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憲兵拚死抵抗 蔣介石睹殉難淚流不止

西安事變憲兵拚死抵抗 蔣介石睹殉難淚流不止

張學良(前左)、蔣中正夫婦、閻錫山(前右)

歐廷昌,字吉五,貴州天柱歐家莊人,民國十六年(1927年)六月,天柱縣立中學畢業後,投考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後分發首都衛戍團任少尉排長,隸屬憲兵司令部,此後二十年,歐廷昌一直任職於憲兵,後歷任臺中師管區司令、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幹訓班主任、警備研究督察委員會副主任、憲兵司令部副司令等要職。

西安事變憲兵拚死抵抗 蔣介石睹殉難淚流不止

憲兵司令部副司令歐廷昌(左)授獎官兵

民國廿五年(1936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變,歐廷昌時任憲兵第一團第六連連長,多年以後,歐廷昌對於西安事變過程仍印象猶新:

西安事變憲兵拚死抵抗 蔣介石睹殉難淚流不止

歐廷昌西安事變回憶手稿

十二日晨四時,外圍警界之東北軍一○五師首先開始叛亂行動,叛軍分乘卡車六七輛,於五時駛抵清華池(華清池,下同),即開槍射擊,衛士一名當場被擊斃後,憲兵即聞聲奮起,分頭抵抗,爭奪相當激烈,支持到天明時,警務團附蔣堃和衛士大隊長毛裕禮戰死,班長曹兆豐、憲兵楊志等亦忠勇殉難,侍衛長蔣孝先被叛軍槍殺,此時憲兵已瀕彈盡援絕階段, 領袖安全亦臨危險關頭,均飲淚抵抗,以盡革命憲兵保障革命領袖之天職。

六時二十分左右, 領袖由侍衛官一人扈隨,離清華池,據守清華池之憲兵一部,當由憲兵連長鄒壁率兵,保護向驪山前進,因無路可循,乃攀登樹木而上,至驪山之半,已天明可見人影,時叛軍密佈射擊更烈, 領袖即命憲兵散開抵抗,另由憲兵蕭鵬飛護衛至一凹地巨石處暫避,怎奈叛徒據高臨下,地勢優越,此時憲兵陳柱亞胸部中彈斃命,郝振亞、熊丸、鄺漢傑、江煦、胡仕等相繼死亡,侍衛官竺培基臂部亦被射傷。

至七時許,張楊下令搜山, 領袖被叛軍尋到後,下山睹殉難憲兵,屍體橫陳,流淚不已, 領袖被叛軍營長孫銘九車送西安,所餘侍衛之憲兵則押送華陰縣監獄禁押,戰鬥遂告結束。

與清華池叛變之同時,城內楊虎城部亦於清晨開始異動,首先襲擊分駐城內之憲兵,並收繳警察及保安隊槍械,中央各機關均被抄沒搶劫,重要人員悉被軟禁。

當時叛軍劃分南北兩線作戰,南區歸東北軍,北區歸西北軍負責,憲兵分駐於團營部及省政府、火車站兵力,每單位尚不足三十名,省保安新兵大隊亦不過三百人,兩軍比數懸殊,故經過四小時戰鬥,戰事便告結束,此時

憲一團團長楊鎮亞上校,為楊虎城部擄去後,即將其活埋於特務營操場,入土及胸,楊團長仍痛罵叛逆不已,此悲壯之表現堪令鬼神注之,後人仰之,同時特高戰士趙振德被倒栽土中四尺,血染滿身,慘不忍睹。

事變結束後, 蔣中正特別指示,對殉難憲兵官兵妥為撫卹,發給楊鎮亞特卹金五千元,團附蔣堃二千元等,並遷葬南京中華門外之憲兵公墓。

西安事變憲兵拚死抵抗 蔣介石睹殉難淚流不止

憲兵司令谷正倫呈報西安殉難憲兵撫卹情況

民國四十年(1951年),國防部總政治部因憲兵在西安事變及南京會戰中之壯烈表現,將十二月十二日定為憲兵節:

十五年前的今日,即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總統駐節西安華清池,張學良、楊虎城以受○○煽惑,發動舉世震驚之西安事變,率領叛兵,襲擊行轅,當時隨員總統於西安之憲兵第一團楊團長鎮亞、蔣團附堃、前第一營營長,後為侍衛長之蔣孝先及憲兵衛士等,即奮不顧身,與叛軍作殊死戰,卒因彈盡力竭,眾寡不敵,相繼殉難。

翌年是日,南京會戰,憲兵將士,參加鞏衛首都,壯烈成仁者極眾。我憲兵官兵如此效忠領袖,捍衛國家,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寫下光榮的革命史篇,故政府事後為表彰忠烈,乃定於每年十二月十二日為憲兵節,以資紀念。

西安事變憲兵拚死抵抗 蔣介石睹殉難淚流不止

南京保衛戰殉國之憲兵副司令蕭山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