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飲食文化掌故之生魚生:日本生魚片與寧化客家名菜魚生的淵源

客家飲食文化掌故之生魚生:日本生魚片與寧化客家名菜魚生的淵源

客家飲食文化掌故之生魚生:日本生魚片與寧化客家名菜魚生的淵源

凡到過客家祖地福建省寧化縣的人都聽說過,或親口品嚐過客家名菜——魚生。寧化地處內陸山區,水域面積小,水產品種不多,資源相對較少,一般人家餐中有魚就已不錯,只有殷實人家或家有上賓方有魚生上席。

客家飲食文化掌故之生魚生:日本生魚片與寧化客家名菜魚生的淵源

魚生製作,從選料、工具、工序、技藝,要求都很嚴格,遠非一般廚師所能,只有技藝高超的老廚師才能勝任。首先是選魚,要選擇池塘有泉水出、水清見底、水質好、無汙染、魚體健壯、顏色青黑、無傷痕、無病斑,每條重三斤左右的草魚。購回魚後,投人魚櫥,魚櫥可放置在溪河或有水流動的清水池中,任其漂流,這叫“抖魚”。“抖魚”的作用,實際是清除魚體中的病菌和髒物。“抖魚” 時間不能太短,也不宜太長,一般抖放時間一天左右。 時間太短,髒物不能漂洗乾淨;時間太久,則魚的體能消耗多,易變瘦。

客家飲食文化掌故之生魚生:日本生魚片與寧化客家名菜魚生的淵源

切魚生的工具是把菜刀、 一塊砧板。 此刀比一般菜刀大而薄,鋒利無比。刀和砧板都是專用,用後即用清潔棉布揩擦乾淨,以保持乾淨清潔。切魚生時,將活魚抓起,用乾淨的布包裹魚頭,用刀拔去魚鱗,開膛除去內臟,再去頭、剔骨、剝皮,剩下的大魚肉片用消過毒的乾淨毛巾揩去水分、血跡,再從正反兩面塗上麻油,用刀飛速切成一指大小、薄如蟬翅、青瑩透明的薄片,盛盤上桌,再佐以上好醬油、麻油、芥辣、陳醋等,隨切隨吃,其味清鮮爽口,香脆無比,受用者無不稱妙。切魚生,其功夫全在於輕手刀快,切片迅速,片薄而均勻,衛生清潔。如果手壓太重,手上熱量過大,會將魚片弄軟,不能保持新鮮;如果走刀不勻,則魚片厚薄不均,或帶刀不斷,都會影響魚生的口感和滋味,因此,操刀者-定要技術嫻熟。

客家飲食文化掌故之生魚生:日本生魚片與寧化客家名菜魚生的淵源

魚生,就是生魚片,未經炒煮生著吃,這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遠古人類生食習俗的遺風。《客家風情》的作者宋經文和林湘生,在其著作中談到客家魚生時,說:“這種活魚生食的吃法,在國內只為寧化客家人和北方的赫哲族所保有。赫哲人是把魚取下兩大片後,切成接連的魚絲,再從魚皮上取下來,拌以開水燙過的土豆絲或綠豆芽,以及粉皮粉絲,調以辣椒油、醬油、食鹽等食用。五百年前,這種吃法傳進了日本,很快成為日本國一道名菜。”因此,宋、林二先生譽稱“魚生”不愧為客家名菜,它不僅是研究遠古飲食習俗的活化石,也是客家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的最有力佐證。

客家飲食文化掌故之生魚生:日本生魚片與寧化客家名菜魚生的淵源

客家飲食文化掌故之生魚生:日本生魚片與寧化客家名菜魚生的淵源

客家飲食文化掌故之生魚生:日本生魚片與寧化客家名菜魚生的淵源

客家飲食文化掌故之生魚生:日本生魚片與寧化客家名菜魚生的淵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