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宪兵拚死抵抗 蒋介石睹殉难泪流不止

西安事变宪兵拚死抵抗 蒋介石睹殉难泪流不止

张学良(前左)、蒋中正夫妇、阎锡山(前右)

欧廷昌,字吉五,贵州天柱欧家庄人,民国十六年(1927年)六月,天柱县立中学毕业后,投考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分发首都卫戍团任少尉排长,隶属宪兵司令部,此后二十年,欧廷昌一直任职于宪兵,后历任台中师管区司令、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干训班主任、警备研究督察委员会副主任、宪兵司令部副司令等要职。

西安事变宪兵拚死抵抗 蒋介石睹殉难泪流不止

宪兵司令部副司令欧廷昌(左)授奖官兵

民国廿五年(1936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变,欧廷昌时任宪兵第一团第六连连长,多年以后,欧廷昌对于西安事变过程仍印象犹新:

西安事变宪兵拚死抵抗 蒋介石睹殉难泪流不止

欧廷昌西安事变回忆手稿

十二日晨四时,外围警界之东北军一○五师首先开始叛乱行动,叛军分乘卡车六七辆,于五时驶抵清华池(华清池,下同),即开枪射击,卫士一名当场被击毙后,宪兵即闻声奋起,分头抵抗,争夺相当激烈,支持到天明时,警务团附蒋堃和卫士大队长毛裕礼战死,班长曹兆丰、宪兵杨志等亦忠勇殉难,侍卫长蒋孝先被叛军枪杀,此时宪兵已濒弹尽援绝阶段, 领袖安全亦临危险关头,均饮泪抵抗,以尽革命宪兵保障革命领袖之天职。

六时二十分左右, 领袖由侍卫官一人扈随,离清华池,据守清华池之宪兵一部,当由宪兵连长邹壁率兵,保护向骊山前进,因无路可循,乃攀登树木而上,至骊山之半,已天明可见人影,时叛军密布射击更烈, 领袖即命宪兵散开抵抗,另由宪兵萧鹏飞护卫至一凹地巨石处暂避,怎奈叛徒据高临下,地势优越,此时宪兵陈柱亚胸部中弹毙命,郝振亚、熊丸、邝汉杰、江煦、胡仕等相继死亡,侍卫官竺培基臂部亦被射伤。

至七时许,张杨下令搜山, 领袖被叛军寻到后,下山睹殉难宪兵,尸体横陈,流泪不已, 领袖被叛军营长孙铭九车送西安,所余侍卫之宪兵则押送华阴县监狱禁押,战斗遂告结束。

与清华池叛变之同时,城内杨虎城部亦于清晨开始异动,首先袭击分驻城内之宪兵,并收缴警察及保安队枪械,中央各机关均被抄没抢劫,重要人员悉被软禁。

当时叛军划分南北两线作战,南区归东北军,北区归西北军负责,宪兵分驻于团营部及省政府、火车站兵力,每单位尚不足三十名,省保安新兵大队亦不过三百人,两军比数悬殊,故经过四小时战斗,战事便告结束,此时

宪一团团长杨镇亚上校,为杨虎城部掳去后,即将其活埋于特务营操场,入土及胸,杨团长仍痛骂叛逆不已,此悲壮之表现堪令鬼神注之,后人仰之,同时特高战士赵振德被倒栽土中四尺,血染满身,惨不忍睹。

事变结束后, 蒋中正特别指示,对殉难宪兵官兵妥为抚恤,发给杨镇亚特恤金五千元,团附蒋堃二千元等,并迁葬南京中华门外之宪兵公墓。

西安事变宪兵拚死抵抗 蒋介石睹殉难泪流不止

宪兵司令谷正伦呈报西安殉难宪兵抚恤情况

民国四十年(1951年),国防部总政治部因宪兵在西安事变及南京会战中之壮烈表现,将十二月十二日定为宪兵节:

十五年前的今日,即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总统驻节西安华清池,张学良、杨虎城以受○○煽惑,发动举世震惊之西安事变,率领叛兵,袭击行辕,当时随员总统于西安之宪兵第一团杨团长镇亚、蒋团附堃、前第一营营长,后为侍卫长之蒋孝先及宪兵卫士等,即奋不顾身,与叛军作殊死战,卒因弹尽力竭,众寡不敌,相继殉难。

翌年是日,南京会战,宪兵将士,参加巩卫首都,壮烈成仁者极众。我宪兵官兵如此效忠领袖,捍卫国家,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写下光荣的革命史篇,故政府事后为表彰忠烈,乃定于每年十二月十二日为宪兵节,以资纪念。

西安事变宪兵拚死抵抗 蒋介石睹殉难泪流不止

南京保卫战殉国之宪兵副司令萧山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