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輸液!央視突然宣佈,國家終於動手……

生病時,“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是世界衛生組織用藥原則。

但在我國,很多人認為輸液好得快,各大醫院的輸液大廳經常出現“吊瓶森林”的場景,也正因為如此,控制或取消醫院門診輸液治療,成了各地的一項醫改舉措。

近日,吉林省十多家醫院宣佈取消了成人普通門診輸液。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多地陸續叫停門診輸液

不僅是吉林,據瞭解,雖然我國沒有在國家層面對醫院的門診輸液作出統一規定,但截至目前,安徽、浙江、江蘇、江西、廣西、深圳等多個省、區市已經控制或取消了醫院成人門診輸液治療。

再見,輸液!央視突然宣佈,國家終於動手……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輸液量超過100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每年輸液8瓶,遠高於國際上每年每人2.5到3.3瓶的平均水準

過度輸液將導致一些不良後果,不僅容易堵塞毛細血管、降低人體免疫力、損傷人體肝腎等器官、造成人體不良反應,嚴重甚至可導致休克和死亡!

因此,生病後一定要科學治療,切忌圖一時之快而對身體產生不可逆的損傷。

破除過度輸液須下猛藥

有病就打吊瓶輸液,好像已經滲透到一些人的骨子裡,就想著馬上治好病,忽略了輸液帶來的副作用;另一方面,一些醫院也把輸液當成了創收的手段。

可是,健康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患者和醫生都應該轉變理念,認識到過度輸液的危害。

取消門診輸液,遏制過度醫療的意義不僅在於控制輸液總量,還在於治理抗生素濫用現象,更能引導常見病、多發病患者到二級以下的基層醫療機構就醫

而叫停門診輸液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抗生素濫用!

抗生素—曾經的神藥

說起青黴素(最早發明的抗生素),大家一定不會陌生,青黴素皮試是一代人童年的記憶。

在青黴素發明以前,人們對於細菌幾乎“無計可施”。梅毒、肺結核、甚至只是普通的傷口感染、咽喉腫痛,都有可能置人於死地。

直到青黴素的發現,人們才真正找到對付細菌的武器。1943年,青黴素開始大批量生產,並用於救治“二戰”中的傷員。

青黴素為傷員解決了最重要的難題——防止傷口感染,拯救了成千上萬的士兵。

再見,輸液!央視突然宣佈,國家終於動手……

二戰宣傳畫丨感謝青黴素,讓士兵可以安然回家

之後,人們進入抗生素時代,鏈黴素、氯黴素等相繼被發現,曾經的絕症(肺炎、結核等)只需要打針、吃藥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

只是,物極必反,人們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尾!

抗生素,全民之癮

正是因為抗生素的赫赫戰功,讓人們一度把它當成包治百病的神藥。

感冒發燒的標配

在中國,抗生素有個更加響亮的名字:消炎藥。一咳嗽就用抗生素,一感冒就吃阿莫西林,一拉肚子就吃氟派酸,一有炎症就要求輸液……

再見,輸液!央視突然宣佈,國家終於動手……

在我國,80%以上的感冒發燒患者,都會使用抗生素,但在歐美國家,這個比例低於20%。(吳海雲,《抗生素:全民之癮》)

人們已經對抗生素產生高度依賴,不管大病小病都用抗生素。

其實,能引起炎症的並不只是細菌。例如,引起感冒最常見的因素是病毒,但抗生素對於病毒並沒有治療效果。

抗生素成為動物的保健品

抗生素以其抗病、促生長的功效在養殖業中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牲畜和魚類養殖過量使用抗生素,使抗生素成為動物的保健品。

再見,輸液!央視突然宣佈,國家終於動手……

正是因為在疾病治療和動物飼養過程中濫用抗生素,導致一個更為嚴重的後果——細菌耐藥性

超級細菌的誕生

雖然,抗生素能快速地殺死細菌,但是也能導致細菌優勝劣汰,活下來的細菌不斷進化,練成“耐藥神技”,成為“超級細菌”!

再見,輸液!央視突然宣佈,國家終於動手……

未來我們或無藥可用

超級細菌出現有多可怕?

曾經一次普通的感染,一針青黴素就能搞定,一旦產生耐藥性,可能連續打一個月的針也起不到任何效果。

一次普通的感冒,我們卻束手無策、無藥可醫。曾經那些我們已經戰勝過的疾病可能再次變成人類的不治之症。

再見,輸液!央視突然宣佈,國家終於動手……

再見,輸液!央視突然宣佈,國家終於動手……

從前看病不大驚小怪,慢慢養病。中國人三十年前感冒了怎麼辦?家裡切一點薑末,加一點紅糖一起煮開了喝下去,晚上再做一碗掛麵湯吃,蓋好被子睡個覺就沒有事了。 現在,大夥日子是越過越快了,但反而有很多事情因為拔苗助長,欲速而不達。看病也是如此。

大家變得很浮躁,一生病就想馬上好,就想輸液。殊不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這本來是大自然給人體設計的機理。即使是輸液,只是表面上讓你感覺痊癒得快些,其實並不會縮短病程。

幸好,國家已經從出手,防止抗生素濫用: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倒逼你選擇健康的療法。

我們每個人更要學會合理使用抗生素。畢竟身體是自己的,無論你賺的錢有多少、時間有多稀缺,沒有了身體健康,一切仍然為零!

從今天起,拒絕濫用抗生素!

請將此文傳遞下去,呼籲大家都行動起來!

為了健康,

趕緊告訴家人朋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