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之北魏篇

蒋志格


北魏

太祖天赐元年,立大师、小师以辨姓族。

按《魏书太祖本纪》天赐元年十有一月,上幸西宫大选朝臣,令各辨宗党,保举才行。 按《官氏志》天赐元年十一月,以八国姓族难分故国,立大师小师,令辨其宗党品举人才,自八国以外,郡各自立师职分如八国,比今之宗正也。宗室立宗师,亦如州郡八国之仪。

太宗   年赐赫连若豆根,姓宿氏。

按《魏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宿石传》石朔方人也,赫连屈孑弟,文陈之曾孙也。天兴二年,文陈父子归阙。太祖嘉之,以宗女妻焉。赐奴婢数十口,拜为上将军。

祖若豆根,太宗时,赐姓宿氏。

世祖   年赐秃发贺,姓源氏。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源贺传》贺自署河西,王秃发,☑檀之子也.□檀为乞伏炽盘所灭,贺自乐都来奔.贺伟容貌善风仪.世祖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加龙骧将军.谓贺曰: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

高祖太和十九年诏定族姓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太和十九年,诏曰:“代人诸胄,先无姓族,虽功贤之嗣,混然未分。故官达者位极公卿,其功衰之亲,仍居猥任,比欲制定姓。族事多未,就且宜甄,擢随时渐铨。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着,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自此以外应班士流者,寻续别敕原,出朔土,旧为部落大人,而自皇始已来,有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州刺史镇大将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若本非大人而皇始已来,职官三世尚书已上及品登王公,而中间不降官,绪亦为姓。诸部落大人之后,而皇始己来官,不及前列,而有三世为,中散监,已上外为太守子,都品登子男者,为族若本非大人,而皇始已来三世有令,已上外为副将,子都太守品登侯已上者,亦为族。凡此姓族之支亲,与其身有缌麻服,已内微有一二世官者,虽不全充美,例亦入姓族。五世已外,则各自计之不蒙宗人之荫也。虽缌麻而三世官不至姓班有族官,则入族官无族官,则不入姓族之例也。凡此定姓族者皆具列由来,直拟姓族以呈闻,朕当决姓族之首,末其此诸状,皆须问宗族,列疑明,同然后勾其旧籍,审其官宦,有实则奏,不得轻信其言,虚长侥伪不实者诉人,皆加传旨问而,诈不以实之。坐选官依职事答问,不以实之条令,司空公穆亮,领军将军,元俨中护军,广阳王嘉尚书,陆琇等详定北人姓务,令平均随,所了者三月,一列簿帐送门下,以闻于是升降区别矣。“自古天子立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则以家与谥官有世功,则有宦族邑,亦如之姓。则表其所由生氏,则记族所由出,其大略然也。至于或自所居或以国号,或用官爵或用事物虽缘时不同俱其义矣。魏氏本居朔壤地,远俗殊赐姓命氏,其事不一。亦如长勺、尾氏终葵之属也。初安帝统国诸部,有九十九姓,至献帝时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自后兼并他国,各有本部部中,别族为内姓焉。年世稍久,互以改易兴衰存灭,闲有之矣。今举其可知者

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

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

次兄为拓拔氏后改为长孙氏

弟为达奚氏后改为奚氏

次弟为伊娄氏后改为伊氏

次弟为丘敦氏后改为丘氏

次弟为侯氏后改为亥氏

七族之兴自此始也

又命叔父之嗣曰乙旃氏后改为叔孙氏

又命疏属曰车焜氏后改为车氏

凡与帝室为十姓,百世不通婚。太和以前国之丧葬祠礼,非十族不得与也。高祖革之,各以职司从事。

神元皇帝时,余部诸姓内入者

丘穆陵氏后改为穆氏

步六孤氏后改为陆氏

贺赖氏后改为贺氏

独孤氏后改为刘氏

贺楼氏后改为楼氏

勿忸于氏后改为于氏

是连氏后改为连氏

仆阑氏后改为仆氏

若干氏后改为苟氏

拔列氏后改为梁氏

拨略氏后改为略氏

若口引氏后改为寇氏

叱罗氏后改为罗氏

普陋茹氏后改为茹氏

贺葛氏后改为葛氏

是贲氏后改为封氏

阿伏于氏后改为阿氏

可地延氏后改为延氏

阿鹿桓氏后改为鹿氏

他骆拔氏后改为骆氏

薄奚氏后改为薄氏

乌丸氏后改为桓氏

素和氏后改为和氏

吐谷浑氏依旧吐谷浑氏

胡古口引氏后改为侯氏

贺若氏依旧贺若氏

谷浑氏后改为浑氏

匹娄氏后改为娄氏

俟力伐氏后改为鲍氏

吐伏卢氏后改为卢氏

牒云氏后改为云氏

是云氏后改为是氏

叱利氏后改为利氏

副吕氏后改为副氏

那氏依旧那氏

如罗氏后改为如氏

乞扶氏后改为扶氏

阿单氏后改为单氏

俟几氏后改为几氏

贺儿氏后改为儿氏

吐奚氏后改为古氏

出连氏后改为毕氏

庾氏依旧庾氏

贺拔氏后改为何氏

叱吕氏后改为吕氏

莫那娄氏后改为莫氏

奚斗卢氏后改为索卢氏

莫芦氏后改为芦氏

出大汗氏后改为韩氏

没路真氏后改为路氏

扈地干氏后改为扈氏

莫舆氏后改为舆氏

纥干氏后改为干氏

俟伏斤氏后改为伏氏

是楼氏后改为高氏

尸突氏后改为屈氏

沓卢氏后改为沓氏

嗢石兰氏后改为石氏

解枇氏后改为解氏

奇斤氏后改为奇氏

须卜氏后改为卜氏

丘林氏后改为林氏

大莫干氏后改为合氏

绵氏后改为绵氏

盖楼氏后改为盖氏

素黎氏后改为黎氏

渴单氏后改为单氏

壹斗眷氏后改为明氏

叱门氏后改为门氏

宿六斤氏后改为宿氏

馝邗氏后改为邗氏

土难氏后改为山氏

屋引氏后改为房氏

树洛于氏后改为树氏

乙弗氏后改为乙氏

东方宇文慕容氏,即宣帝时东部此二部,最为强盛,别自有传。

南方有茂眷氏后改为茂氏

宥连氏后改为云氏

次南有纥豆陵氏后改为窦氏

侯莫陈氏后改为陈氏

库狄氏后改为狄氏

太洛稽氏后改为稽氏

柯拔氏后改为柯氏

西方尉迟氏后改为尉氏

步鹿根氏后改为步氏

破多罗氏后改为潘氏

叱干氏后改为薛氏

俟奴氏后改为俟氏

辗迟氏后改为展氏

费连氏后改为费氏

其连氏后改为綦氏

去斤氏后改为艾氏

渴侯氏后改为缑氏

叱卢氏后改为祝氏

和稽氏后改为缓氏

冤赖氏后改为就氏

嗢盆氏后改为温氏

达勃氏后改为氏

独孤浑氏后改为杜氏

凡此诸部其渠长,皆自统众,而尉迟已下不及贺兰诸部氏

北方贺兰氏后改为贺氏

郁都甄氏后改为甄氏

纥奚氏后改为嵇氏

越勒氏后改为越氏

叱奴氏后改为狼氏

渴烛浑氏后改为味氏

库褥官氏后改为库氏

鸟洛兰氏后改为兰氏

一□蒌氏后改为蒌氏

羽弗氏后改为羽氏

凡此四方诸部,岁时朝贡登。国初太祖散诸部落,始同为编民。

太和二十年春正月丁卯,诏改姓为元氏。

按《魏书高祖本纪》云云

按《续文献通。考魏道武诏以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世宗   年遣尚书于忠等,量定代人族姓。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世宗世代人犹以姓族,辞讼又使尚书于忠、尚书元匡、侍中穆诏、尚书元苌等量定之。

 按《于忠传》忠为卫尉卿,河南邑中正。诏忠与吏部尚书元晖、度支尚书元匡、河南尹元苌等推定代方姓族。

肃宗孝昌三年诏改元鉴姓

按《魏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安乐王传》安乐王长乐子诠,诠子鉴袭后,除相州刺史北讨大都督讨葛荣,仍兼尚书右仆射北道行台尚书令,与都督裴衍共救信,都鉴既庸才诸弟,粗暴见天下多事,遂谋反降附葛荣,都督源子邕与裴衍合围鉴,斩首传洛,诏改其元氏,庄帝初许复本族。

按《通鉴纲目》孝昌三年秋七月,安乐王鉴以邺叛降葛荣。八月大都督源子邕拔邺城,诛元鉴。孝武帝永熙三年,宇文泰改韩姓侯吕陵氏。王德姓乌丸氏。


姓氏起源之北魏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