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丕多活几十年,司马懿有机会谋反吗?为什么?

小心眼的周瑜



三国时期司马懿所代表的司马家族最终篡魏自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很是颇为讽刺,那就是司马懿太能活了,一连熬死曹魏奠基人魏武帝曹操、曹魏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叡共三位皇帝,才得以趁机发展势力,瞄准时机发动政变独揽大权。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说白了不是拼爹不是拼娘,而是拼谁活的久。

曹魏这三位皇帝,其实不用一代枭雄曹操多活几十年,也不用开国皇帝曹丕多活几十年,只需要曹叡多活几十年,就可以使司马懿没机会谋反。

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宋安之来大概说说。

首先三国的历史背景是门阀士族崛起的时代,不论是曹操亦或刘备还是孙权,不论他们愿意不愿意,他们都要拉拢一下地方的世家大族的,以稳固统治。

曹魏政权历经曹操到曹叡三代人,算是步入正轨。

曹操是东汉宦官曹腾的养孙,虽然有权有势,但在那个时代并不被那些讲究出身的世家大族所认可的,甚至有些看不起他。

因此曹操在日后打天下时,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发展军队,但鉴于世家大族的强大势力,不得不重用一些世家大族之人。(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同时采取“唯才是举,不问品德”的政策来拉拢寒门或者被世家大族边缘化的人来打压世家大族。

晚年的曹操发现长江真正成为一道天险,自己南进的步伐受阻以后,对那些世家大族又无可奈何,所以与世家大族关系开始缓和起来。

到了曹操儿子曹丕篡位登基以后,开始全面转向世家大族,比如说建立符合世家大族利益的九品中正制。

这也是人们通常说魏晋是门阀政治时代的原因。

到了曹叡时代,当然是继续拉拢世家大族,借以进一步巩固曹魏政权。

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平鲜卑、灭辽东公孙渊、使孙吴和蜀汉的进攻徒劳无功。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虽二十多岁登基,但其权谋之术压制司马懿还是没问题的。

加上曹魏正式成立以后,通过九品中正制等方式拉拢了其他世家大族,统治根基还是不错的前提之下,所以如果就是魏明帝曹叡多活几十年的话,司马懿也不会有机会造反的。

可惜的是可能是因为曹操时代组织大规模的盗墓行动吧,因此曹氏一族遭了报应,曹操活了65岁,曹丕活了39岁,而曹叡才活了35岁,而且曹叡还绝嗣了。

一代比一代命短,甚至绝嗣,最后曹叡立的是年幼的养子曹芳为继承人,而且留下的掌控兵权的曹爽又是一个政治低能儿,不断压迫司马懿,最后使司马懿这个老狐狸下定决心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谋反成功了。

可以说司马懿刚开始并没有反心,只不过曹魏三代人越来越短寿,才给了他机会做大,如果三位皇帝中随便那个,哪怕是魏明帝曹叡多活几十年都可以死死的压制住司马懿。


宋安之


曹家三代曹操、曹丕、曹叡都看出了司马懿不是忠臣,因此三人都想尽办法去限制司马懿,但是最终触动司马懿谋反神经的是曹爽,这就叫千防万防,没有防住最关键的人。在司马懿之前,曹爽率先霸权,最后逼得司马懿篡权谋反,因此,不能全怪司马懿。

那么曹操、曹丕、曹叡对司马懿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曹丕多活几十年,司马懿有机会谋反吗?应该不会,司马懿不是个飞扬跋扈的人,主动篡权的事情他不会干。为什么这样说呢?

先说曹操对司马懿的态度,曹操看司马懿很准。早期曹操征召司马懿,当时司马懿的父亲为京兆尹,哥哥司马朗为司空属官,按照正常情况推论,曹操征召司马懿,司马懿应该追随父亲及哥哥的脚步,为曹操效力才是,但是司马懿硬是以自己有风痹症为理由,拒绝招募,成功的骗过了曹操。

后来曹操强行召令司马懿为文学掾,司马懿没有办法,只好入丞相府做事。曹操考察司马懿后得出结论:司马懿是个能臣,善权变,是个不甘于为人臣之人。于是曹操特意交代曹丕:司马懿不是善类,将来必定干预我们的家事,你要小心。

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因此,曹操对司马懿的态度基本就是两个字:

怀疑。曹丕记住了曹操的教诲,继位后重用司马懿,但是限制司马懿掌兵。而曹丕短命,在临死时为了限制司马懿,曹丕巧妙的安排了顾命大臣。

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受遗诏辅嗣主。

这个人事安排非常均衡,曹真、曹休属于皇室宗亲,陈群、司马懿属于士官领袖。既防止皇室宗亲骄纵,又防止大臣霸权,可谓是一举两得。因此,如果曹丕多活几十年,司马懿根本没有谋反的可能。即使曹丕死去,这样的顾命安排也限制司马懿不可能谋反。

令曹丕没有料到的是,曹叡的实力比想象中要强的多。曹叡继位后立马就支开了四位顾命大臣,将皇权集中在自己手里,派曹真镇守长安,曹休镇守淮南,司马懿镇守荆州,留一个老实的陈群在朝中办事。那么曹叡对司马懿什么态度呢?

曹叡甚至比曹丕还要防着司马懿,但是曹叡驾驭司马懿的能力要比曹丕要强得多。曹丕事事离不开司马懿,都要向司马懿请教。但是曹叡不这样,曹叡让司马懿掌兵,但是控制司马懿的决断之权。例如,司马懿和诸葛亮对阵,司马懿选择进攻还是防守都由曹叡来定夺。当时曹叡定的战略目标是进攻东吴孙权,防守蜀汉诸葛亮。因此,尽管诸葛亮百般羞辱司马懿,司马懿都不敢违抗曹叡的命令,擅自出战。

曹叡跟曹操一样,曾经对司马懿有过深深的忧虑,因此曹叡询问大臣陈矫:司马懿钟忠贞不渝,是社稷之臣(暗含意思是忠臣)吗?陈矫回答:司马懿是朝中有名望的大臣,是不是忠臣我不知道。

帝忧社稷,问矫:“司马公忠正,可谓社稷之臣乎?”矫曰:“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

这时曹叡明白了,司马懿空有名望,忠心不足。因此曹叡在自己临死之时最初并没有将顾命大事托付给他。当时定的顾命大臣是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

这几个人全都是皇室宗亲,其中曹宇是对曹叡最好的长辈,曹爽、曹肇、秦朗是曹叡小时的玩伴,曹肇甚至是曹叡的男宠。这说明了一点,曹叡只相信皇室宗亲,当时陈群已死,剩下一个司马懿曹叡根本不相信。

后来因为中书监宠臣刘放、孙资和夏侯献、曹肇之间有矛盾,两人力劝曹叡不能让皇室宗亲权利过盛,于是曹叡改立顾命大臣的名单,适逢曹爽在场,于是曹爽和司马懿成为了顾命大臣。

司马懿和曹爽,一个代表皇室宗亲,一个代表士官。两人之间的平衡最容易打破,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资格最老、能力最强的司马懿率先被曹爽架空,曹爽成为了谋权篡位的出头鸟

这时司马懿就比较难办了,不反击的话自己很可能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有生命之忧。如果反击,等曹爽被击败,自己会成为唯一的权臣,像当年曹操一样,一旦骑虎,就会处于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

于是司马懿选择了隐忍,在考虑再三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了曹爽。但是随后的形势就如同电视剧《虎啸龙吟》里司马懿说的那样:刀已不在我手!形式根本不受控制了!为什么呢?

司马懿诛杀了太多皇室宗亲,一旦自己或者自己的后代不掌权,皇室宗亲反弹,司马家族只有死路一条,因此,既然第一步走出去了,那么剩下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谋反至于当忠臣,那是拿自己的家族性命开玩笑。

因此,司马懿尽管不是个忠臣,但是如果曹丕多活几十年,曹叡多活几十年,他都不可能谋反。司马懿之所以谋反,是因为司马懿恰好遇到了两个顾命大臣的情况,而其中之一曹爽率先发难,打破平衡,司马懿不反击,那就是曹爽篡权,皇帝和自己都遭殃。如果反击,那就是曹爽和皇帝遭殃,最后司马懿不得不拔剑起事,这其实都是环境所逼!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司马懿是曹魏最具名望的大臣,行事稳重低调,因此如果曹丕多活几年,司马懿不会谋反。相反的司马懿会以一个能臣的声誉而载入历史。司马懿之所以谋反都是形势所逼,导火索是曹爽,如果找源头和罪魁祸首,那么曹爽难辞其咎。因此,当年曹丕最应该防备的其实是曹真以及曹真的这个白痴后代曹爽,至于司马懿,人家貌似是忠臣呢!


每日趣评


曹丕226年逝世,司马懿251年逝世,比曹丕晚死二十五年。按照题主的说法,该是曹丕熬死比自己大八岁的司马懿。



曹丕对蜀吴保持主动进攻态势。曹丕曾经多次随父亲曹操出征,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如果曹丕多存世一些年份,志在统一中国的曹丕势必不断发动对蜀汉和东吴的征服战争。在曹丕死后的曹睿时代,在对蜀汉诸葛亮的防御作战,司马懿最多只能作为一个战略智囊或拥有部分军权。


在强势的曹丕曹睿当权时代,加上大批曹魏元老大臣和将领存世,司马懿基本是没有机会专权的。而曹丕曹睿英年早逝,留的曹芳年幼,曹爽平庸,给了司马家做大的机会。司马懿的野心或许不是早期辅佐曹操和曹丕、曹睿时形成的,个人猜测是在曹睿去世后他的晚年,受到曹爽多次打压后,逐渐形成的。


这样推算,如果给曹丕曹睿十余年阳寿,司马懿的逝世最终可能为大魏雍凉大都督而盖棺定论。


先启历史


如果曹丕多活几十年,那么司马家族的谋反将变得极为困难,甚至没有机会。司马家族之所以能够篡位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司马懿一连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直到曹芳为帝时才使得司马家族一家独大,最终由其孙子完成篡位最后一击。如果曹丕多活几十年,那么历史的走向将会完全改变。

如果曹丕多活几十年,司马家族将很难壮大,甚至可能熬死司马懿

我们知道,曹操在位时期,司马懿是一直不得重用的,主要原因就是曹操手下人才济济,文有荀彧、程昱、贾诩等智囊,武有曹氏、夏后氏宗族以及五子良将等猛将,司马懿毕竟是后起之秀(只比曹丕大八岁),很难竞争的过这些老前辈。

司马懿真正获得重用,是在曹丕继位后开始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曹丕争夺储君过程中,司马懿是坚定站在曹丕一方的功臣。曹丕成功继位后,自然要重用曾经支持过自己的大臣,因此司马懿开始得以重用,先是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后又被任命为尚书,不久后转任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曹丕登基后大权独揽,为了避免重蹈汉朝之覆辙,他严格限制宦官、外戚权力,明令“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对于能够威胁到他的势力是严加防范的。因此曹丕虽然重用司马懿,但司马懿在曹丕手下是根本没有机会独揽大权的。

对于司马家族来说幸运的是,曹丕在黄初七年(226年)就早早病逝了,彼时他不过才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如果曹丕多活几十年,不仅司马懿根本没有机会独揽大权,由于他比曹丕大八岁的缘故,说不定曹丕还能提前熬死他(司马懿病逝时73岁),那样司马家族就根本没有壮大的机会了。

如果曹丕多活几十年,皇位传承将会严重偏移

原本的历史上,曹丕死后太子曹叡继位,曹叡虽然也是颇有能力的皇帝,但与他父亲一样,曹叡也是极为短命,景初三年(239年)在位仅13年、36岁的曹叡就早早去世了。而曹叡死后,继位的便是他的养子曹芳,正是在曹芳手中,爆发了“高平陵事件”,司马家族开始掌握大权,最终成功篡位。

如果曹丕多活几十年,那么魏国的皇位传承将发生严重偏移。首先短命的曹叡是根本没有机会继位了,再加上曹丕的其他儿子曹协、曹蕤、曹鉴、曹礼、曹邕、曹贡、曹俨、曹喈等都早早去世,那么能够继承皇位的只能是东海定王曹霖。这将使原本的历史完全发生偏移,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已经完全不可预料了。


综上所述,如果曹丕多活几十年,一方面司马家族将很难掌握兵权,形成一家独大之势;另一方面历史走向将会发生严重偏移,后事完全不可预料。总之,我认为司马家族篡位的可能性将会降至最低,晋朝很有可能不会出现了。


香茗史馆


司马懿根本没有谋反,相反他还是一个非常忠于曹魏的,只不过他是一个大权独揽的。你可以看一下他死的时候,并没有像曹操一样称公,或者称王。因为如果你称公其实就走出了第一步。


所以司马懿他是一个忠臣,我觉得不需要讨论。当然他也是一个权臣,他间接的为他的孙子替代曹魏奠定了机会。在刘备还不是正面形象的时候,在曹操是正面形象的时候。司马懿的评价是挺高的,因为他是颍川名士


但为什么后来司马懿变得那么的坏了呢?因为诸葛亮已经封神,作为诸葛亮的对手他必须得成为一个坏人。还有就是被他的子孙拖累。司马氏建立的晋朝直接引爆了五胡乱华,让中原百姓脱露了战争的泥沼,使大量的中原百姓陷入了死亡,中原之地长期成为外族生存之地。所以评价也就不太高了。


知常容


肯定没办法夺权成功。

贴一篇之前的答复,关于曹魏为何短命。

易中天先生在分析曹魏政权的时候,说三国都是逆流而上,因为汉末三国时期的大势是士族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统治者。因为曹操是寒门起家,这里的寒门不是说他穷困潦倒,而是曹操的出身,在当时是被那些名士知识分子们看不起的,觉得他出身污浊(宦官养子的儿子),不带他玩。

反观袁绍,出身名门,就靠这个背景,压制了曹操前半生的时光,可见门第之重要。

不过我个人觉得,其实这个说法不全面。

大家想想,司马代魏了以后,司马炎分析曹魏短命的原因,发现就是因为宗室力量薄弱,才走历史的老路,给司马氏亲族大肆封王分土地,结果给之后的八王之乱甚至五胡乱华埋下了伏笔,要知道,史学家在评析这场动乱时,可都是承认参与者都是皇族,是统治阶级的内斗。

从这个角度说,晋朝建立以后,所走的路线其实和曹魏初期的路线无异,那就是重用宗室子弟,同时笼络一些有力量的豪强和士族。司马氏是士族出身不假,但他夺权以后,自己成了统治者,也一样要面对老东家所面临的处理好跟士族关系的问题。而且,司马家对待名士一样不手软,司马昭的心腹钟会以及司马昭本人都有残害名士的记录。

如果说司马代魏是里是大势所趋,那又从何解释之后司马家跟不合作名士之间的尖锐矛盾呢,嵇康、夏侯玄都是血淋林的例子啊。

所以,我个人认为,曹魏短命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皇帝短命,加上遭遇权臣干政。

曹操死时大概65岁左右,而他的继任者曹丕曹叡都没有活过这个年岁,都不到40岁就死了,由于曹丕在夺嫡的时候,遭遇了来自亲兄弟曹植曹彰很大的阻力,所以他上台以后对兄弟手足多有防范,有意打压。

曹彰死得不明不白,有说法是被曹丕毒杀的;曹植可是一辈子被曹丕打压,郁郁而终。

对两个弟弟这样,对其他人也就可想而知了。

曹丕这人,做人的尖酸刻薄是有史可靠的,但至少在政治上还是有所作为。如果我们考察曹丕的权利架构,就会发现,他篡位以后,拉拢了两股势力,一个就是元老旧臣,比如曹仁张辽王朗等人,另一个就是世家大族,形成了一个,曹氏旧臣、世家大族,曹氏宗亲三根支柱一同支撑曹魏帝国顶层建筑的设计。

这个设计在当时不可谓不高明,也是不多的选择,不然你说打压谁吧,南方还是乱糟糟的,也是用人之际,需要这些人打仗干活。

然而,这个设计的稳定性取决于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皇帝本人要拿捏得了3股势力,不然会出乱子。

实际上,终曹丕曹叡在世的时候,他们都做得不错,几乎没有权臣敢于乱政,然而,到了曹叡死的时候,曹氏和夏侯氏子弟,基本上缺乏精英级的人才,而继位者年幼,政治能力匮乏,元老旧臣也是凋零殆尽,这就给了世家大族蚕食权力真空的机会。

如果曹操的后人运气好,遇上诸葛亮那样的劳模忠臣,那曹魏的国祚可能还能延长下去,很遗憾,他们遇上了千年忍者司马懿。

司马懿这人,和日本的德川家康是一路人,都是超级能忍,一旦等到了机会,果断下手,绝不手软。

更何况,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也是人中之龙,延续了老爸的篡权道路,一步步把司马家的基业给打下来了。实际上,司马家的夺权之路一点也不平坦,淮南三叛,挨个被这父子三人平息,可如果失败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曹氏自身寿命太短,可能命里就少皇帝命,架不住,在帝国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一再发生皇帝的更迭,又没有选对托孤大臣,致使大权旁落。二者结合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大葱侃侃侃


如果曹丕真的多活几十年,那时的司马懿早就老死了,还怎么去谋反呢,再说了曹丕可是个聪明人和有能力的人,他一直都知道司马懿的能力,也一直在防备司马懿,如果曹丕多活几十年,司马懿根本没机会谋反,一旦谋反,曹丕会乐意看到,就绝不手软干掉司马懿,因此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在曹丕当下,是不会谋反,只会低调做人,一直到老死。

没想到曹丕没当多少年,就死了,在曹丕临死前也是做了静心的安排,让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辅助曹睿,这个安排足可以压制司马懿。不过曹睿不仅防备司马懿,甚至还防备自己家族的人,他除了把陈群留在朝中,其它三人都派到外地当官,这就间接的削弱了曹氏家族的力量,司马懿反而被动式的增长了势力,司马懿就安静的看着曹氏家族内斗。曹睿也没活多少年,结果在临死前安排曹爽和司马懿当托孤大臣。司马懿没谋反,反而曹爽开始夺权起来。曹爽首先把司马懿的军权给夺了,让司马懿当个闲人,任用自己的亲信当官,架空了皇帝,自己大权独揽。心高手低的曹爽竟然想要出兵征伐蜀国,结果大败而归。韬光养晦的司马懿抓住机会,发动高平陵政变,把曹爽给干掉,从此军政权力归于司马懿手中,为将来司马懿取代曹氏奠定了基础。

曹氏天下之所以被司马氏取代就是因为,曹氏自己人内讧,自己人打自己人,再者就是没有狠下心来干掉司马懿,当然司马懿也不会轻易的被干掉。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曹丕和曹睿死的太早,命就不长,如果曹丕真的活过几十年,司马氏也许就没有可能取代曹氏天下了,只是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曹丕再厉害也谈不过命数的安排。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我们可以研究讨论分析历史中事件、人物,尽可能的贴近历史人物的真实想法,甚至是还原历史真相。但对历史进行假设,不基于史实的讨论,都毫无意义,对于这种命题,只能回答:没有如果。


大头英雄23058116


那是一个没有科举的时代,人才的向上通道很窄。而曹丕的九品中正制才是真正导致魏朝灭亡的原因。九品中正制压制了宗族的势力,进一步扩大了世家大族的权力,而司马家族则是当时世家大族的代表。所以魏朝被取而代之的结果是不可逆的。可能不一定是司马家取代,也许是王家,也许是谢家。

以上言论,参考自易中天品三国。


PeTer-J246084518


基本不可能了!首先,曹丕如果熬死了司马懿,司马家再也没有起事的可能了!曹丕的杀性也是很重的,这个总所周知,司马懿是很忌惮曹家的兵权者的!别说曹丕,如果曹仁曹彰等曹姓人在,他的难度都相当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