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期的奇女子潘将军,比花木兰还厉害?!

鼓声雷动,气氛显得有些紧张。远处,几名矫健的骑土挥鞭策马,正在展开激烈的角逐。战马如飞,腾起一路烟尘,时而稍有间隔,时而挨得很近。他们都拼命想甩掉对方,或是优势超越对方。跑在最前面的那人尤为抢眼,单就其一身的铠甲披挂和精湛的骑术,谁也看不出她是一个女人。只是,她的脸上更多了几分英气和霸气。她与另外几名久经沙场的战士一起,“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魏书》,引来将士们的阵阵欢呼。

这个一身戎装的女子,不是那个妇孺皆知、替父从军的传奇女英雄花木兰。花木兰是个文学人物,其事迹在正史中并无记载。她的原型是谁,直也存有争议。而眼前这位女子,却是在《魏书》中实实在在有着专门记述的。 她姓潘,和花木兰同时代,人称“潘将军”。潘氏没有花木兰“千里赴戎机”的诸多悲剧色彩。上面这一幕,是她到军中省亲,看望丈夫李大眼时发生的。大眼“令妻潘戎装”,和骑士赛马,有点搞怪的意思。如改编成电影,也是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潘氏的丈夫杨大眼是清水氏人,也是位响当当的人物。杨氏一族在十六国时期,曾两建仇池国,打造了一处乱世中的“桃花源”,颇具传奇色彩。杨大眼的祖父是后仇池大秦王杨难当,后仇池被刘宋灭国后,他举家逃往北魏。作为游牧民族的后代,杨大眼“少有胆气,跳走如飞”(《魏书》, 自小练就一身好功夫。

北魏时期的奇女子潘将军,比花木兰还厉害?!

(网络图)

潘氏“善骑射”,功夫不知是不是杨大眼教的。潘氏长得什么样,我们无从得知。不过一个女扮男装的人,要想在军中不被认出来,长相最起码要中性化些。柳叶眉杏核眼,说话甜美圆润,再走个模特步挽个兰花指啥的,你再看不出她是女人,眼神也忒差了。所以,私以为,当年的潘氏,也应该有几分现代“超女”的风采。这样一个女人,又好舞枪弄箭,在性格上应该是爽朗型的。 与骑士们赛完马,大家回到营中,潘氏“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一点也没有小女人的扭捏,已足以说明其性格上的男性化。将士们称他为“潘将军”,还是很贴切的。

花木兰的故事是否取材于潘氏,或者有着潘氏的影子,我们无从考证。在路卫兵看来,花木兰应该是众多像潘氏这样的群体女人的一个提炼与升华。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南北朝时期,女人舞刀弄枪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北朝民歌中,还有一首与《木兰辞》相媲美的《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裳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一个劲马疾风,射箭百发百中的女英雄跃然纸上。

(摘自《探寻血染百年的历史疑云,五胡乱华之篇外篇》路卫兵/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