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努尔哈赤起的皇家大阿哥 继承帝位只有一人也只亲政两年

满清王朝从努尔哈赤(后金大汗)算起到逊帝溥仪,历经十二位帝王。276年间,其不仅王朝大业由盛到衰,皇族繁衍的子女也由早期的茂盛众多,到末期三位皇帝的无子无女。

更蹊跷的是,前9位皇帝的长子即大阿哥,只有咸丰帝的真实长子继承大统成为皇帝,还被其母慈禧垂帘傀儡多年,亲政第二年便死去。早期还有几位具备条件并有机会的皇长子,全都与皇位擦边而过。

简要盘点一下从努尔哈赤起,满清众多大阿哥的命运。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子,叫爱新觉罗·褚英,是努尔哈赤与嫡福晋佟佳氏1580年所生。褚英出生这年,努尔哈赤21岁。努尔哈赤25岁起兵时,褚英只有4岁。由于母亲早逝,年幼的褚英便一路跟随父亲奔波于刀光剑影之下,在格杀征战、险象环生的境况中长大。

从努尔哈赤起的皇家大阿哥 继承帝位只有一人也只亲政两年

(禇英剧照)

18岁时,禇英披甲上阵,领兵征战立功,被努尔哈赤封为洪巴图鲁,晋封贝勒。

1611年,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死后,努尔哈赤开始逐渐让褚英带兵并主持一部分军政事务。1613年,他以嫡长子身份,凭借多年战功,一度被立为后金汗位继承人。

但褚英生性残暴、心胸狭隘,加之居功自傲,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辽阳大战时,他曾贪杯贻误军机,受到处罚。更主要是禇英与父亲的“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以及一些兄弟们不和,这些人常在努尔哈赤面前给他告状,努尔哈赤经过了解也发现了褚英的存在的问题,便解除了他的兵权。褚英将不满溢于言表,后被废除太子之位,幷且被软禁。

之后褚英竟然焚香诅咒告状的五大臣和兄弟,并扬言等掌权后处死五大臣和那些兄弟,被再一次告状。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下令处死褚英,其年他36岁。

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的长子,

名叫爱新觉罗·豪格,生母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豪格最初受封为贝勒,后以军功晋封为和硕肃亲王。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极猝然崩逝于盛京后宫,虽他生前未立下遗旨,豪格作为皇长仍成为众人拥立的对象。

但与豪格争夺皇位的是他的叔父多尔衮。当时的多尔衮由于功劳大、势力大,支持者众多。按皇家“立长”的规矩,由豪格继承大统,合情合理,顺理成章。尽管豪格在诸子中论功劳和能力最有优势,只因皇太极生前未有安排,因此在皇位争夺上多尔衮与豪格难分伯仲。

从努尔哈赤起的皇家大阿哥 继承帝位只有一人也只亲政两年

(豪格画像)

此时的满洲两黄旗大臣,都是朝廷的重臣,是皇太极生前亲掌的武装力量代表,在多尔衮与豪格之间争斗互不相让的关头,他们提出了由6岁的皇九子福临继帝位,让两伙势力的代表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摄政。这个提议获得通过,也使皇长子豪格彻底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此后,豪格在率清军进攻明朝、入主中原的作战中屡立大功,曾被授为靖远大将军。但因为争夺皇时得罪了多尔衮,终被多尔衮编造罪名下狱害死,时年40岁。

顺治皇帝的长子,名字为爱新觉罗·牛钮.生于1651年一月,其母为顺治帝庶妃巴氏,这个皇长子只活了八十九天就夭折了。

之后顺治帝又有了皇次子福全。福全幼时,顺治帝问其志,他说:“愿为贤王”。后来,他在康熙六年正月,获封裕亲王。康熙四十二年病故,终年50岁。而继位的玄烨是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的皇长子,

即大阿哥胤禔,生母为惠妃那拉氏。他实际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折,使他成了皇长子。

胤禔的故事人们通过小说和电视剧《康熙王朝》都会了解许多。他的生母惠妃那拉氏只是一位庶妃,远不及皇二子胤礽的生母皇后的身份高贵,胤礽因是嫡出而被立为皇太子。胤禔表面上遵从父命,内心却对太子的地位是十分觊觎。

从努尔哈赤起的皇家大阿哥 继承帝位只有一人也只亲政两年

(剧照)

胤禔在康熙诸皇子中是比较聪明能干的,他三次随康熙帝出征、巡视,都有所作为。但最终在“九子夺嫡”事件中因品行不端败下阵来。他从37岁被囚禁在高墙内达二十六个春秋,直至雍正十二年63岁死去。

雍正帝的长子,爱新觉罗·弘晖,生于雍正当亲王时期的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母孝敬宪皇后,算是名副其实的皇嫡长子,可他于康熙四十三年8岁时病死。乾隆帝继位后,下旨追封这位大哥为端亲王。

乾隆帝的长子,爱新觉罗·永璜,生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生于雍正六年五月。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南巡途中,其钟爱的孝贤纯皇后病故,永璜被命以大阿哥身份迎丧。但可能因不是其亲生母亲的缘故,他与三弟永璋表现得不够悲伤,被父皇斥责为不合体统,亦不懂礼节,并暗示被取消立储资格。永璜从此郁郁寡欢,没多久便于乾隆十五年病逝,年仅22岁。

嘉庆帝的皇长子,史料记载称穆郡王,生母是和裕皇贵妃刘佳氏,孩子还未命名便夭折了。嘉庆二十五年八月,嘉庆帝特旨追封多罗郡王,谥曰穆。

嘉庆帝的次子绵宁,生于1782年,是清朝第八位皇帝,继位后改名爱新觉罗·旻宁,也就是人们熟知的道光皇帝。

旻宁生于紫禁城撷芳殿,他出生时,父亲嘉庆帝颙琰只是普通皇子。母喜塔腊氏为颙琰福晋(嫡妻)。所以旻宁是嘉庆帝嫡出的皇次子,由于长子早夭,他成为事实上的嫡长子。

道光皇帝的皇长子,名叫爱新觉罗·奕纬,此人比较有故事。

史料介绍,奕纬的生母和妃出身卑贱,是道光帝当皇子时期府上的一名普通丫环。但她生性好强,一心想要出人头地。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与绵宁“亲热”,她生下了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儿子。

从努尔哈赤起的皇家大阿哥 继承帝位只有一人也只亲政两年

(剧照)

丫环兴高采烈,以为能凭借怀中这个嘉庆帝的皇孙,抬高自己的地位。可事与愿违,孩子一生出来,皇阿哥绵宁并没有体会到初为人父的快乐。相反,则是羞愧万分。他认为自己与丫环生了孩子,使他平时光明正大的形象毁了。因此,他打心里不喜欢这个孩子,也没给这个生孩子的丫环什么奖赏,只是随便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奕纬。

而当时已经年迈的嘉庆皇帝却十分欣喜,因这是他的第一个皇孙。于是,嘉庆封这个丫鬟为二阿哥的侧福晋,同时封孙子奕纬为“多罗贝勒”。

几年后绵宁继位成了道光皇帝,按说这应是长子奕纬的转机。可道光帝登基后,把周围的人基本都封了爵号,唯独长子奕纬仍是“多罗贝勒”,也只勉强地把他生母封了个“和嫔”,后来晋升为和妃。

奕纬是在父皇的冷漠下,过了二十余年。让他始料未及的是,道光九年,他在父皇眼里由微不足道变成了举足轻重。

此前,道光帝共有三个皇子,除了奕纬,还有皇次子奕纲、皇三子奕继。偏偏这一年,奕继和奕纲相继夭折。在道光帝眼中。多年来被自己忽受的长子奕纬成了唯一希望。

于是,他破天荒地开始关心奕纬的起居学业,对奕纬嘘寒问暖。但由于此前多年他对奕纬的忽视,让宫中众人也都忽视了奕纬。奕纬早就养成了无尊贵并放荡不羁,顽劣随意的性格。此时,道光帝无微不至的关心,反而成了奕纬的负担。

道光十一年,从紫禁城内传出了皇长子奕纬死去的消息。按常理,正值23岁的皇长子奕纬正值朝气蓬勃的壮年,怎么会突然死了呢?

对此,《清史稿》中没有详细的记载。一本名为《老太监的回忆》的书透露:由于道光帝开始重视奕纬,专门让一位有高学问的大臣教他学习。一次,奕纬在上书房学习心神不宁。这位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阿哥好好读书,将来好继承大统···”。奕纬却毫不领情回答:“要是我将来当了皇上,第一个把你杀了!”

这位老师愤愤不平,赶去向道光皇帝告状。道光火冒三丈,叫人传大阿哥奕纬来见。他怒发冲冠地训斥奕纬一番,又踢了他几脚。没想到,他踢伤了奕纬的身体下部。经医治无效而死。道光帝后悔莫及,追封他为“隐志贝勒”。

咸丰皇帝的长子,

爱新觉罗·载淳,即同治帝。他的生母是广为人知的叶赫那拉氏,即大名鼎鼎得慈禧太后。

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同治帝生于紫禁城储秀宫,咸丰八年,载淳的弟弟悯郡王夭折,载淳成为咸丰帝唯一存活的儿子。

从努尔哈赤起的皇家大阿哥 继承帝位只有一人也只亲政两年

咸丰十一年(1861年),5岁载淳开始上学,由编修李鸿藻授读。咸丰帝驾崩,6岁的载淳继位,拟定年号“祺祥”,尊嫡母钮祜禄氏和生母叶赫那拉氏并为皇太后。

咸丰帝死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勾结恭亲王奕訢发动北京政变,开始垂帘听政。由于慈禧太后贪恋权力,她以载淳“典学未成”为由,拖延载淳亲政时间。直到同治十一年九月,才让自己已17岁的儿子大婚,同治十二年18岁才亲政。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载淳病逝于养心殿,年仅19岁。

对于同治皇帝的死因,尽管清代宫廷史料,特别是档案内均有较明确的记载,但由于他和生母慈禧的生活矛盾及迟迟未能亲政等种种原由,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笔记中,被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还加了一些演义性的描绘,有的说他死于天花,有的说他死于因出宫放荡染上的梅毒,也有的说他死于疥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同治皇帝没有子女后代,此后的光绪帝和宣统帝溥仪也是如此。

其实,从同治皇帝起,满清王朝的大权已经落入太后慈禧手中,由此开始了王朝没落、华夏大地备受凌辱的动荡年代。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