建設於1965年全面展開,集中在"三五"(1966~1970年)、"四五"(1971~1975年)計劃時期進行。國防科技工業是三線建設的重點,但不可孤立存在,必須要以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配套工業作為支撐。

在三線建設中,國家把發展交通郵電事業和能源工業放在先行地位,優先加以安排,這與"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含義有著某種程度的契合。在交通郵電建設方面,從1965年至1980年累計投資近300億元,新建鐵路幹線和支線8000餘公里;新修公路23萬公里;新增內河港口吞吐能力3000餘萬噸;新增郵路150餘萬公里、長途電話電路4200餘路、電話交換總機80萬門;這些新建基礎項目的實施,使三線地區的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的落後狀況有了較大改善。

▼.建設者們奔赴大三線。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三線建設首先從修建鐵路開始。1964年8月,中央決定成昆鐵路要快修,川黔、貴昆鐵路也要快修。被稱為"地質博物館"的成昆鐵路,投資30多億元,全長1099公里,於1970年建成通車。沿線有攀枝花鋼鐵基地、龔嘴水電站、峨眉水泥廠等大型骨幹企業,對大西南的資源開發和物資交流有著重要意義。三線建設中相繼建成了川黔、貴昆、成昆、湘黔、襄渝、陽安、太焦、焦枝、枝柳鐵路和青藏鐵路的西寧至格爾木段等10條幹線。同時,公路及內河航運在三線建設時期也得到了較快發展。

▼.成昆鐵路是中國最險峻的鐵路,沿線地勢陡峭、深澗密佈、溝壑縱橫,施工難度之大,前所未有。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成昆鐵路橋隧相連,橋隧總長達440公里,佔線路總長的40%,平均1.7公里就有一座橋樑,每2.5公里就有一條隧道。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1970年7月1日,成昆鐵路全線建成通車。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成昆鐵路列車行進在大渡河畔。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湘黔鐵路會戰參戰民兵在艱難施工中。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人力鋪軌。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湘黔鐵路全線接軌。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1972年10月13日,三線建設的重點工程湘黔鐵路建成通車。湘黔鐵路全長902公里,是橫貫我國東西部的第二條交通大幹線。

▼.火車通過湘黔鐵路羅依溪鐵路大橋。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資陽內燃機車廠建廠初期的基建施工現場。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資陽內燃機車廠機車總裝線。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眉山車輛廠初創時期,5000多名民兵和職工,僅憑一鍬一鎬平整出工廠廠區。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眉山車輛廠150輛列車定置實驗臺。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地處廣西桂林興安縣境內的興安郵電通信設備廠,是中國郵電工業的大型企業。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三線地區的煤炭、水能和天然氣資源豐富,具有發展能源工業的良好條件。能源工業也是三線建設的重點,投資多達420多億元。建成了50多個統配煤礦區,新增原煤開採能力1.1億多噸;建成68座大中型水、火電站,新增裝機容量1800多萬千瓦,高壓輸電線路近5萬公里;開發了8個油田和天然氣田,形成原油開採能力550餘萬噸,天然氣開採能力64億立方米。三線地區能源工業的建設,對於促進內地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大規模的三線建設,建成的煤炭工業基地主要有貴州的六盤水礦區,四川的芙蓉、渡口、廣旺、華鎣山、松藻、寶鼎礦區,陝西的銅川、韓城礦區,河南的平頂山、焦作、義馬、鶴壁等礦區,具有代表性的是貴州六盤水和陝西渭北大型煤炭基地。

在新建的重要水電站和火電廠中,有葛洲壩、丹江口、劉家峽、碧口、鳳灘、龍羊峽、龔嘴、映秀灣、烏江渡等電站以及江油、渡口、華鎣山、豆壩、水城、清鎮、宣威、姚孟、焦作、秦嶺、韓城、神頭等電廠。同時還相應地建設了一批輸變電工程。

▼.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毛澤東主席關於興建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批示。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大江施工夜景。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川江航道得到初步改善。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位於四川攀枝花境內金沙江最大支流--雅礱江上的二灘水電站,其240米高的溢流式雙曲拱壩為中國第一高壩。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境內大渡河上的龔嘴水電站。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龔嘴水利發電總廠管理的銅街子水電站。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三線的石油天然氣工業,主要建設了河南的中原、南陽油田,甘肅的長慶油田,湖北的江漢油田以及四川的天然氣田。

▼.1965年7月21日,在江漢盆地潛江凹陷王場構造鑽探的王2井首獲工業油流。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江漢油田之夜。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四川天然氣田是全國最大的天然氣工業基地,中國首個天然氣產量超百億立方米氣區。

三線是怎樣建成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未完待續)

(供稿:011基地郭利民 編輯:鄧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