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發生衝突,怎麼解決?

隔代教育發生衝突,怎麼解決?

01確立第一責任人

確定孩子教養的第一責任人,這個責任人是穩定的,如此可以避免教養觀點的不一致,建議第一責任人由母親來承擔,再或者父親來承擔,而不是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

(1) 爸爸媽媽的成長性肯定遠遠高於爺爺奶奶。

(2)這個世界上只有母親可以無條件地為了自己的孩子做任何的改變。

02尊重老人的智慧

父母和老人要溝通,但儘量少帶負面情緒去溝通,每個人都知道,一旦情緒出來,就不可能好好說話,所以,當有情緒時,不要去跟老人溝通,老人也會有情緒,可以先讓自己的情緒壓一壓,然後再跟老人說:媽媽,我覺得你這樣子可能不太好,咱們換一種方式說會更好,具體換成怎樣的方式,也要跟老人仔細講講,很多時候,人們越親,就越不注重溝通,就覺得直說OK,但實際上,越親的人,就越在乎親人對自己是不是足夠的尊重和關注。

03兩代人之間可以爭論,但最好不要爭吵

爭論是讓孩子可以看到各個方面的信息,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是這樣想的,爺爺奶奶是那樣想的,孩子看的東西越多,聽的越多,就知道事情可以有很多的看法。如此,孩子對事物會有更加全面的看法,思路更開闊,如果孩子永遠只活在一種聲音裡,只知道人生的一種可能,在一個單一的通道里成長,比如現在只用成績作為孩子好壞的衡量標準時,孩子就一定出問題,相反,讓孩子知道:我可以做這個事情,還可以做那個事情,而且還能做得很好,那麼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很強。但是,爭吵的話,就會引發家庭氛圍的緊張,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和家庭穩定,家庭中的緊張情緒,一定會投射到孩子身上,這就是:軀體化反應。

04帶著老人學習,適當藉助權威的支持

有時候,爺爺奶奶只是沒有意識,或者是不知道要這樣做,所以才會犯一些錯誤,所以,年輕父母們可以帶著老人多去體驗,多去接觸,讓老人們有更多的早教意識,獲得更多支持。另外,可以藉助權威,因為父母直接跟老人說,老人不一定聽,何況很多時候,人們的溝通方式本身也存在問題,但是藉助權威就不一樣了,可以多帶老人去聽講座。

05不要讓姥姥和奶奶同時帶孩子

不要讓姥姥和奶奶同時帶孩子,很容易出現衝突,媽媽護女兒,婆婆護兒子,很自然,掐起來就沒法了。解決的辦法就是:能不同時帶孩子,就不要同時帶,不得已必須要一起相處,那就要做好分工,比如奶奶負責孩子的餵養,姥姥負責家裡的家務等。

06丈夫要發揮很積極的作用

觀察下會發現,如果這個家庭裡的爸爸是一個積極捲入到孩子教養中的爸爸,那麼,這個家庭中的成員,爸爸媽媽和老人們,相處的更好。

07父母和老人都需要避免犯這三個錯

孩子最怕三件事。

(1)嘮叨: 尤其是男孩子,特別的怕嘮叨。

(2)責備: 就是很多孩子一出現問題的時候,人們第一個反應是不應該這麼做,就不能這麼做,剛開始孩子一定會說不,但是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內化:我不行,我不能。

(3)比較: 人們習慣性地去頂住別人家孩子如何,常常無意識地就會對自己孩子說:你看看,那個孩子多棒,這從某種角度必然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總之,隔代教養衝突的解決,不能單靠家庭中某一個人,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而大家的目標又是一致的,所以,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每個人都需要付出,去承擔自己該承擔的那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