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迟缓儿 2岁后食欲大开 吃成“小胖威利”

很多人觉得能吃是福,

但若是原来喂养困难的孩子突然食欲大好,食量惊人,

家长就要注意了,这可能不是孩子正常长身体,而是患上罕见的“小胖威利综合征”,

这样的患者会胖得失控。

其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发育就已经出现问题了,原因主要是基因缺陷引起的。

由于小胖威利综合征存在多方面问题,因此要多方面干预治疗。

孩子突然成“吃货” 不知饱腹

“确诊时间晚了,孩子错过最佳治疗机会。”当刘女士听到医生这话时,痛哭失声。

她手中牵着的胖乎乎的10岁儿子小伟,还不懂“小胖威利综合征”对他今后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小伟10岁,身高只有120厘米,体重却有70公斤了。

刘女士说,小伟刚出生时就出现喂养困难的症状,还曾送进重症监护室抢救。

孩子出院后回家,也表现得与其他孩子不同,不哭不闹四肢无力,到5个月时,父母带他去看医生,医生诊断是发育迟缓,于是开始漫长的康复治疗过程。

然而到了2岁后,小伟又有新症状,胃口大开,总是一副吃不饱的样子。

到了4岁,小伟开始发胖,只要没人制止就吃个不停。

最初,家人都觉得胖乎乎可爱,没想过带孩子去看医生。

直到孩子胖到走路困难,家人感到严重了,才带着小伟辗转多家医院,直到去年做了基因检测才最终确诊,小伟患上了罕见的“小胖威利综合征”。

发育迟缓儿 2岁后食欲大开 吃成“小胖威利”

属于先天疾病 需基因检测确诊

张晓红介绍,“小胖威利综合征”是一个复杂的多系统异常,主要包括新生儿肌张力低、发育延迟、身材矮小、行为异常、童年时期开始肥胖、下丘脑性性发育不良及特征性外貌。

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主要是基因缺陷引起的。

据国外最新报道,此病的出生发病率在1/29000,我国尚没有明确的发病率报道,

预计我国现在有10万左右的“小胖威利综合征”患者,并且每年新增1500例。

据悉,“小胖威力综合征”比较少见,很多医生也不知道,误诊率非常高,

经常会被认为是脑瘫或者是肥胖。

张晓红说,他们医院也曾有遇到过这类患者。

患者是名男孩,出生才十几天,家长发现宝宝反应特别差,少哭、少动、喂养困难。

经内分泌医生会诊发现,孩子除了少吃、少哭、少动外,长得还挺奇怪,脑袋长、脸上宽狭窄、杏仁眼、鲤鱼嘴,“小鸡鸡”还特别小,两个“小蛋蛋”还摸不到,就高度怀疑是“小胖威利综合征”,后来经基因确诊。

“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基因检测。”

张晓红说,其实这种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就会发出一些不好的信号,比如胎动少、羊水过多、胎儿生长不对称或功能发育迟缓,这种情况下产检的时候就建议做羊水穿刺。

如果错过了孕期诊断,到新生儿期,肌张力低、反应差、吃不好,加上特殊面容(脑袋长、脸上宽狭窄、杏仁眼、鲤鱼嘴)和生殖器发育不全就要高度怀疑了,但确诊也要做基因检测。

发育迟缓儿 2岁后食欲大开 吃成“小胖威利”

不同年龄危害不同 需多方干预

据介绍,这种疾病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带来的危害是不一样的。

新生儿期间(出生至28天)肌张力低下,连吸奶的力气都没有,哭声小甚至不哭;

婴儿期(1个月至1岁)不好喂养,体重不长,嗜睡,经常感冒,体温不稳定常持续发热;

1-6岁,出现食欲亢进且无法自控,体重迅速增长,出现过度肥胖,肥胖会引起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同时过度摄食可能导致严重的胃肠道穿孔;

6岁以后会出现智力发育落后,除了认知障碍、学习障碍,还有性格缺陷;青春期,孩子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另外除了体型肥胖,还个头矮小,大部分患者最终身高不超过1.5米,同时眼睛多有斜视、远视、散光、白内障等,还有磨牙、牙齿缺损等问题,而骨骼的话也会有脊柱侧弯、骨质疏松、足外翻等异常。

“很多家长都认为是之前没长好,开始出现的追赶,所以没有引起重视。”张晓红表示,由于“小胖威利综合征”存在多方面问题,因此要多方面干预治疗。

新生儿期或婴儿期首要问题是喂养困难,可用大孔眼、少量多次的奶瓶喂养;

幼儿期随年龄增长,发育延迟成为主要问题,物理治疗很必要,早期教育干预及语言治疗可以改善认知发育及语言发育落后;

18个月到3岁之间,喂养困难被摄食过度所取代,饮食控制治疗是必要的;

学龄期(青春前期),肥胖及食物摄取相关的行为问题更加突出,要严格控制每日卡路里摄人,脂肪提供的热量应小于25%;

青春期和成年“小胖威利综合征”患者可开始生长激素治疗。

张晓红坦言,由于现今对“小胖威利综合征”认识增多,可以进行合理治疗,许多患者能成活到成年,体重也得到良好控制。

但“小胖威利综合征”患者如何被社会所接纳,并得到合理安置很重要,这些职业前咨询应在学校中就开展。

来源|东南早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