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說,退休了要去當老師,教育能改變世界,因為教育塑造了人心

一個人出身不好,可以靠長相;如果一個人出身不好,還長得醜,這一生基本沒什麼戲份了。

而這個人出身不好,長得還醜,卻打造了一個商業帝國,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商業領袖。

成為商業領袖也就罷了,還甩袖子不幹了,說要去當老師。

這個人就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傳奇——馬雲。

馬雲說,退休了要去當老師,教育能改變世界,因為教育塑造了人心

01

不要抱怨,去改變

“深凹的顴骨,扭曲的頭髮,淘氣地露齒而笑,擁有一副5英尺(1.53米)、100磅(45千克)的頑童模樣”——《福布斯》雜誌這樣評論馬雲的長相。

馬雲長得不好,學習成績也一直不怎麼好,他自嘲說自己屬於“不會讀書”的人。

小升初,他失敗了兩次,初升高失敗了兩次,高考失敗了三次,才考上杭州師範學院。

大學畢業後找工作,面試了30多個家企業,沒一家錄用他;

他去申請當警察,一共5個人申請,4個人通過,唯一一個沒通過的是他;

KFC來中國,24個人面試,23個被選上,唯一一個沒選上的還是他;

他申請了10次哈佛大學,10次都被拒絕了。

因為總是被拒絕,反而讓馬雲擁有了堅強樂觀的心態,無論被拒絕多少次,無論失敗多少次,都從不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竭盡全力去改變。

回首過去,馬雲感慨的說,自己很感謝當初拒絕自己的人,如果不是因為找不到工作,他不會選擇去創業,也就不會有後來的馬雲。

積極樂觀的心態,幫助馬雲度過一個又一個人生的檻,通向了一條康莊大道。

“殺不死我的,必將使我強大。”

黑暗的背後緊跟著黎明,危險的背後隱藏著機會。

面對不幸時,不要抱怨,用積極的態度解決問題,生活往往會給我們意料之外的驚喜。

馬雲說,退休了要去當老師,教育能改變世界,因為教育塑造了人心

02

改變,發生在行動之後

12歲那年,馬雲為了學好英語,每天去杭州公園門口找外國遊客聊天,給他們當免費導遊。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9年,他學了一口流利的英語,瞭解了西方的文化,培養了西方的思維,並且交了很多的國外的筆友。

他的英文名字Jack是一名女性外國遊客取的。

15歲那年,他還在那裡碰到了他的忘年好友肯·莫利,和肯的兒子戴維·莫利。

馬雲說,退休了要去當老師,教育能改變世界,因為教育塑造了人心

(15歲的馬雲與新認識的小夥伴戴維·莫利攝於杭州西湖邊)

21歲那年,肯邀請他去澳大利亞遊玩了29天,極大的開拓了他的視野。

32年後,馬雲在紐卡斯爾大學設立了名為Ma-Morley(馬-莫利)獎學金計劃,他回憶說:

“來澳大利亞改變了太多過去的認知,我開始覺得必須得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去思考。

在那接下來的10年,我都在想中國需要改變,需要更開放的思想,我們要用不同的視角來看待事物。

馬雲說,退休了要去當老師,教育能改變世界,因為教育塑造了人心

(32年後,馬雲與戴維·莫利)

他說他在與肯·莫利的來往當中學習到了愛的智慧。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你希望成功,你得有EQ,如果你不希望失敗,你得有IQ。但如果你希望受到尊重的話,你要有 LQ,愛的智慧,這是非常重要的。”

憑藉著持續的行動,憑藉著執著和真誠,馬雲與很多遊客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與外國友人的互動和交流,使他開拓了眼界,增長了智慧,逆轉了人生中所有的劣勢。

馬雲說,退休了要去當老師,教育能改變世界,因為教育塑造了人心

03

看不到希望,仍然堅持夢想

很多人只看到馬雲的輝煌,沒看到他背後的心酸。在阿里之前,馬雲經歷了數次創業失敗。

第一次創業,是在1991年,他和朋友一起創辦了海博翻譯社。可是作為杭州的第一家翻譯社,海博翻譯社剛開業就面臨窘境。

由於生意冷淡,翻譯社的第一個月收入700元,可房租就得2400元。

為了將翻譯社撐下去,馬雲去義烏批發鮮花、手電筒、內衣、襪子等小商品來賣,不但以發傳單、拉橫幅的方式做宣傳,還開始上門推銷。

1995年,馬雲在美國西雅圖的一個朋友家裡,接觸了互聯網。

然而在網上搜索不到任何有關於中國的信息,這讓他有了一種使命感,那就是把中國企業的主頁放入互聯網,讓全世界都知道。

從西雅圖回國之後,馬雲創辦了中國黃頁。

這時的他,沒有任何互聯網知識和商業知識,中國的互聯網創業環境又不成熟,公司難以為繼,最終低價賣給了杭州電信,草草收場。

創業失敗,最窮的時候公司賬上只有200塊,可想而知,馬雲的內心受了多少煎熬。

成功者總是善於在失敗中吸取教訓,這兩次創業失敗,為阿里的起航積累了足夠的經驗。

海博翻譯社讓馬雲有了國際視角,中國黃頁讓馬雲清楚了互聯網未來的應用前景。

1999年,馬雲邀請了18個朋友,再次創業,他把公司取名為阿里巴巴,意思就是幫助小企業芝麻開門。

美國的互聯網,是幫助大企業節約成本,馬雲的夢想,卻是要用互聯網技術幫助中國的中小企業。

馬雲的數年創業經歷,讓他對中小企業生存的艱難感同身受,“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成了阿里巴巴的使命。

創業的初期很艱難,但即使在最絕望的時候,馬雲也沒有放棄。

他說,我從來沒想過比別人幸運,但是我比他們更有毅力,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們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鐘,兩秒鐘。

結果一天一天的堅持下來,慢慢的走出了困境,走向了輝煌。

馬雲說,退休了要去當老師,教育能改變世界,因為教育塑造了人心

04

因為不懂,所以相信

馬雲不懂技術,所以他以敬畏之心看待技術,他尊重技術人員,相信自己的團隊。

阿里雲的技術難題,讓很多懂技術的行業大佬知難而退,但馬雲不知道有多難,他只看到阿里雲的社會價值,就讓團隊不計代價地攻克難關。

結果一群初生犢牛不怕虎的年輕人,竟真的把難關攻克了。

開發支付寶的時候,馬雲意識到在當時中國的環境下,他有可能會被抓去坐牢。

但支付寶能夠解決信任問題,能促成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有非常巨大的社會價值。

企業有解決社會難題,促進社會發展的責任。作為企業家,他要扛起這個責任。

最終他堅定地跟團隊說,“要做支付寶,一定要做成,有責任,我來扛。”

馬雲對團隊的信任激發了團隊的潛能;而馬雲對未來的信任,堅定了他前進的步伐。

馬雲說,“當所有人都不相信這個世界,不相信未來的時候,我選擇相信。

我選擇相信10年以後的中國會更好,我選擇相信我的同事比我做得更好,年輕人比我做得更好。”

馬雲說,退休了要去當老師,教育能改變世界,因為教育塑造了人心

05

未來,在年輕人身上

馬雲把自己比作金庸小說裡的風清揚,風清揚是低調的超級高手,他幾乎沒怎麼露面,但卻毫無保留的培養了令狐沖。

馬雲曾經是杭州優秀青年教師,或許是因為有過當教師的經歷,馬雲以培養學生的心態培養自己的下屬,希望下屬能夠超越自己。

結果短短20年,阿里人才輩出。

有人說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是在位時做出良好業績,讓公司離不開自己,但是其實更成功的領導者,是在退休後,公司仍能穩步向上的發展。

前者僅意味著個人能力強,後者才是卓越領導者的視野和格局,前者僅僅是個人貢獻,後者卻使企業擁有基業長青的基因。

有這麼多年的人才積累,使得阿里有了足夠的底氣,即使馬雲離開,阿里仍能在年輕一代的帶領下,持續穩定的發展。

距阿里創建,已經近20年了,阿里巴巴成了全球最大的平臺,每天有上億人在平臺上交易。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今年教師節,馬雲宣佈將於2019年退出阿里巴巴董事局。

20年,馬雲打造了一個商業王國,又轉身將其留在身後。

馬雲說首Fu有三層含義,一是首富,富有的富;二是首負,負責任的負;三是首福,有福氣的福。他希望自己是中國首福。

這世界上不缺位高權重的人,但是能在人生最巔峰時期,不眷戀權位,毅然轉換戰場的不多。

而馬雲,就是這為數不多的一位。

他是卓越的商業領袖,未來,他將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商人從來沒有真正改變世界,商人只是在順應世界,滿足人們的需求和慾望,但教育能改變世界,因為教育塑造了人心。

他看到了一片森林,於是放下了一顆樹木,放下,是為了更好的拿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