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为了灭口而杀死了父亲杨坚吗?

公元604年正月,大隋皇帝杨坚离开京师,在一个叫做仁寿宫的行宫度假,并将大小事务都托付给皇太子杨广处理。四月,杨坚在仁寿宫病倒。七月十日,杨坚病重,在仁寿行宫中与群臣一一握手,唏嘘诀别。三日后,一代开国之主杨坚驾崩于京师之外的仁寿宫大宝殿,享年六十四岁。

关于杨坚的死因,在正史《隋书》中还堂而皇之的记录了另一个骇人听闻的版本,暗示杨坚是被杨广灭口杀害的。

事情起因是杨广趁杨坚卧病在床时,试图去非礼杨坚晚年最宠爱的妃子陈夫人。虽然非礼未遂,但陈夫人回到杨坚身边后神色却不正常。在杨坚一再追问之下,陈夫人哭着说“太子无礼”。盛怒之下的杨坚立即找来自己的女婿柳述与另一大臣元岩,让两人持密诏火速回京师,去找废太子杨勇继承帝位。提前截获消息的杨广盟友——杨素立即将柳述、元岩逮捕。同时,杨广则派亲信张衡将杨坚病床旁的所有人赶出病房。没过多久,隋文帝即驾崩了。

隋炀帝为了灭口而杀死了父亲杨坚吗?


这个故事确实骇人听闻,但靠谱吗?

按杨坚去世前三天与群臣一一握手诀别的情况看,此事一定发生在诀别之后(否则杨坚在握手时当众就把猛料抖出来了)。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处于弥留之际的老人居然有精神去发现爱妃的神色不正常,不知这是否合乎常理?

其次,杨广一贯持重,在女色方面自律了很多年。结果,最后那么几天就忍不住了?而那位告状的陈夫人其实与杨广的关系一直密切,并为杨广夺取皇太子之位出过大力。可见,这位陈夫人并非是如林黛玉一般纯洁无瑕的冷美女,而是像薛宝钗一样善于审时度势的活络人。如今,眼看杨广就要登基,作为长期同盟者并即将要享受胜利果实的她却要因为一次“非礼未遂”而把自己未来的靠山出卖掉,以便让自己参与攻击过的废太子杨勇上位?不知这又是否合乎常理?

隋炀帝为了灭口而杀死了父亲杨坚吗?


好吧,如果以上的疑点都不算事,那还有一个最大的疑点无法解释:按当时情况看,手握隋文帝“密诏”的柳述被抓获后是必定要被灭口的。但事实是,柳述只是被免职流放。杨广就不怕他把事情兜出去?一个为了灭口连老爹都不得不干掉的人,会如此轻易的放另一知情者柳述一条活路?这未免太不合逻辑。

因此,杨广非礼陈夫人,并杀死隋文帝的说法肯定是胡编乱造的产物。

不过,杨坚自然病逝并不代表杨广就是个善良的软柿子。在随后的一系列事情上,杨广表现出了相当狠毒的一面。

隋炀帝为了灭口而杀死了父亲杨坚吗?


为避免隋文帝死讯传出后引起变故,杨广决定秘不发丧,并立即展开行动。他不希望给予他的政敌任何有利可图的机会。

首先,还在仁寿行宫的杨坚女婿柳述与另一大臣元岩被杨广秘密控制起来。柳述是杨坚晚年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担任兵部尚书,分管军队。而元岩则担任黄门侍郎,分管诏书撰写与发布。从杨坚病重时,身边同时由杨素、柳述、元岩三人共同照顾看,这三人扮演的角色非常类似顾命大臣。

但老皇帝指定的顾命大臣与新皇帝的关系通常都比较微妙,特别是柳述与杨广、杨素都曾有过很大过节,再加上他又掌管军队实权,所以首先被拿下也在情理之中。

而元岩被拿下的原因除了自身与杨广、杨素不是一派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杨广需要从他手中夺过撰写诏书的便捷权力。因为杨广马上就将冒用隋文帝的名义,向两个关键人物分别发出一份诏书。

一份诏书发往京师,接受者为废太子杨勇,诏书内容是赐死,执行者为杨素的弟弟杨约。由于杨勇已被废为庶人,身单影孤,自然无力反抗。

另一份诏书发往并州(今山西太原),接受者为杨广弟弟——手握数万雄兵,却对杨广一贯不服气的汉王杨谅,诏书内容是速速来见隋文帝。由于该诏书中没有杨谅与杨坚事先约定的防伪暗号,所以被杨谅鉴别为赝品,并最终导致了杨谅率兵反叛。但孙悟空再牛也斗不过如来佛,老谋深算的杨素只带着五千人马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数万叛军。杨谅本人也落了个终身被幽禁的下场。

隋炀帝为了灭口而杀死了父亲杨坚吗?

通过短期内的一系列运作,杨广控制了两个与自己不同派系的顾命大臣——柳述、元岩,赐死了随时可能引爆的火药桶——废太子杨勇,幽禁了不大听话却又掌握军队的弟弟——杨谅,最终稳稳坐上了新皇帝的宝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