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教數學(二)從生活中培養數學興趣

小朋友到了4,5歲的時候,很多都已經對數字有了大概的認識,有的已經會一些簡單的加減運算。但我覺得,他們僅僅是對數字有了簡單的記憶,並沒有真正的理解數字,理解數學。甚至現在很多幼教機構推薦的珠心算,其實並沒有很好的培養思維能力,這對之後的代數、幾何都沒有任何益處。奶爸認為,打好數學基礎,關鍵在於理解數學,培養數字敏感度。這裡紹幾個方法可以分階段對孩子進行數字啟蒙,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2歲前:抱在懷裡,遇到什麼就讀什麼。過馬路時看紅綠燈,坐電梯看樓層,正數倒數輪著來。

奶爸教數學(二)從生活中培養數學興趣


奶爸教數學(二)從生活中培養數學興趣


家裡還可以常備些數字玩具,比如hape的四階拼圖。沒事可以給小朋友把玩,加強對數字的認知。


奶爸教數學(二)從生活中培養數學興趣


3歲前:

讓娃自己數,數樓梯,數電線杆,數路邊的車子,數小區裡的門牌號(這個少爺最喜歡,每次下樓遛彎總是整個小區的跑著找數字,那時候話還說不清,3讀成“ha"。。。),等等,家長可以多觀察,身邊充滿著可以數數的東西。這時候的娃雖然已經會走路了,但還是喜歡要家長抱,這時候就可以與他討價還價,人行道旁,抱n棵樹自己走n棵樹,一開始奶爸數,後來讓他自己數,講話算話,童叟無欺。正數倒數,二棵一數,五棵一數。總之要善於發現,生活中有很多時候都可以進行數字啟蒙。

奶爸教數學(二)從生活中培養數學興趣



奶爸教數學(二)從生活中培養數學興趣


4歲前:慢慢引導娃,二個一數,三個一數,五個一數。可以不時地嘀咕些加啊減啊啥的。奶爸舉個栗子,桌子上5個蘋果,寶寶吃掉一個還有幾個?爸爸和媽媽吃掉2個蘋果,還剩幾個?爸爸買了2個蘋果,媽媽買了1個,我們一共有幾個?

在家裡沒事還可以扔給娃一個計算器,最好帶聲音的,保證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

奶爸教數學(二)從生活中培養數學興趣



其實從4歲開始,小朋友已經懂得了一些規則,家長可以增加很多趣味遊戲來和小朋友互動,既培養感情,又培養興趣。這裡奶爸再推薦幾個小遊戲。

1.可以叫孩子幫忙做事。比如:

寶貝,幫爸爸拿1個葡萄過來。

寶貝,1個不夠,再拿2個過來。

好了寶貝,現在爸爸有3個葡萄了,是1號葡萄、2號葡萄、3號葡萄,好像有點多,我只要2個就夠了,你放1個回去吧。這時孩子多半會把你指出的1號葡萄放回去,那麼這時候我們可以趁機告訴孩子,把任何一個葡萄放回去,都還是2個葡萄。幫助孩子理解,數字只是臨時的標記,不是一成不變的。

2.用物品代替數字。拿5到10張卡片,先在卡片上依次寫好1到10的數字,打亂堆在一起,然後先和孩子比誰搶到的卡片數量多。玩幾次後升級遊戲,比誰搶到卡片上的數加在一起最多。大一些的孩子用撲克牌也行,慢慢讓孩子理解卡片數量和數字之間不確定的關係。by the way,一定要讓孩子贏哈,不然他們輸了多半就不玩了。

3.跳格子游戲。可以試試玩轉圈數字跳格遊戲,比較像我們小時候玩的“跳天空”(暴露年齡了。。。)方法是在地上畫出一個“回”字,裡面先依次寫好數字,然後猜拳,贏的可以往前跳一格,輸的原地不動。一開始可以比賽誰先回到起點,慢慢升級到比賽誰先完成2圈、3圈等等。讓孩子理解,每跳一格,數字都會疊加,最後會回到起點後又循環,數字始終處於運動的過程。這個遊戲也可以根據孩子啟蒙的情況一直升級,一次跳兩格、三格,或反方向從大數往小跳,或用擲出骰子的數字跳,甚至在一格地磚中再細分出一半,用0.5的小數跳等等。遊戲的目的主要還是讓孩子知道數字並不是單向的簡單遞加,避免機械的、狹義的理解數字。

這裡想告訴各位辣媽奶爸,數字並不枯燥,數學更是一種變化無窮的、不停舞動的美。學數學也一點兒都不可怕,孩子成長過程中,一起加油吧。

奶爸教數學(二)從生活中培養數學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