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幸福,擠沒了!

“每天在職場上披荊斬棘,還得精疲力盡地挑戰下班高峰,好幾次累得眯過站”,這或許是大都市的通病,它也正在給年輕人帶來“真病”。

一天的幸福,擠沒了!

“早點擠著上,晚點擠不上。每天6:15起,6:30出門,差不多7:00擠上地鐵,加上換乘差不多一小時車程,能夠趕在9:00前到公司,通勤時間實在很難縮減”,租房在大都市的年輕人,基本都如此日復一日的早起通勤。

“忙忙碌碌睡太晚,早上起床頭略暈,掙扎著戰勝自己,用來自我說服的理由:早起只是把床上睡眠時間置換到了地鐵,擠擠攘攘一路昏睡”,都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活力卻被通勤時間消磨。

“每天在職場上披荊斬棘,還得精疲力盡地挑戰下班高峰,好幾次累得眯過站”,這或許是大都市的通病,它也正在給年輕人帶來“真病”。

近日,中國青年報《別讓“通勤難”偷走年輕人的幸福感》一文被80後,90後瘋狂轉載,“別人上班像旅行,而我上班像取經”,驚愕了準備步入社會的00後。

有報告顯示,北京平均通勤13.2公里,平均用時56分鐘;上海平均通勤12.4公里,平均用時54分鐘;深圳平均通勤8.7公里,平均用時44分鐘。大城市“通勤難”正在擠佔年輕人生活時間、影響生活質量。通勤在1小時以上的上班族,抑鬱幾率高出平均水平33%。

細想,自己的通勤距離和通勤時間都達到帝都平均水平以上,但收入一言難盡,我不是抑鬱,是已經快要自閉了。

大都市通勤現狀

極光大數據的《2018年中國城市通勤研究報告》顯示,在2017年國內GDP排行TOP10的城市中:北京通勤“最痛苦”,平均通勤路程13.2km,平均用時達56分鐘;武漢通勤“最輕鬆”,平均通勤路程為8.2km,97.7%的武漢人民通勤時間在1小時以內。

一天的幸福,擠沒了!


一天的幸福,擠沒了!

以上的數據,只是平均值,現實中大部分年輕人的狀況“糟糕”很多。

座標:北京 年齡:25歲 行業:教育培訓

畢業就留在北京,美其名曰“奮鬥”,其實過得“很喪”。

家裡人常問起工作怎麼樣,我總是說照九晚六,中午還有一個小時休息,輕鬆的很呢。其實每天不到七點就起床,踩著高跟鞋擠公交、趕地鐵,切換幾趟。月臺上一擁而入的乘客,隨波逐流的上車,狹小的地鐵裡,避免不了人與人之間的肢體接觸。

除了提高警惕的“自我保護”,路上完全不敢走神。看資訊不能太入迷,耳機音量也不能調太大,時不時看著報站顯示屏,生怕坐過站,又要花時間折返,遲到五分鐘是要罰款100元的。

偶爾遇到學生諮詢,中午還不一定能休息,下班回到家正常都是九點左右了。北京房價高,房租更高,通勤時間來回超過三個小時,總不能為了工作換房子吧。經常餓著肚子撐到家才煮點東西吃,偶爾累癱了,才敢奢侈的點外賣。

別說談戀愛,相親都沒空。屬於自己的時間太少了,聽音樂、看視頻、購物等娛樂項目都“提心吊膽”的在通勤路上完成。

一天的幸福,擠沒了!


一天的幸福,擠沒了!

報告還顯示,6%的廣州通勤人口需要跨城通勤;中年男性“最苦”,平均通勤時間最長。

座標:廣州 年齡:41歲 行業:金融

兩年前賺了點錢,在佛山置業並買了輛代步車,掛了佛山的牌。一家老小都住上了新房,欣慰的同時卻“坑”了自己。

雖然工作性質並沒有硬性的打卡要求,但每個工作日開車奔波往返在廣州和佛山兩座城市之間,實在是身心俱疲。“四開四停”正式開罰後,每天早上6點半起,吃過早餐出門,開車到佛山西,花20分鐘坐高鐵到廣州南,再轉地鐵到公司。

下班後,倒著重複早晨的路線,晚上十點左右回到佛山的家,有時候太累了倒頭就睡,第二天還得更早起才行。你瞧,“一枝花”的年紀,我都快加入“地中海”協會了。

廣州的房價太高,並沒有在廣州買房的打算,現在一家人在佛山住的很開心,我年後應該會考慮到佛山發展。在大城市,如果你撐不下去只得離開,這很現實。

通勤時間長=慢性自殺?

昨天,微博上有一個熱搜話題,叫“通勤久容易抑鬱”,講的是大城市“通勤難”已成為擺在年輕人面前一個日益突出的問題。“我多想住在一個離公司近的房子呀”,每天在通勤時間上不僅耗費了年輕人的精力,還掏空了“身體”。

許多年輕人在公交車、地鐵上,都是低頭看手機,很少與身邊人交流。事實上,通勤困難帶來的後遺症,遠不止往返路上的無奈,這群“職住分離”的年輕人,還得忍受日益增加的經濟成本,不容樂觀的健康情況,以及持續下降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

有調查顯示,通勤在1小時以上的上班族,抑鬱幾率高出平均水平33%。通勤時間越長,越容易患上抑鬱症。業內人士分析,相比較於重大的打擊,例如破產、親人離世等,生活中連續不斷的小挫折和磨難,更容易造成抑鬱症。毫無疑問,每天兩趟1小時以上的通勤,在如今這種交通狀態下,絕對是延綿不絕的磨難。

@網友A:這種磨難就是留在大城市必須承受的代價,沒什麼好抱怨的,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網友B:我和姐們兒的共同結論是:乘坐公共交通的時候最容易胡思亂想。

此外,“通勤難”還擠壓了年輕人下班後的學習時間,面對知識更新快,競爭激烈的現實,想要“充電”學習都有心無力。

不過,既然我們無法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就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巨大的時間成本這一事實已經擺在那,為何不能好好思考一下如何高效利用時間,讓這項無法縮減的時間獲得合理的利用。

把通勤時間轉化為“利潤時間”,拿來做一些在家懶得做在單位沒法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