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若沒被康熙流放,清朝可能會稱霸地球上,八國聯軍也不敢來!

提到“清朝”這兩個字,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就是腐朽落後的代名詞,無論在哪方面都遠遠落後於世界。其實這種說法不完全對,清朝時也出現過一些先進技術,但統治者們不僅沒重視還加以打壓。清朝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歷史朝代,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封建王朝。一提到中國古代,很多人就會想到四大發明。而四大發明裡只有一種發明是跟現代戰爭有關的,那就是火藥。但是中國古代的火藥,並不是如大家想象般用於戰爭,很多都是用在煙花和爆竹上。此人若沒被康熙流放,清朝可能會稱霸全球,八國聯軍也不敢來!

康熙十二年,駐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發動叛亂,接著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廣東的平南王尚之信,先後起兵響應,史稱“三藩之亂”。康熙皇帝為了平定“三藩之亂”,於康熙十三年六月,命康親王,率領清軍赴閩浙,討伐耿精忠。八月,康親王上奏,平定三番,必得戴梓,康熙准奏。戴梓以布衣應聘從徵,獻連珠火銃,正是這種威力很強的新式火器,在平三藩之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戴梓中國清代火器製造家。他通兵法,懂天文算法,擅長詩書繪畫,尤其精通於器械製造,是著名的機械、兵器製造家。曾製造了"連珠火銃"和"子母炮"。少年時的戴梓喜歡上了機械製造,曾自己製造出多種火器,其中的一種能擊中百步以外的目標。他當時發明的槍械甚至要先進於西方的火器。戴梓發明的連珠火銃形狀很像琵琶,能夠連續射擊28發子彈,不僅解決當時傳統的舊式火銃的缺點,還吸收了西方火器可以連續射擊的優點。比起歐洲人發明使用的加特林多管式機槍和馬克沁機槍早二百多年,威力和性能都遠超其他國家的同類火器。

當時荷蘭政府派遣使者來到中國,並進貢“蟠腸鳥槍”,說這種槍如何如何厲害。康熙聽了,開始吹牛,這種武器,我們國家早就有了,過幾天就讓你看看。私下裡,康熙讓戴梓仿造10枝,康熙將仿造的槍回贈給了荷蘭使者。康熙將這些火槍回饋給荷蘭使臣,讓荷蘭使臣無地自容。不久,戴笠又奉命仿造“佛郎機”(西班牙、葡萄牙所造的炮),只花了5天就完成了。從此戴梓正式開始了他的武器研發之路。在與當時的沙皇俄國進行尼布楚之戰之前,戴梓又為朝廷按照比利時火炮的原理,製造出了當時最先進的子母炮,康熙皇帝親自為其取名為“威遠大將軍”。

然而由於戴梓在火器研發方面取得了傑出成就,所以招惹了康熙寵臣。一直以火器專家自居的洋人南懷仁的嫉妒。南懷仁當時是因為嫉恨在心,而戴梓為人剛正不阿,讓其正好逮住了機會,與張獻忠的養子一道,誣陷戴梓,給戴梓扣上“私通東洋”的帽子,沒想到的是,康熙皇帝竟然只聽信寵臣一面之詞,下令將戴梓撤職查辦,流放到外面做苦役去,流放在外的戴梓自然沒心思再研究火器了,而大清的雄起之路也就此中斷。可惜,剛正不阿的他,被奸人陷害,遭到了長達三十年的流放,最終鬱郁而亡。

為什麼一向英明的康熙皇帝這次會如此輕易地聽信讒言?在筆者看來,這和戴梓的傑出才能有著很大關係。雖然戴梓發明的子母炮在戰爭中立下大功,但康熙皇帝卻敏銳地察覺到一個極大威脅——當初大清就是靠八旗鐵騎打下的江山,如果戴梓將掌握的製造技術外傳,一旦有人圖謀不軌,滿人的江山社稷就危險了。雖然歷史不可重來,可我們可以假設,若是戴梓沒有被康熙流放,清朝可能之後會憑著這些領先世界的武器稱霸全球,八國聯軍也不敢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