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擊機圖鑑:從殲1到殲31!


殲教1是沈飛58年自行研製成功的是中國瀋陽飛機制造廠研製的亞音速噴氣式中級教練機。該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和第一種噴氣式飛機,因而在新中國航空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該機制造了3架,用於全機靜力試驗和試飛。後來,因中國空軍飛行員訓練體制調整,沒有繼續研發、項目中止。

殲2即中國米格-15是由蘇聯米高揚-格列維奇飛機設計局設計的,北約給予的綽號是“柴捆(Fagot)”,是蘇聯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的代表。據統計,米格-15戰鬥機各型機總產量超過16500架,是蘇聯製造數量最大的噴氣式飛機。中國曾在抗美援朝時期從蘇聯引進大批米格15戰機。

殲-3、殲-4是中國朝鮮戰爭期間從蘇聯引進的米格-9的改型,是實驗品,未批量生產過。

殲-5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製造的高亞音速噴氣式戰鬥機(仿製蘇聯米格-17φ)。瀋陽飛機公司於1955年初開始試製殲-5。1956年7月19日,試製原型機首次試飛。殲-5自1956年9月投入批生產,到1959年5月停產,共生產767架。 殲-5主要用於晝間截擊和空戰,也具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其改進型殲-5甲機頭裝有雷達,主要用於夜間截擊空戰。

殲-6戰機為中國自主生產第一代超音速戰機,從1964年首架交付使用,1986年停產,在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裝備序列當中。它曾經是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實戰當中擊落敵機最多的國產噴氣式超音速戰鬥機。從1964年到1968年,殲6戰機共擊落20多架各型戰機。2010年6月12日,國產殲-6飛機正式退出空軍編制序列。


殲-7型戰鬥機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裝備規模最大的戰鬥機之一。該機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飛行性能好、輕小靈活、低成本、高效率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技術特點,在中國海、空軍戰鬥機裝備系統中一直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殲-7已於2006年停產。

殲-8戰鬥機是沈飛在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設計研製的雙發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是中國空軍和中國海軍航空兵上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主力戰鬥機種之一。現正逐步退役,被殲-10和殲-11所取代。

殲-8Ⅱ殲擊機是瀋陽飛機工業公司研發的殲-8改進型高空高速戰鬥機。殲-8II摒棄了機頭進氣的氣動外形,採用機體兩側進氣道,便於機頭安裝機載雷達,提高了戰機的作戰效能。1984年6月12日,原型機首飛成功。88年3月18日設計定型,同年10月15日,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正式批准殲-8Ⅱ飛機設計定型。殲-8Ⅱ具有發射超視距空空導彈的能力,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


殲-9 型截擊機是一種全天候高空高速要地防空截擊機,主要以蘇製圖-22M“逆火”和美 B-1B 超音速轟炸機為主要作戰對象,主要任務為國土防空以轟炸機為主要目標進行截擊。是我國繼殲-8自行研製生產之後又自行設計的戰鬥機,但因當時中國技術落後,耗資巨大及工程量大而被迫停留在設計圖紙上。該機從1964年提出設想,至1980年全面停止歷時16年。中間國民經濟轉向,研製工作停止。

殲-10是中國自主研製的單發動機、輕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第三代戰鬥機,中國空軍賦予其編號為殲-10,對外稱J-10或稱F-10。殲-10是一種多用途的戰鬥機,能夠執行空戰和轟炸的任務。2004年1月,解放軍空軍第44師132團第一批裝備殲-10。

殲-10B是中國第三代殲-10戰鬥機的最新改型,是一種單座、單發多用途戰鬥機,也是一種配備了現代化機載設備的“三代半”戰鬥機。J-10B是J-10多任務戰鬥機的一個改型,修改了機身和航空電子設備。

殲-11是蘇-27型戰鬥機中國產型號。中國從1992年開始先後引進了一百多架蘇-27型戰鬥機。1997年俄羅斯與中國簽訂協議,從而使中國可以生產蘇-27型戰鬥機。中國自己生產的這種戰鬥機被命名為殲-11。

殲-12是中國大陸空軍擺脫蘇聯制式飛機系列設計格局以後,第一代從機體設計到部件製造完全有中國人自行完成的輕型噴氣戰鬥機。是中國大陸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塊重要里程碑”,為中國大陸實施全面獨立自主地開發其戰鬥機裝備的研製計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並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殲-13 型殲擊機的氣動外形十分巧妙。首先,作為一架絕對空中優勢殲擊機,殲-13 既需要具備儘可能大的最大飛行馬赫數以追擊或規避敵機,又需要能在亞音速或跨音速作高機動飛行。為了平衡矛盾,該機主翼採用了邊條機翼形式。由於有邊條前翼,使整架飛機的有效後掠角增大,相對厚度減小,所以激波阻力較小,適合於超音速飛行的要求。

殲-14 許多國外媒體猜測殲-14是中國對俄羅斯米格1.44的逆向研究版本,使用內部彈倉降低雷達反射,提高隱形。但是,J-14更有可能是洪都飛機廠基於強-6設計的,用來同瀋陽J-13和成都J-10競標解放軍第三代戰鬥機的方案。實際上殲-14的機號懸空,亦從來無任何確切證據證明殲-14的計劃或者其戰鬥機實體存在。

殲-15是中國第一代艦載戰鬥機,也是典型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5是以T10K原型機為基礎研製的一代國產艦載戰鬥機,其氣動外形類似於蘇聯的蘇-33艦載戰鬥機。殲-15是雙發雙垂尾的重型戰鬥機,帶鴨翼的三翼面氣動佈局,帶有著艦攔阻鉤,採用電傳飛行控制系統,具有優異的機動性能。2009年8月31日上午,國產殲-15戰鬥機在瀋陽成功實現原型機首飛。


殲-16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基於殲-11系列發展而來的新型3.5代多用途雙座戰機。該機參考機型為俄式蘇-30戰機。該機的研製過程較為保密。2013年初,中國正式公開該戰機。

殲-17是為網絡流傳中國新一代的戰鬥轟炸機,被外國媒體多次報道,許多國外媒體猜測殲-17是中國對俄羅斯蘇-34的逆向研究版本,使用內部彈倉降低雷達反射,提高隱形。實際上殲-17的機號懸空,亦從來無任何證據證明殲-17的計劃或者其戰鬥機實體存在。

殲-18是指網絡流傳的中國新一代的垂直起降戰鬥機。該戰鬥機將用於航母戰機使用。殲-18戰鬥機是一款垂直起降戰鬥機,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款這類戰鬥機。主要用於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機動力強,雙矢量發動機,外加一臺輔助升力發動機,雙垂尾,無鴨翼,無尾翼,在隱身和空氣動力有很好的結合。作戰半徑2200公里,擁有先進座艙系統,主動加油系統。


殲-20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研製的中國第四代雙發重型隱形戰機。殲-20於1997年美國第五代戰鬥機F-22猛禽首飛的同年正式立項,首架技術工程驗證機於2009年製造成功,並於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黃田壩軍用機場實現首飛。2016年11月1日,殲-20參加珠海航展並首次對外進行雙機飛行展示 。2018年2月9日,殲-20開始列裝空軍作戰部隊。

殲-28中國媒體曾發佈過一篇題為《中國殲28戰機震撼問世 或可挽救太陽系》的文章,文章稱,外國媒體曝光了中國正在研製六代戰機殲-28的消息,這種殲28戰機可以令美國的多項核計劃胎死腹中,還將使美國的核武器徹底報銷。

殲-31是瀋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的第四代雙發中型隱形戰鬥機,代號“鶻鷹”,其採用雙發、單座、固定雙斜垂尾、無鴨翼、蚌式進氣道。目前猜測主要用途有三種:一是與中國重型隱形戰鬥機殲-20形成高低搭配;二是擬推出的隱形戰機出口型號;三是發展為替代殲-15戰鬥機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