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谁能明白

历来对天地的认识就有很多误区,只是很多人不承认而已。

质朴的古人,相信天地非同寻常,要祭祀天地,泰山就是首选地。

在《山海经》中,天下最神奇的山是昆仑山,是天帝讨论天下大事的地方。各种神秘观念由来已久,近代哲学家们认为都是人类用想象力征服自然的结果,不能当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谁能明白

昆仑山的种种传奇还是走进了历史,无法消失在时光长河中。有一段时间,周穆王驾驶着天下最快的八匹马到达了昆仑山,还见到了传说中的王母。从这段记载来看,我们中国人还是很喜欢周游世界,寻根问祖的。

在春秋时,祭祀天地是很严肃的事情,远不是我们现在婚礼上喊出的“一拜天地”那么简单。祭祀天地要有特定祭物,要沐浴更衣,要选日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谁能明白

当年有两个人观看祭祀活动,各讲了一句话,结果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少年孔子观看祭祀活动后,回家还不忘记操演祭祀礼节。长大后,孔子反思祭祀事宜说了一句话:祭神如神在。

写《道德经》的老子观看了祭祀天地仪式,面对祭祀完被扔到一边的草编的猪狗祭品,沉思了很久。后来,老子在写《道德经》中感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刍狗,就是草编的猪狗祭物。这些触动了老子的道心,凝集成一句惊天动地的话。

在历史上,有种种有关天地的人为理解方式,比如跟着李自成闯天下杀人如麻的张献忠,后人传说他的天地人生观,在传说中他打造过七杀碑,碑文煞气冲天: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谁能明白

碑文真假有待考证,这种天人观念多少与中国古文化的天人合一背道而驰,不是多少个杀字能解决危机的。

今天,有很多网络小说,也喜欢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好让主角愤世嫉俗,逆天改命,却并不完全清楚老子的本意。

老子的本意,只有精读《道德经》方才能明白。老子是深通易理的,对于福祸、吉凶等对立概念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判断。在考察了“道”的根本问题之后,老子对世界的伪善、文过饰非、假道义等都瞧不上眼了,因为老子的心与宇宙大道同在,细枝末节不在他的探讨范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谁能明白

这样看来,这句话老子本意是这样的:大道是根本,天地对待众生万物与对待祭祀后扔掉的草狗没什么分别。天地是无私的,面对众生万物,没想着下雨要求众生回报,也没想着阳光普照要收能源费。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感情好恶来影响世界走向。

而人因为欲望和心理波动会对境遇产生种种是非善恶观念来,人所认为的善恶常是自私的认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谁能明白

仔细想老子的天人观念,是超然的。而立足人类本身,人类还是生怕天地不仁的,称霸地球的恐龙灭绝了,那么人类能走多久呢?

或许《道德经》是鼓励人类,成为超然的存在,方能及时躲过未来的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