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系列-谭嗣同:“慷慨成仁易,从容就义难”,试问国人醒了没?

写在前面

按照我对大师时间跨度上的设定:

生活经历主要在1912-1932年,当时年龄在20-80岁之间,并且出生在1900年之前。也就是说,出生大概在1852年-1900年,以1872年左右为主,并且经历过1912年。谭嗣同生于1865年,变法失败后卒于1898年,并未经历过1912年,不符合此处“大师”的选择范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诸君闻此振聋发聩之语,作何感想!“慷慨成仁易,从容就义难”,赴死之时年仅33岁,谭公当之无愧大师!


谭嗣同:为理想洒热血,唤起国人觉醒

大师系列-谭嗣同:“慷慨成仁易,从容就义难”,试问国人醒了没?

1865年3月10日(清同治四年),谭嗣同出生于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后搬入浏阳会馆,其父谭继洵时补授户部广西司主事。因其5岁时得重病昏死三日复生,故取名"复生",号壮飞。10岁时,拜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学"经世"之学,后又师从涂启先,系统学习中国的典籍,开始接触算学、格致等自然科学。12岁时,其母徐五缘因染瘟疫,祸及其子女,长姐长兄,以及母亲相继去世。其母性情端肃,管教甚严,按他话说"性惠而肃,训不肖等谆谆然,自一步一趋至置身接物,无不委曲详尽。又喜道往时贫苦事,使知衣食之不易。居平正襟危坐,略不倾倚,或终日不一言笑;不肖等过失,折囊操笞不少假贷",其父反而仁和未有主见,突然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姨奶奶当家,自然受了很多冷眼。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其养成了倔强而善感的性格。

在北京期间还结交唐才常、大刀王五等人,“惟将侠气流天地,别有狂名自古今”,任侠之气初漏。又拜胡七、王五、刘云田等人学习刀剑拳法骑射之艺,仗剑天涯,豪气冲天。

1884年(光绪十年),出走游历疆、陇、秦、直、豫、鄂、湘、苏、赣等省,观察风土,结交名士,感慨“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犹是,人民复非”。

1888年(光绪十四年),随著名学者刘人熙研究王夫之等人的著作,汲取其中的民主性精华和唯物色彩思想,同时又广为搜罗和阅读当时介绍西方科学、史地、政治的书籍。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对清廷所为甚为不满,随即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并在组织算学社,集同志讲求钻研,同时在南台书院设立史学、掌故、舆地等新式课程,开湖南全省维新风气之先。

1896年2月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龢等人。旋奉父命,入赀为江苏候补知府,供职南京,期间闭户养心读书,成《仁学》2卷。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2月,回到湖南,在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的支持下,与唐才常等倡办时务学堂,加强时务学堂中维新派力量,担任了分教习,唐才常任中文教习,梁启超任总教习,在教学中大力宣传变法革新理论,“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多言清代故实,胪举失败”。孔子改制、平等、民权等学说由此而乘风扬波,日益恢张。他还把《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含有民族主义意识的书籍发给学生,向他们灌输革命意识,使时务学堂真正成了培养维新志士的机构。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1898年,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同年4月,得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推荐,被征入京,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林旭、刘光第、杨锐等人参与新政,时号“军机四卿”。康梁谭等人的变法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汝等所欲变者,俱可随意奏来,我必依从。即我有过失,汝等当面责我,我必速改。”,此举却触怒了西太后,光绪帝因而被囚禁。期间谭嗣同曾前往法华寺争取袁世凯支援,密谋营救光绪,杀荣禄、囚慈禧,不料袁世凯告密,彻底激怒慈禧太后,下令大肆逮捕维新人士。康梁二人相继逃亡日本,谭嗣同等六人被逮捕。谭嗣同本有机会像康梁那样逃离,但他选择了留下来,说了开头那几句振聋发聩之语。9月28日谭嗣同在北京宣武门菜市口就义,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死后,王五冒死为其收尸,运回谭嗣同湖南浏阳家乡安葬。


谭嗣同之思想:杂而不精

大师系列-谭嗣同:“慷慨成仁易,从容就义难”,试问国人醒了没?

谭嗣同思想包括了儒学、经学、理学、佛学、诸子学和西学,其中佛学尤其突出,既有唯物也有唯心,既有自然科学又有社会科学,既有宗教、哲学,又有政治思想,形成了一个融中西古今之学于一体的庞杂体系,其主要思想,融汇在《仁学》一书中。

其仁学对秦汉以来专制制度抨击尤甚,认为君主专制是一切罪恶的渊薮,提出“彼君之不善,人人得而戮之”。

谭嗣同之仁学杂而不精,还需提炼,多有意气负起夹杂其中,谭公而立之年即慷慨就义,倘若再向苍天借你二十载,其思想当不逊康梁。


谭嗣同之影响:变法流血自嗣同始

这里只列举几个人物,均与谭嗣同有一定关系,或为朋友,或为师生。

唐才常(1867-1900.8.22),与谭嗣同同在长沙时务学堂教习,并称“浏阳二杰”,戊戌政变后,去日本、南洋集资,回沪创“自立会”,于汉口发动起义,事泄被捕,为张之洞杀害。

杨昌济(1871.4.21-1920.1.17),在岳麓书院读书时,积极参加谭嗣同、唐才常在湖南组织的南学会,期间曾向谭嗣同求教问学。之后任教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引导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人,促成新民学会成立,后筹备湖南大学。

蔡锷(1882.12.18-1916.11.8日),15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留血救民”。辛亥革命时在云南率领新军起义,之后反对袁世凯称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变法流血自谭嗣同开始,并没有因他而结束,无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


写在结尾

要知道,在谭嗣同那个年代,守旧之人居多,民众的思想并未开化。谭嗣同就义之时,民众就如电视剧中演绎的那般围观看热闹,掷以烂菜叶子,欢呼喝彩。即便到了如今年代,遇事围观的吃瓜群众依然众多,当时更可见一斑。

也正是在谭嗣同头颅滚地的一刹那,维新变法才有了不一样的意义,绝不是思想的改变那么简单,更多的是灵魂的震颤。或许谭嗣同那样死去确有些激进,

在那个沉默的时代,需要一个英雄振臂一呼的时候,他站了出来!

关于谭嗣同,似乎言犹未尽,还想再多写一篇,敬请期待。

大师系列-谭嗣同:“慷慨成仁易,从容就义难”,试问国人醒了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