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獨與因果:佛系解讀五星級酒店給客人喝馬桶水事件

慎獨與因果:佛系解讀五星級酒店給客人喝馬桶水事件

01

印光大師說:

學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獨上下手,既能慎獨,則邪念自消。

今天來扯一個話題:慎獨與因果。

11月14日,一個微博網友曝光了一個視頻,視頻內容是全國各地的五星級酒店的衛生狀況。

視頻顯示,這些五星級酒店裡的服務員,在打掃浴室和洗手間的時候,喜歡用一些髒毛巾、髒浴巾——甚至用同一塊抹布,擦洗手檯,擦馬桶,擦杯具甚至餐具。

這無異於給客人喝馬桶水。

慎獨與因果:佛系解讀五星級酒店給客人喝馬桶水事件

慎獨與因果:佛系解讀五星級酒店給客人喝馬桶水事件

慎獨與因果:佛系解讀五星級酒店給客人喝馬桶水事件

慎獨與因果:佛系解讀五星級酒店給客人喝馬桶水事件

其實這種情況,大小酒店都存在。這在酒店,都是公開的秘密。

二休在十幾歲的時候,曾在火鍋店裡端盤子,晚上收工之後,有的服務員用火鍋盆洗頭、洗腳、盛髒水涮抹布,這都很常見。

當然,二休那時特別單純,還沒到那個缺德的地步。

後來到大酒店裡端盤子,頂多是在趁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嘗兩個菜。

偷吃菜,在任何酒店,所有的傳菜員,100%都幹過。

二休當時想,萬一菜有毒,客人吃了拉肚子怎麼辦?所以本著獻身的精神,嘗一下

慎獨與因果:佛系解讀五星級酒店給客人喝馬桶水事件

(此話略不要臉)。

這些事說明什麼呢?

說明在任何行業,總有制度管不到的地方,總有監督監不到的地方。

有制度,有監督,大家都是奉公守法的好公民,哪怕再缺德,他人模狗樣往那一站,你也看不出來。

當撤去監督,只剩下你一個人的時候——你覺得你還是好人嗎?

02

這就牽扯到一個詞:慎獨。

對一般“好人”而言,最難的,莫過於慎獨。

對修行佛道的人而言,最難的,仍然是慎獨。

很多佛教徒,

讀了幾本有關佛教的書,

然後牛逼轟轟,老子天下第一,

口銜著拾人牙慧的陳詞濫調,

到處跟人談玄論道,

到處找人爭辯,

到處糾正他人錯誤,

到處給人指導,

到處給人開示,

到處人模狗樣的指責他人。

其實這種人,連修行的門兒都沒入。

因為在大眾面前“表現”為一個修行者、“表現”為博學多才,並不能說明你就是一個真的修行者、就真的博學多才——那頂多是表演,甚至還有可能是裝逼。

給別人展示你的“修行”,目的不過是引起別人注意,讓別人肯定你一下,崇拜你一下,誇你兩句。

說到底,這是淺薄和虛榮。

真正的修行,一定是從慎獨開始。

你一個人獨處,

沒人監督,沒人看管,

能做的惡不做,能偷的懶不偷,

不放逸,不懈怠,

精進不輟,勤奮不息,

表裡如一,內外如一,

人前如此,人後如此,

這個時候才算是入了修行的門兒,

因為歸根結底,

修行是自己的事兒,

不是給人看的。

當你還有“修行是給人看的”這種心態的時候,你真的還沒入門兒,你真的還差得遠,你還在裝模作樣,你還是個小龜孫。

03

孔子說:君子慎獨。

《禮記·中庸》: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慎獨,意思是獨處的時候要謹慎。

謹慎什麼呢?

首先行謹慎行為;再高級一點,謹慎思想,起心動念不能歪。

起心動念不歪,很少有人能做到,意念就像野馬,肆意馳騁,放蕩不羈,很多時候,亂七八糟的念頭會在腦中閃過。

《地藏經》說:

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

所以控制惡念不生,是相當難的。

對於凡夫俗子來說,雖然一時半會兒控制不了意念,但至少可以控制行為。

身語意三業當中,最容易剋制的就是身業,也就是行為。

能控制意念的,是聖人;能控制行為的,是君子。

在成為聖人之前,起碼要先達到 “君子”的水平,在“慎獨”中,觀意觀心,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日久年深,定見功夫。

什麼時候你能做到:

身居暗室,獨守法度,不欺心,不欺人,浩然正氣流佈內外,悲天憫人鋪陳四方,入則青天白日,出則朗朗乾坤——

那時你雖不是開悟佛陀,但也已是人間聖人。

04

所以對於修行人來說,一切的起步,就是從慎獨開始。

修行人慎獨,是因為懂因果,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當你開始敬畏因果的時候,才會自覺的去慎獨。

反說也成立:當一個人不知慎獨的時候,說明他還不懂因果,或者說對因果還了解不深,還不夠敬畏。

比如五星級酒店的服務員,如果她懂因果,就不會用同一塊抹布擦馬桶,又擦杯子了。

這個行為談不上是違法,但至少是缺德,至少對客人是有害的。

再嚴密的管理體系,都無法做到24小時跟蹤監督,在獨立工作的空間內,只能靠個人人品和修為。

社會作為一個整體,

人跟人之間是互相服務的,

不懂因果,沒了“慎獨”,

你偷奸耍滑,我作奸犯科,

你偷工減料,我摻假放毒,

只能把社會帶入“互害模式”。

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除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之外,恐怕還需要因果教育。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因果是法律的底線。道德管不了你,就用法律,法律管不了你,就用因果。

因果不虛,因果不爽,敬畏因果,社會和諧。

05

對於慎獨與因果的開示,佛經裡俯拾即是,建議所有的行業,所有的公司,所有的員工,都配一本因果摘錄集。

當然,首先得有人做這樣一本便於修行背誦的因果摘錄集,專門收集一些佛經裡的因果警句,或教外人士關於修身、慎獨的因果名言。

二休師父幫你們貼出一些,你們看到了就要背會,不會背就打死

慎獨與因果:佛系解讀五星級酒店給客人喝馬桶水事件

慎獨與因果:佛系解讀五星級酒店給客人喝馬桶水事件

比如:

《入行論》中說:

博施諸佛子,若人生噁心,

佛言彼墮獄,長如心數劫。

《般若攝頌》中說:

水滴滿瓶始末間,涓涓必漸盈彼器

初心亦勝菩提因,漸圓白法終成佛

《因果明鏡論》曰:

暗室屋漏之中,應知十方出世聖人、世間鬼神正滿布虛空,以眼視我等,倘有一念邪心,即已洞若觀火……

……當慎獨己身,存敬畏之心,杜絕非法之行,如是方為不欺天地聖人,而得身心正直,無愧無悔。

《法句經》中說:

莫輕小惡,以為無殃。

水滴雖微,漸盈大器。

凡罪充滿,從小積成。

莫輕小善,以為無福。

水滴雖微,漸盈大器。

凡福充滿,從纖纖積。

康本《佛說無量壽經》:

殃咎追命,無得縱舍。

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

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

誰能知者?獨佛知耳。

《菜根譚》:

欲無禍於昭昭,勿得罪於冥冥。

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屋漏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深霧薄處操出。

口乃心之門,守口不密,洩盡真機;意乃心之足,防意不嚴,走盡邪蹊。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四書章句集註·中庸章句》:

君子慎其獨,非特顯明之處是如此,雖至微至隱,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

小處如此,大處亦如此,顯明處如此,隱微處亦如此。表裡內外,粗精隱顯,無不慎之,方謂之“誠其意”。

《淮南子·說山訓》:

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

曾國藩《誡子書》:

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

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

還有很多很多。好了,你們好好背,我先去洗個臉刷個牙,吃個早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