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绘本故事,给孩子一堂最温暖的“疫情教育”

这一个月,大家都很不好过,我也一样。作为一个普通人,从1月22日在微博上关注疫情开始,太多故事难以面对,太多情绪不易化解,直到今天,我才感觉有点心力可以跳出来,写点什么。

绘本因为易读有趣,宅家的时候,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和孩子的精神方舟,我根据疫情相关的主题,选择了十个作品,分享给大家。


了解疫情的核心角色


病毒小子威利


十个绘本故事,给孩子一堂最温暖的“疫情教育”

○ 文:海蒂·特尔帕克 图:蕾奥诺拉·莱特尔

上海教育出版社


大家很想看的第一本,大概就是了解什么是病毒。《病毒小子威利》虽然是科普书,用了拟人化的幽默口吻,把病毒的特点生动地表达出来,比如病毒说:“我们最喜欢找你们人类,也非常喜欢旅行,当你们说话或咳嗽的时候,我随便就能飞出几米,从一个人飞到另一个人。要是你们打喷嚏的话,我飞得就更快了,就像每小时150公里的飓风,嗖地从空中飞过。”


如果以前看科普书,我们大多时候当成躺在书上的知识来围观,那么在疫情期间,人人都深有体会了,学以致用,用才是根本,得用科学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



猴医生和蛇护士&猴护士和蛇医生


十个绘本故事,给孩子一堂最温暖的“疫情教育”

九州出版社


在疫情最紧张忍不住泪目的时候,我还是被这两本书逗笑了。在动物医院里,药是蛇护士喝的水吐出来的,打针就是蛇护士咬一口,猴医生出手的疗法奇特又管用,有一天医生和护士当腻了,还可以换岗。


这套作品好在,没啥教育价值,就是让人哈哈大笑,就这一点,比很多绘本高明。作者荒井良二我超喜欢,脑洞清奇,画风涂鸦,作品里有种歪七八倒的神奇能量,能把丧的人扶正,在绘本界里,简直是打醉拳的武林高手。


可惜出版方对这套书的营销词——“提高免疫力,培养发散思维,让宝宝不再害怕去医院”,说得太荒唐了,一点都不讲科学,我敢保证这本书并不会让孩子不怕去医院,只是,有了好玩的想象力,医院就没那么可怕了。


语言传递的效果


嘿,帮我传个话


十个绘本故事,给孩子一堂最温暖的“疫情教育”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同样是有关医院的绘本,《嘿,帮我传个话》也很有趣。一条被栅栏挡住的狗牵挂住院的男孩,于是,托猫捎句话“汪,来和我玩”,这句话在医院里传来传去,经过了老鼠、蚂蚁、虱子、抗体和病菌,最后传成了什么样子呢?肯定很好笑,因为结果是病菌被笑死了,男孩得以恢复健康出院,狗狗终于和男孩相聚了。


所以,传话往往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可能语焉不详却因为问候而温暖,也可能因为传错话、忘了传话或不让传话而误事。哪种情况特别糟糕呢?肯定是不让传话,缺乏交流,每个人都会活在孤岛的恐惧里。只要有交流,肯定可以帮助生病的人,可以让喊楼的邻居得到力量,可以让窗台上关了多天的宠物得救,可以让大家感受彼此的苦乐。


丧的时候迎接它


有一个朋友叫悲伤


十个绘本故事,给孩子一堂最温暖的“疫情教育”

上海文艺出版社


情绪本质上无所谓好坏,都带着能量,所以,在这场疫情里,有个叫悲伤的朋友不请自来的时候,试着不要拒绝,和它说说话,问问它有什么需要。如果无法相互理解,就一起静静地相处,找点喜欢的事做做。


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有一个朋友叫悲伤》教我的,然后我带着悲伤,一起围着灶台转,慢慢感受到了厨艺升级的乐趣,这时候悲伤还在,就像书里说的,它知道自己被接纳了。


宅家聊一聊


你害怕什么


十个绘本故事,给孩子一堂最温暖的“疫情教育”

图:阿金·度匝亭

希望出版社


这些天许多人光看疫情数字,每一天都胆战心惊。在关于恐惧的诸多绘本中,我选了这本《你害怕什么》,因为它呈现了一个容易共鸣、可以习得的对话。


故事开始,孩子和奶奶一起散步,孩子问奶奶“您有过害怕的时候吗”,奶奶回答有时候我会害怕。孩子问奶奶害怕什么,奶奶回答害怕再也看不见松鼠、鲜花,孩子并不理解,追问奶奶是真正害怕的东西,比如像他一样害怕巨浪、鲨鱼、打雷和闪电。这时候,奶奶把孩子的小手包在自己的掌心里,说“当我小的时候,我几乎什么都怕”。奶奶接下来坦言,害怕慢慢失去所爱的一切,害怕死亡,有一天看不见孩子。孩子给了奶奶一个妙计,奶奶把拐杖举向天空,告诉孩子我再也不需要害怕了,那时我也能看见我所爱的一切。结果孩子笑了,奶奶也笑了。看,大概就这么家常的对话,化解了家人彼此的恐惧。


护佑生命


奶奶的护身符


十个绘本故事,给孩子一堂最温暖的“疫情教育”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我没想到,绘本里还能出现《奶奶的护身符》这样的题材,第一次看就泪目,在疫情中重读更催泪。本来长辈求神拜佛,是很常态的事,只是搬到绘本里想起来并不容易,故事会不会生硬,甚至迷信?


这本书是这样展开的:一位奶奶为孙子请了“五百罗汉交通平安”的护身符,此后小男孩无论遇到什么险情,总有罗汉们舍身相助,逢凶化吉,只是,在成长中,五百罗汉越来越少,当最后一个罗汉在男孩的手中化成灰时,男孩落泪了,这一刻他也长大成人了。


作者刘旭恭太厉害了,懂得将神性外化,与人性交融,让护佑生命的每一出都那么动人。而疫情中,最打动我们的也是走向神性的人性,在“救死扶伤,不辞艰辛”的白衣宣言里。


反击性别偏见


不一样的女孩


十个绘本故事,给孩子一堂最温暖的“疫情教育”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为什么女孩就要“娇”呢?就要低头屈从于不被尊重的安排?就不能对世界大声说“我不”呢?《不一样的女孩》在故事里罗列了多种对女性成长的性别刻板印象,一一反击,女孩可以玩得脏兮兮的,跑得像风一样快,女孩可以捣蛋,也很勇敢,是的,女孩和男孩一样,拥有自由的灵魂,勇敢做自己吧。这本书水彩泼洒,绘出了生命奔放的律动,为主题增色不少。


重视警告


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


十个绘本故事,给孩子一堂最温暖的“疫情教育”

○ 文:阿兰·塞尔 图:西尔维娅·博南尼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吃出大问题,恐怕是这次疫情中许多人没有想到的。这样的警告,在绘本《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早已出现。如果对地球不存敬畏之心,贪欲吞食,我们很可能吞掉南北极的最后一块冰,捕完海洋里的最后一条鱼,喝干最后一滴干净的水,用最后一只动物的毛皮做成大衣……勾勒末日惨状现在不需要太多想象力,这次疫情已经露出冰山一角了。


不得不知道


生命:万物不可思议的连接方式


十个绘本故事,给孩子一堂最温暖的“疫情教育”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为什么小小病毒会带来这么大的杀伤力?为什么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带出龙卷风?因为这个世界是相连的,因为我们每个人是相关的。


看过绚丽的科普书《生命万物不可思议的连接方式》,你会惊叹(抑或绝望)生命连接的无所不在,我们生来,就在宇宙万物的网络里。即便是人类自身有各种差异,但我们的基因几乎一模一样,病毒一视同仁。所以,让我们认清现实,谁能独善其身呢,不如以善相连。


基本通识


孩子的权利


十个绘本故事,给孩子一堂最温暖的“疫情教育”

○ 文:阿兰·塞尔 图:奥赫丽亚·弗提

贵州人民出版社


最后说点权利,大人的权利太敏感,说说《孩子的权利》。这本书基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而创作。最初看到它,是数年前在香港图书馆少儿区,它放在很显眼的位置,看后有点打脸。一个生命哇哇落地应该得到的权利,许多大人们并不知道,比如我,所以,它很快成为我为机构或者家庭选书中的必选项。今天,在这个非常时期,让我们重温其中的部分权利:


我是一个孩子,我有一双眼睛、一双手,我能说话,我更有一颗心。当然,我还有我的权利。

我有权拥有一个名字,她是属于我自己的;有权拥有一个家,她是温暖的;有权拥有自己的国籍;这些都是我的权利。

我有权吃饭,有权喝水,有权健康地成长。

……

我们有权得到大人的保护,免受灾难的袭击。

当大雨瓢泼或者不幸降临的时候,大人们会为我撑起巨大的伞来保护我。


十个作品荐读,难以面面俱到,只希望跟你和孩子有点连接,共度时艰。如果还能带给你在非常境遇里的心领神会之快,那真是惊喜了。最后,分享一张几天前我在社区领口罩时的手机小照,阳光出来了,阴影会越来越小,化为印记。


十个绘本故事,给孩子一堂最温暖的“疫情教育”


百变:又叫女巫大人,绿光绘本收藏馆(新浪微博@绿光picturebooks)馆主。热爱阅读和旅行,兴趣过剩,好奇好玩好学。二十年前,开始走向世界,每到一处逛逛书店买买绘本,开创了以绘本收藏为特色的艺术小馆,期待世界各地的你,送上门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