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如何乞讨的?两个紫衣人服侍,一神秘老人为其指路?

明太祖朱元璋的人生比较传奇,他出身寒微,做过和尚,要过饭,许多人都知道,但是其详细经历如何?笔者今天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朱元璋要饭的那几年。

朱元璋是如何乞讨的?两个紫衣人服侍,一神秘老人为其指路?

因当时天下大乱,到处是饥荒,朱元璋在皇觉寺仅做了一个多月和尚,就下岗了,被打发出门,有两种选择,回家或者是化缘,朱元璋已无家可回,只能选择化缘,也就是募化,乞求施舍,通俗一点,就是要饭。

朱元璋这段经历,在明朝官方史书《明史》和《明太祖实录》均有记载,不过,这两书都对朱元璋乞讨生活进行了神化,让人看不出乞讨的艰难与辛苦,如《明史》记载:

逾月,游食合肥。道病,二紫衣人与俱,护视甚至。病已,失所在。凡历光、固、汝、颍诸州三年,复还寺。

这段话是说,朱元璋在寺中过了一月,就到合肥去乞讨,路上身患重病,有两个穿紫衣的人和他一起,关心照顾十分周到,病愈,却不知二紫衣人去向。太祖游历光、固、汝、颍各州三年,后又返回皇觉寺。

朱元璋是如何乞讨的?两个紫衣人服侍,一神秘老人为其指路?

紫衣人护持这段经历,在《明太祖实录》中也有提及,相比之下,《明太祖实录》记载的更为详细、具体一些,原文如下:

上遂西游,至合肥界,遇两紫衣人欣然来就,约与俱西。数日,上忽病寒热,两人解衣覆上身,夹侍而卧,调护甚至。病少差,复强起行。行数日,至一浮图下,两人者辞去,谓上曰:“姑留此,待我三日。”后三日,疾愈,两人亦不至,上心异之。

不过,《明太祖实录》中,还出现了一神秘老人,为朱元璋算命,说他“贵相非凡”,并为其指明前程,详细告诉了他将来会发生的事(因历告以未然事甚悉),这一点在《明史》中没有记载,原文如下:

及行至六安,逢一老儒负书箧,力甚困,上悯其老,谓曰:“我代翁负。”老儒亦不让,偕行。至朱砂镇,共息槐树下,老儒谓上曰:“我观贵相非凡,我善星历,试言汝生年月日为推之。”

上具以告,老儒默然,良久曰:“吾推命多矣,无如贵命,愿慎之。今此行,利往西北,不宜东南!因历告以未然事甚悉。”

上辞谢之,老儒别去,问其邑里姓字,皆不答。上遂历游光固汝颖诸州,凡三年。

综合来说,《明史》和《明太祖实录》这两本书,对朱元璋的乞讨生涯,写得比较神奇,他们这样写无非两个目的,一是为尊者讳;二是宣扬朱元璋是天命所归,能做皇帝是理所当然。

朱元璋是如何乞讨的?两个紫衣人服侍,一神秘老人为其指路?

在《明史》和《明太祖实录》这两本书看不出朱元璋真实的乞讨生活,不过,朱元璋晚年为教育子孙后代,曾亲自下笔撰写了《御制皇陵碑》一文,在该文中曾对当年的乞讨生活进行了回忆,原文如下:

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佒佯,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

译文如下:早晨起来,一睁眼看到有炊烟升起的地方,就匆匆的赶过去;日暮,累的踉踉跄跄,来到古寺歇脚;夜晚,仰卧在高低不平的山岩上,仰望苍穹一轮冷月,听着远处传来的猿啼声,倍感凄凉!梦魂悠悠,希望有所依靠,然而父母早已不在,不免失魂落魄而悲伤。

行乞的路上,要是遇到大风大雨的天气,这风声吹过就像鹤的叫声,听了心里感到格外的凄凉。不一会儿,天上又下起了雨雪,单薄又破旧的衣服遮不了刺骨寒心的风雪,寒风中瘦弱的身体就像蓬一样,随风飘荡,而风却不停止,心里恰似翻江倒海一样沸扬。

朱元璋是如何乞讨的?两个紫衣人服侍,一神秘老人为其指路?

或许这才是朱元璋真实的乞讨生活,乞讨不仅要受尽他人白眼,忍饥挨饿是经常的事,朱元璋乞讨时,正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时候,朱元璋没有饿死,也算是比较幸运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