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邙山景陵,我国发掘的第二座帝陵,地宫内觉察了哪些文物?

位于河南洛阳市邙山乡冢头村东邙山上的北魏宣武帝景陵,是建国以来国家发掘的第二座皇帝陵,也是我国目前挖掘开放时代最早的帝王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宣武帝,名元恪,孝文帝第二子,北魏第八代皇帝。公元499年,宣武帝继承帝位,公元515年死于洛阳,葬景陵。他在位16年,去世时年仅33岁,谥号“宣武皇帝”,庙号“世宗”,葬景陵。

1961年,宣武帝景陵被列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筹建洛阳古墓博物馆时,因选址在此陵旁,对此陵的保护提上日程。

1991年,国家有关部门采用沿墓道发掘的方式,完整保护了墓室地宫。发掘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1992年4月修复完毕并对公众开放。

宣武帝景陵是我国为数不多主动发掘的帝陵,是中国挖掘开放时代最早的帝王陵,也是极少数对公众开放地宫的帝陵。

景陵呈圆形,直径110米,高24米。地宫置于封丘之下,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的部分构成,全长56米多。

地宫门前是一对具有鲜卑族雕刻风格的石像。墓室是一座大穹顶的空间,青砖逐层砌筑。

棺床置于墓室西部,由15块方形大青石板拼成,整体为长方形。地宫内孤立的石棺,让人到阴森恐怖。

由于宣武帝景陵在宋金时代和民国年间曾遭盗掘,后复原出青瓷盘口龙柄壶、陶砚、石帐座、残石灯等十余件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