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要做算法推荐信息流?算法推荐的弊端是什么?

推荐算法是计算机专业中的一种算法,通过一些数学算法,利用用户的一些行为,推测出用户可能喜欢的东西。

近日,百度因为搜索问题再度登上舆论风口浪尖,原因是百度将搜索结果流量导向自家产品例如百家号和百度贴吧等,然后基于用户行为做信息流算法推荐。毫无疑问,信息流算法推荐是百度近年的重中之重,手机百度日活暴涨正是基于信息流的投入。那么算法推荐信息流有何弊端呢?

算法推荐模式的内容分发对于信息的过滤,一方面造成了信息的失衡,长期处于单一信息环境下势必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举个例子,喜欢自然科学知识不代表不需要人文知识,伦理道德:学生学习再好也需要生活常识。算法推荐基于用户“偏好”推荐用户喜爱的内容,同时也过滤掉了很多不“喜爱”但又不可缺少的内容。

百度要做算法推荐信息流?算法推荐的弊端是什么?

另一方面,过于理性化的推荐可能造成所推荐信息的不必要性,即不是用户所需要的信息。用户在某一特定情况下的需求,不代表他长时间的需求。例如,我外出想去某一地点,在地图上搜索该地点只是我一时的需求,但继续推荐该地点的其他信息给我显然没有必要性,这个时候推荐内容会浪费我的时间甚至骚扰用户。

算法推荐让受众长期处于"自己所喜爱"的舒适的信息环境之下,限制了用户对于知识的进一步自我探索,结合社交分发(分享给朋友),也给你和你的朋友圈子围了一到隔离外部信息的壁垒。这就是信息茧房。放在社会的角度,不说阻碍了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的信息流动,至少没有推动。比如,农民阶层更关注三农知识,他的圈子也是农民为主,精英阶层更关注金融,他的朋友也更关注金融,但金融不是精英的专属领域。长此以往,农民更没办法接触到金融知识,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会导致社会分化的愈发严重,加重了社会阶层固化。

百度要做算法推荐信息流?算法推荐的弊端是什么?

现有的算法推荐模式其实是一种妥协,一种对市场的妥协,新闻资讯客户端为了底层用户的需求损害了高质量用户的阅读体验,因为中国有大量的网民受文化程度不高,是没有搜索习惯的,算法推荐几乎是为了他们定制的。 而底层用户对知识信息的质量是有限的,在这时算法推荐更像是变成了迎合底层用户需求的手段,大量的自媒体甚至是比较主流的媒体为了流量妥协,标题党和低质量内容丛生,从而造成了整个信息环境质量的降低。

从这角度来说,内容是资讯平台的业务核心也是最大的威胁,早期饭否和近期的内涵段子被封,还有抖音由于低俗视频引起社会谴责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当然信息茧房的出现不能完全归咎于算法推荐,因为以算法推荐为手段的资讯平台也会有随机内容的分发,也有编辑工作者,但确实有诱导作用。

百度要做算法推荐信息流?算法推荐的弊端是什么?

对于个人来说,打破信息茧房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践,没有哪种获取信息方法比社会实践来的真实多样,一场音乐会对你的精神洗礼可能超过千篇乐评,逛逛图书馆意外发现的一本书可能让你发现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其次一定要增加自己阅读的多样性,包括阅读渠道,方式等!比如不要长期呆在一个阅读软件,多关注几个公众号,直接在凤凰网客户端可能比在微博和今日头条这种算法平台上阅读更有意义。另外一定要善于利用搜索,这是会不会上网的标志,也是用户进一步冲破,知道不知道的事的途径,也有利于算法推荐对于用户需求的矫正。

对于平台而言,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或者危机意识,加强编辑的作用和对低俗等内容的严格把关,一心取悦用户是远远不够的,否则不但损害用户长期的阅读体验还可能威胁平台生存。

对于国家而言,要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强监管,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要致力于人民获取信息渠道的打通和多样化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