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是怎麼衰落的:富豪榜單清一色地產商

最新一期的福布斯富豪榜登出了香港的富豪榜,清一色的地產商。而2018年的深圳GDP也已經超過了香港。香港從當年製造業的亞洲四小龍竟然已經淪落到這種地步。

回顧香港經濟的崛起。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香港的轉口貿易興起。五十到七十年代,香港積極發展製造業,紡織、成衣、電子等勞工密集型工業高速成長,並帶動了工業化。這個階段,製造業佔總體經濟30%以上,奠定了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的基礎。

香港經濟是怎麼衰落的:富豪榜單清一色地產商

八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香港製造業轉移到珠三角地區。第二產業佔比從1980年的31.8%降至1997年的14.6%。香港產業結構向服務經濟轉型,第三產業飛速成長。這是香港歷史上發展最快的階段,人均GDP增長了6倍多,一舉進入世界前十前五。經濟主要拉動力量是服務業,1983年以來增長率高達17%,世界上沒有任何地區可以相比。其中金融、保險、地產、商業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增長率更是高達21%。

迴歸前的香港是整個中國大陸出口全世界的轉口中心,超然的地位全球獨一無二。香港製造業雖然遷出,但仍然在華南的生產網絡中佔有重要地位,香港企業1996年在珠三角僱傭了超過500萬工人,而產業鏈中研發、設計、營銷等高端部門仍然在香港,是整個香港經濟的重要根基。

1979年,香港GDP為1117億,超過大陸經濟總量前十四大城市GDP總和(1002億元)。

1985年,香港GDP為2728億,超過大陸經濟總量前十四大城市GDP總和(1987億)。

1995年,香港GDP10962億,超過大陸經濟總量前九大城市GDP總和(10505億)。

2000年,香港經濟總量12883億,相當於北上廣深四個城市的總和(12611億)。

現如今,上海和北京的GDP分別於2009年和2011年超越了香港,廣州在2015年超過香港。2018年深圳GDP超過2.4萬億人民幣,已經超過香港。天津等城市的GDP總量也有望在近年內超過香港。

從經濟總量超過大陸前十四大城市綜合,到逐步被大陸一線城市超越。香港經濟到底是怎麼一步步衰落的?

一、製造業產業轉移

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香港就把六十年代以來發展成功的輕工業製造業向中國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區進行了大規模轉移。

香港經濟是怎麼衰落的:富豪榜單清一色地產商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製造業佔香港總產出的比重曾高達30%,直到80年代中期仍高於20%,但是到新世紀初已下降到5%,2010年已不足1.7%。從工業佔總產出的比重看,目前香港已經減少到只有其他“三小龍”的1/4-1/5。製造業這個高附加值產業的長期持續衰退,顯然是香港經濟增長能力長期下滑的重要原因。

二、香港沒有進行製造業升級,而是直接轉向了金融、地產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港資企業在內地製造業地位較高,在產業鏈中也有較大優勢,如果能跟上中國的技術升級潮流,香港企業也會有大的發展。但現在在亞洲四小龍中,香港幾乎是產業基礎表現最差的,人均GDP已經被注重研發的新加坡超過。

香港在向珠三角地區轉移了自己的製造業後,卻沒有像其他幾個“亞洲四小龍”那樣繼續本地製造業的產業升級步伐,而是跨直接邁向了金融、地產、貿易和文化、旅遊、教育等代表的服務業,這就使得香港的產業結構變動方向,與中國大陸九十年代後期以來的產業結構變動方向不匹配。

由此,一方面內地經濟難以繼續從香港經濟中獲得產業升級動力,另一方面,香港的服務產業也難以從內地經濟的高速增長中獲得動力。

三、香港沒有像新加坡那樣發展科技產業

香港迴歸初期,信息科技產業革命正在全球燎原,納斯達克成就了一批美國科技公司。香港也適時推出了發展信息科技的產業規劃,如佔地24公頃投資158億的數碼港計劃。如果香港能抓住這次機會,成為世界科技中心,現在的香港又會完全不一樣。

但可惜的是,數碼港後來完全成了房地產項目。李嘉誠家族把香港數碼港的長期規劃變成了對科技公司的短期投資行為。李澤楷1999年投資220萬美元佔騰訊20%的股份,按照騰訊現在市值4000億美元計算,如持股至今,其股權價值將達800億美元。但李澤楷只持股一年就用1260萬美元賣給了南非MIH集團。

香港經濟是怎麼衰落的:富豪榜單清一色地產商

香港的信息科技發展計劃浮於表面,脫離產業發展核心。而對面的深圳,卻抓住了IT產業發展的機遇,華為、騰訊等企業成長為全球頂級企業。香港的科技企業沒有找到合適的市場,也沒有開發出值得一提的軟硬件產品,基本只是在本地小市場做一些不大的應用。

香港也曾經提出“中藥港”、“科技園”等產業構想,都是與數碼港類似的產業園區。但既缺乏持續的投入,也沒有明確的規劃,更沒有吸引到足夠的人才。甚至香港本地的大學都缺乏工程類專業。

反觀香港的比較對象,新加坡和香港一樣地少人多。新加坡卻極度重視科技產業。新加坡是國際知名的創新型經濟體,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高科技產業發達。半導體產業是新加坡的支柱產業,相關的企業多達數百家,包括芯片設計企業40餘家,22家晶圓廠,20家封裝測試企業,具有完整的芯片上下游產業鏈,其中博通、特許半導體都是國際知名的企業。

博通還是世界排名前五的半導體公司,曾經差一點成功收購高通。在大學資源以及人才儲備方面,新加坡在亞洲地區處於領先水平,在QS2019年世界大學排名中,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位居11,12名,是所有亞洲大學中排名最高的兩所大學。

四、香港產業“內卷化”,嚴重依賴地產業

內卷化怪圈,是指國家、組織或個人既無突變式的發展,也無漸進式的增長,長期停留在同一個層面上自我消耗和自我重複。香港社會由於製造業轉移,科技產業沒有發展起來,呈現了“內卷化”的趨勢。經濟極其依賴地產,貧富分化非常嚴重,供給不足房價高漲,年輕人生活困苦缺少希望,因此產生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早期低端製造業發家的香港富豪都搞起了房地產,而沒有去進行製造業升級,更沒有去發展科技產業,地產富豪們操縱香港的土地價格一路飛昇。居高不下的地價進而對產業帶來致命打擊,沒有幾個企業的利潤率能夠應付如此高的用地成本。

香港已經是一座被房地產高度綁架的城市。香港土地1108平方公里,竟然到現在為止只開發了24%的土地,還有大片土地被地產商以環保為理由要求閒置。董建華時代曾想推“八萬五”建屋計劃,想為港人提供相對寬敞的居住環境,但是因為地產商和買房後擔心房價下跌的市民上街抗議而取消。此後房價更是一“漲”不可收拾,形成現在世界排名靠前的高房價奇觀,港人在房地產方面的執念已經達到近乎扭曲和畸形。

當然香港地產商後來也把香港的地產模式帶到大陸與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相結合,在中華大地造就出一輪輪的搶房熱潮,港人成功地把自己的“痛苦”分享給全中國人民。

-------------------------------

香港當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地緣政治因素,再加上與內地經濟的緊密結合。當前香港應審時度勢,放低姿態,在突破90萬億GDP的中國經濟中,尋找自身的定位。據報道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推出,年前粵港澳大橋剛剛通車,香港在粵港澳灣區中的地位將決定其未來二十年的經濟,香港需要找準定位,重新出發,讓“東方之珠”繼續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附:2019年中國香港富豪榜全榜單

香港經濟是怎麼衰落的:富豪榜單清一色地產商

-------------------------------

上林院:楊飛,經濟學博士,高校教師 ,關注財經事件與產業經濟發展,一家之言,井底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