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魏征,为什么下场那么惨?

国闻杂谈


魏征活着的时候,唐玄宗对魏征非常信任和尊敬,多次给予他丰厚的奖励和高度的赞扬。

其实,魏征活着的时候,照一般的情形来看,李世民对他应该很不好才对。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魏征本来是李建成的首席谋士,曾多次建议李建成打击李世民,可以说是李世民的敌人。二是魏征追随了李世民后,多次直言敢谏,很多次都搞得李世民很没面子。

但是,魏征活着的时候,李世民偏偏从来没有打击过魏征。反而在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对魏征进行了打击。《旧唐书》记载李世民取消了自己女儿与魏征儿子的婚约。《新唐书》记载,李世民不仅取消了女儿与魏征儿子的婚约,还推倒了他为魏征写的墓碑。而魏征的家族,也因为这件事,“其家渐衰矣”。

(魏征剧照)

那么,李世民为何在魏征生前对他那么好,魏征死后,他却又做出如此凉薄的事情来呢?

咱们先来说说,为何魏征活着的时候,李世民会对他那么好。

其一,李世民为了安抚李建成旧臣。

玄武门政变发生后,李建成的那些旧臣们都惴惴不安,唯恐李世民进行清算。李世民从稳定统治的角度出发,当然不愿意把事情扩大化,引起动乱。但是,李世民却不能取得李建成旧臣们的信任。于是,李世民从魏征入手。李建成的旧臣中,魏征无疑是与李建成关系最为亲密的人。如果李世民对魏征都能容忍,其他人就都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出于这个考虑,李世民不但赦免了魏征,还封他为詹事主簿,派他去安抚李建成的旧臣们。这一招果然起到了奇效,李建成的旧臣们很快就心安了。

(长孙皇后剧照)

其二,长孙皇后对魏征的喜爱。

长孙皇后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贤后之一,李世民和她的关系非常好,很听她的话。有一次,李世民想把他与长孙皇后的女儿嫁给长孙无忌的儿子。因为特别钟爱这个女儿,因此想提高出嫁待遇。朝臣们都积极附和李世民,只有魏征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这样做,不合规矩。

李世民还没有表态,但长孙皇后知道后,对魏征大家赞赏,还专门送他礼物,表达对他的敬重之意。

这样一来,魏征就成了长孙皇后庇护的人。李世民深爱长孙皇后,因此也就对魏征非常信任了。

其三,李世民想做一个千古贤君。

李世民之所以要做贤君,一方面,是因为他要急于消除玄武门政变对他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他作为优秀政治家的眼光使然。魏征作为一个直臣,同时又是李建成的旧人,只要善待他,李世民的历史地位也就确立了。所以,无论如何,李世民一定要善待魏征。同时,作为一个头脑清醒的大臣,魏征的存在,确实对李世民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后来,李世民征伐高句丽,对国库的消耗太大,那时候李世民就说,若是魏征还活着,他一定会劝我别干这件事。

(侯君集剧照)

那么,李世民在魏征死后,为什么又要那样凉薄地对待他呢?

直接的原因,是因为侯君集谋反被处死,同时,另一个大臣杜正伦又因事被罢免。而这两个人,都是魏征向唐太宗推荐过的。还有一件事,就是魏征向唐太宗上奏,但是他把自己上奏的内容拿给史官褚遂良看。李世民认为,这是魏征希望自己的事迹能够进入史书的表现。

这三件事,因此改变了李世民对魏征的看法,认为魏征心怀奸诈,并不是一个忠直的人,因此,做了“悔婚”和“仆碑”两件事。

不过,李世民做出的“悔婚”和“仆碑”,其实还有更深层的意思。尤其是魏征在把上奏的内容给褚遂良看的时候,触动了李世民非常敏感的一根神经。因为在李世民和魏征的君臣关系中,虽然一个“敢谏”,一个“纳谏”,看起来相得益彰,实际上李世民始终处在一个不利的位置。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说的都是李世民不对,李世民做了错事,魏征给他纠正过来。这一点,李世民肯定是不爽的。

虽然李世民不爽,但是魏征活着的时候,李世民是不好打击他的。因为一打击他,就会给人一种他在打击报复的嫌疑。那他和魏征的“君臣神话”,也就大打折扣了。而当魏征去世后,这时候打击魏征,一方面魏征不可能争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努力压低魏征的历史地位。压低了魏征的历史地位,李世民的历史地位,也就抬高了。

当然了,李世民也就是打压魏征一下,最终,他又重新把魏征的碑给他树起来。这样做,不是说魏征有多好,而是表明,这是李世民给魏征的恩惠。这样一来,李世民的历史地位,就变得更高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说起魏征,大家肯定都会想到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废;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个“人”,指的就是魏征。魏征生前颇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器重,但在魏征死后,李世民竟派人掘断了魏征的墓碑,让魏征死后都不得安宁,这又是何缘故呢?

早年经历

魏征,原名为“魏徵”,字玄成,早年时期的魏征在李密帐下为官,因其写得一手好奏疏,颇得李密欣赏,认为他文采非凡。魏征曾为李密献上过能够壮大自身的十条计策,但可惜没有被李密采纳。

后来魏征跟随李密投降了李唐,但这也不能阻挡魏征那颗蠢蠢欲动的心。魏征在投降之后又转去了李神通的麾下,不久李神通被窦建德大败,魏征又改投于窦建德麾下,两年之后,窦建德又败于李唐之手。

不得不说,魏征就像古代版“柯南”,,走到哪,哪就兵败。

按照惯例,像魏征这种身份的人早就被处死了,但是这次魏征依然没有被处死,反而受到李唐太子李建成重用。不得不说,魏征眼光独到,看出李世民不甘于屈居人下。他曾经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建议李建成把李世民调走,但还没来得及实施,就爆发了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李建成、李元吉等被诛杀。李世民成了最终的大赢家。那之后,魏征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境遇呢?

效忠李世民

李世民派人将魏征带来,责问他为什么要离间他们兄弟?魏征非常直接回答道:“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李世民见魏征直言相告,认为这个人可用,便赦免了魏征,并让他担任詹事主簿。

唐贞观元年,李世民称帝,魏征的官职也随之水涨船高,官拜尚书左丞。不得不说,尽管魏征曾效忠过李建成,但李世民还是很信任他的,所谓用人不疑,大抵是这个样子的。李世民心怀大志,想要打造一个空前盛世。便重用魏征,还曾多次在床榻上召见魏征,向他询问国家大事的得失。魏征也尽心尽力的回答,直言相告。

据记载,贞观六年,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长乐公主要嫁给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冲。李世民十分疼爱这个女儿,想让她风光大嫁,便和大臣们商量说,“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嫁,礼数欲有所加。”说白了,就是想给女儿多点嫁妆。这也是人之常情,大臣们都附和,并进言说长乐公主的嫁妆可以双倍于她的姑姑永嘉长公主。但是魏征对此事却表示反对,认为这违反了礼制。李世民不太高兴,回宫之后将这件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听了之后对魏征赞不绝口,并派人赏赐了他,并传话给魏征,“听说你正直,如今见识到了,希望你保持下去,不要改变。”魏征听闻之后十分感动,而且有了长孙皇后的话,魏征更加敢于进谏。

久而久之,皇帝看见他都十分头疼,害怕魏征说他的错处。但是对魏征的信任,也是与日剧增的,还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魏征以自己患病来推辞,李世民却认为患病的魏征也可以保全太子。可见魏征恩宠之盛。

因病逝世

贞观十七年,魏征因病去世。李世民伤心异常,罢朝五天。这在当时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殊荣。李世民下诏厚葬魏征,但被魏征的妻子裴氏以魏征生平喜好简朴为由拒绝。灵柩就以一辆小车装载,李世民召集文武百官出城相送,痛哭流涕,并且亲自为魏征刻写碑文。还说下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废;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同年,李世民将魏征的画像置于凌烟阁,在二十四位功臣中,位列第三。可见李世民对魏征真是非常重视了。

但自古伴君如伴虎,谁能想到李世民竟将魏征的墓碑给掘断了。

死后断碑

这主要是因为魏征曾向李世民举荐过两个人,侯君集和杜正伦,说这两个人有做宰相的能力,应该重用他们。结果侯君集竟然造反了,李世民大怒,将其处死,又罢免了杜正伦。

转念一想,这两个人都是魏征推荐的,魏征生前有可能也参与了谋反,李世民越想越生气,就派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大概是觉得魏征沽名钓誉,不是个好人,怎么能用皇帝亲手刻写的墓碑呢!不仅如此,还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征长子的婚礼。

但魏征墓碑也没有一直断着,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自率兵征讨高句丽,损失惨重,也没能灭了高句丽。这时的李世民又想起了魏征的好处,说如果魏征在,能够劝谏我,我也不会这样了,于是又派人修好了魏征的墓碑,并且按照少牢之礼祭祀他。

自古君心难测,谁能想到李世民那么信任魏征,居然断了魏征的碑。我猜想,可能不仅仅因为侯君集谋反的案子,也有可能是因为魏征提了太多谏言,惹得李世民不高兴了,生前不好意思处罚他,毕竟李世民想要当明君,怎么能随便处罚臣子呢,所以只好在死后找个由头折腾折腾魏征,这也是有可能的。


史论纵横


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著名的谏臣。魏征去世后,李世民慨然叹曰:魏征没了,我也就失去了一面镜子。魏征的一生,始终得到了李世民的器重,在晚年时还被李世民任命为太子李承乾的老师。在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之际,李世民还和太子承乾亲自到魏征府上探望。病危之际的魏征此时还在忧国忧民,感动之余的李世民当即将和长孙皇后所生的幼女衡山公主赐婚给魏征的长子魏叔玉。



魏征死后,李世民罢朝五天,并让九品以上朝廷官员全部参加魏征的葬礼。他还欲为魏征举行豪华的葬礼,只不过由于魏征妻子认为魏征生前力倡俭朴,这样排场的葬礼并不符合魏征的生前遗愿,李世民这才作罢。为了表彰魏征的功绩,李世民将其画像位列凌烟阁,并为其亲书碑文,陪葬昭陵。

魏征死后可以说是倍极哀荣,其下场并不悲惨。但仅仅过了三个月之后,魏征的长子魏叔玉与衡山公主的婚事也黄了,李世民悔婚了。并且更严重的是李世民亲自下令推倒了魏征的墓碑。魏征已逝,到底是何事如此触怒李世民,令其推倒魏征的墓碑以泄心头之恨呢?他是如何得到李世民的器重,又为何招致李世民的忌恨呢?



魏征生于北周末年,成长于隋朝末年,时逢乱世,他的成长轨迹也因此很杂乱。他做过道士,后来又投奔了李密,做了李密的文秘。在李密归顺唐朝时,魏征也随之归唐。

魏征归唐后,又说服徐世勣和元宝藏也归顺了唐朝。但在黎阳时,魏征又被窦建德所俘。窦建德很赏识魏征的才学,任命魏征为其起居舍人。后来李世民击败了窦建德,魏征才又归唐。

魏征归唐后,太子李建成倾慕其学识,招揽魏征成为太子洗马,从此魏征就成了太子建成的心腹人马。

随着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的矛盾不断加深,魏征多次劝说李建成除掉李世民,以免后患。

但在玄武门兵变中,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射杀了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夺取了太子之位。李世民素闻魏征的才干,又将魏征纳入帐中,出任太子詹事府主簿。

李世民称帝后,魏征出任谏议大夫,从此开启了一段魏征敢犯龙颜直谏、李世民从善如流的君臣佳话。

贞观二年,魏征升任秘书监。他又出任此职后不久,就搅黄了李世民的一件好事。原来李世民看上了一位朝廷官员的女儿。当魏征得知此女已订婚别家时,就劝说李世民顾及自己的声誉打消了这个念头。谁知此女的未婚夫家怕因此累及,赶紧撇清和女方并未有婚约,李世民因此又有了想法。魏征洞若观火,上谏说男方是因为祸及自身,因此才谎称未有婚约。李世民这才作罢。

有一次,李世民欲到泰山封禅。魏征认为这样做劳民伤财,有百弊而无一利,从而极力反对。李世民最终还是听取了魏征的建议,取消了这次计划。

魏征多次当众直谏李世民,搞得李世民对他也有些发怵。有一次在玩鹞子,恰巧魏征来汇报工作。李世民怕魏征再斥责一番,就把鹞子藏在怀里,结果闷死了。

李世民对魏征的直谏,虽然有时下不来台,一时心里有些气愤,但他也明白,魏征的直谏是从国家大局出发,是功在国家的。所以李世民对魏征也很器重,贞观七年,魏征升为侍中,进入权力中枢。

贞观十年时,魏征晋光禄大夫、郑国公。直到贞观十六年时,魏征因为身体健康原因,才卸任宰相,出任太子太师。贞观十七年正月,魏征去世。此时李世民对魏征还是给予很高评价的。但在同年四月,侯君集牵涉太子李承乾谋反案,被李世民诛杀。而魏征生前曾向李世民举荐过侯君集。无独有偶,魏征举荐的另一个人杜正伦此时也牵涉此案中。魏征举荐的两个人都与太子案有关,这不禁令李世民心生疑窦。


恰巧此时,又有人反映魏征在进谏时,都要把进谏的内容告知褚遂良。褚遂良时任起居郎,记录李世民的言行。李世民认为魏征这样做,在史书上就抬高了自己。这时,李世民大为光火,认为魏征欺骗了自己。于是就解除了女儿衡山公主和魏叔玉的婚约。并且这还不解恨,李世民又下令推倒了魏征的墓碑。

不过,二年之后,李世民高句丽之战失利。李世民这时幡然醒悟,又念叨起魏征的好。他感叹如果魏征再世,一定会劝阻他这次军事行动。于是他又命人给魏征重新竖立了新碑。


岁月是一条河流


说到魏征,大家都知道他是李世民手下出了名的谏臣,他犯颜直谏得到李世民的赏识,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魏征一生中跳槽六次,换了六个老板,而且死后被抄家。

魏征生于公元580年,祖籍巨鹿郡下(现晋州市),唐朝著名的贤相,魏征辅佐李世民创立“贞观之治”的大业,有“一代名相”的美誉。

魏征的六个老板

魏征祖上是书香门第,因父母早亡,便出家为道士,隋末,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造反,于是把博学多才的魏征请来为自己出谋划策,元宝藏写给李密的信都是魏征写的,元宝藏投降李密后,魏征于是跟了李密,授任为元师府文学参军,李密降唐后,魏征又跟着唐高宗李渊混,不久浚县被夏王窦建德占领了,魏征被俘,于是便跟着窦建德干,窦建德兵败后,再次回到唐朝,成为李建成太子的洗马,玄武门之变后最终跟着自己的最后一个老板李世民混。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听说魏征以前一直劝大哥把他调到别的地方去,李世民就问魏征,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魏征说:如果太子听我的,就不会有如此下场,李世民见魏征说话直爽,赦免了他。

唐太宗对谏臣魏征很宽容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任魏征为尚书左丞,魏征任职期间,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都全部接纳,唐太宗其实很宽容,做了很多让步。

一次唐太宗的老部下濮州刺史庞相寿贪污,庞相寿被免职,于是便托人找唐太宗诉苦,说他跟着太宗南征北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于是李世民恋旧将庞相寿官复原职,魏征知道了极力反对,说这样怎么去教育别的官吏?结果李世民把下的令又收回来,搞得满朝皆知,都知道是魏征让他改的。

有次唐太宗到洛阳去,住在显仁宫,一看宫里的茶具都是旧的,而且也没有山珍海味,结果把总管给罢官了,魏征说这可不行,奢糜风气可不好,隋炀帝当年劳民伤财的开凿大运河,结果隋朝二世就灭亡了,唐太宗又把总管给叫回来。

还有次高句丽送来两个美女,魏征说不能接受,太宗觉得也对,高句丽送过来两只乌鸦,李世民天天想回去看乌鸦,若是美女,那更不想上朝了,于是唐太宗把美女退给人家。

魏征有次去找唐太宗商量事,唐太宗把玩了一个多小时的鸟放在手里,魏征说不可玩物丧志。结果一次魏征又来找太宗,唐太宗吓得,把小鸟藏到袖子里,结果鸟被捂死了。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皇太子李承乾不学无术,魏王李泰越来越受宠,朝廷内外有些流言蜚语,李世民很烦这些议论,对他们说:当今忠诚正直的大臣,没有人能与魏征比。于是便派魏征去辅佐太子,但魏征以有病为由推辞了,唐太宗却说有病也可以保全太子。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故,李世民非常伤心,为此停止朝会五天。

忠诚为何没有好下场,魏征死后凄惨

唐太宗和魏征相处融洽,太宗为魏征送葬时,在宫廷最高处远远望着魏征离去,内心非常伤感,那么魏征到底做了什么让太宗抄他家呢?

第一、 魏征作为一名贤臣,清廉、勤劳、能干这些都做到了,却没有做到不跟皇帝争后世之名,魏征把自己前后写给太宗的那些谏辞给史官褚遂良,这件事被太宗知道后非常生气,这不是想自己留千古佳话吗?太宗想魏征所有的后世之名都是皇帝我赏赐的,还跟我争千古佳话。

第二、 唐太宗知道魏征非山东武人,也不是山东贵族,所以就派他监视山东贵族和关陇集团,以此来操控诸政治集团,结果魏征越权了,犯了大忌。魏征推荐杜正伦为宰相,而杜正伦出自山东望族,后来魏征还举荐侯君集出任武将,侯君集属于关陇集团。

所以魏征有联合东西文武两大势力的嫌疑,魏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太宗不能容忍,如果这件事暴露在魏征生前,魏征也没有好下场。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侯君集与杜正伦参与李承乾企图谋反一案,唐太宗非常生气,把侯君集处死,杜正伦流放驩州(今越南)。

魏征曾向李世民推荐这两人,说他们有宰相之才,李世民怀疑魏征和他们是一伙的,本来答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魏征长子的,后来出尔反尔取消婚约了,人都说君无戏言,想想太宗有多气吧。后来还跑去把魏征的碑给推翻了,太宗想亲扑其碑,让你死不瞑目。


小龙谈历史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魏征的下场居然很惨?俺就问题主你一个问题,你那个鼻孔瞅出来?要么您这眼珠子搁那简直就是一摆设,要么就是被那些个不经过脑壳的文章给骗了。

魏征和唐太宗李世民,这就是一对千古绝配。魏征要不是落李世民的手上,搁谁手上早就把他那大脑壳给剁了。也就是李世民能忍魏征那臭脾气,魏征说那话就跟那锥子直接搁你心口上捅,捅不死你他就不是魏征,李世民不被气的火冒三丈瞪着俩眼珠子还得憋着,他就不是李世民。

李世民怕魏征

话说虽然李世民是皇帝,但每回瞅见这魏征心里头就犯怵,怕的不行!当然这个怕不是咱一般人认为的害怕,而是每回魏征都能抓这李世民的小辫子往死里整,气的李世民好几次都想要了魏征的小命。但气过了头,还得捏着鼻子认了。因为每回这老小子都能说道点子上,所以李世民有点怕魏征。

咱举个例子,大家伙体会一下。

话说有一次,李世民手底下人给他整了一只羽毛特好看的小鸟,而且那小样的叫声那叫个水灵,喜欢的紧。回头他正斗那小鸟玩的时候,魏征这老小子不知道打那窜出来,这就要求觐见。

见就见吧,答应完了,李世民瞅了瞅手里的小鸟,一拍脑壳:“完犊子了!这小鸟要是让魏征瞅见了,今天咱就别想过舒坦了!”

可眼瞅这魏征就要进来了,这一家伙也没地搁,这一着急李世民干脆就将这小鸟搁袖筒里了。

魏征那是有名的耳朵眼贼,眼睛珠子毒,瞅了几眼李世民他就知道,李世民刚刚干了啥。这不正事聊完了,这魏征就没下去,就这么罗里吧嗦的整了半天和李世民唠嗑。

李世民心里憋屈啊,心说:“这老货,今个咋这么缺心眼啊,平常也不见这么啰嗦,干哈呢?”

得,这一聊就是老半天。

等到魏征下去了,李世民把那小鸟搁袖筒里掏出来一瞅,气的脸也绿了,咋回事呢?这小鸟已经给憋死了。

“这个糟老头坏的很!俺说咋老是和俺提玩物丧志,玩物丧志!你家皇帝就不能玩会!你个山羊鼻子老驴脸!”

好吧,李世民也就只能图个嘴快骂骂,回头该干啥还干啥,这事也就过去了!

魏征死以后

您说谁家皇帝能这么被当臣子的气,这气要是给整多了,皇帝就会拿刀子捅你来撒气了。可李世民这辈子都没这么干过,人家魏征是病死的。病死的时候,李世民那叫个急,太医可劲的往魏征的家里送,那万年老山参跟那不要钱的大萝卜一样搁魏征家里边丢,最后也没有把魏征的小命给掉回来。

所以这两人的感情就是摆在那的。

这辈子魏征给李世民上谏二百多条,每一条李世民都是全盘接受。有的时候李世民生病了,都会将魏征叫到眼跟前询问自己的得失。

当魏征死了之后,李世民就为这事罢朝五天,历史上有几个皇帝能为大臣这么干,没有几个的,这就是一殊荣。

当李世民想要厚葬魏征。魏征的妻子阻拦:“俺家这糟老头一辈子简洁习惯了,这豪华的墓葬和他不搭!”就这么给拒绝了。

魏征出殡只用小车拉着棺椁,李世民招来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且亲自刻书碑文,成为了昭陵的陪葬墓,而且死后入凌烟阁,成为二十四功臣之一。话说魏征开头的时候一直都是李世民的敌人,太子李建成在的时候辅佐的是他李建成,一开头就想尽办法弄死李世民。最后还是入了凌烟阁成为二十四功臣之一,您就可以知道魏征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分量。

话说了这么多,那么题主的问题呢?这事不能叫惨。

那是因为魏征死了以后,他举荐的俩人一个是杜正伦另一个是侯君集,说这俩人都有宰相的才能。话说这俩人才能是有的,但这俩人都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谋反的漩涡里头。

这一家伙把个李世民气的,干事就不经过大脑了,把这俩人收拾了以后,回头就想起了举荐人魏征。但这个时候李世民还忍着,但这事他已经开始怀疑魏征是不是太子党一系的,魏征是不是也参与了谋反这件事。

但仅仅是怀疑,没有更进一步的动作,比较老搭档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人都死了!

后面又发生了一件事,李世民就压不住火了。说有一天李世民跑到记录史料的地溜达,那负责记录的史官就说,魏征把以前他给李世民的谏言给他看过。

得,就这么一句话就捅了篓子了,加上之前的事,李世民彻底的爆发了。咋?你把国家机密给其他人看,这是要干嘛?造反吗?

所以回头李世民就把下嫁自家闺女的事,也就是公主下嫁给魏征家里的事,就给否了,顺手还把魏征的墓碑给推倒了,那叫个怒向胆中生。

就这么个事,话说李世民也就干了这么两件事。这要是一般人,那坟头也得刨了,尸体也得挖出来,搁家里的老婆孩子也得跟着遭罪。但也仅仅就这样,弄了这么两件事,人家老婆孩子也没有被波及,您咋就说惨呢?

而且,在李世民怼高丽之后,这事弄了个失败,回头他就琢磨这事,这弄的劳师动众不说还劳民伤财,结果还没弄个好。他这就想起魏征的好了。

“这老魏啊!这糟老头子要是在的话,这事他一准反对,他一反对,俺一准就停了,这事也就不会出了!”

李世民这心里又嘎嘣嘎嘣的痛,这又把魏征那石碑给竖了起来,还整了个立碑仪式,这就告诉世人他错了。

而且整件事对魏征的家族没有啥影响,人家四个儿子还好好的活着,大小子继承了魏征那郑国公的头衔,最后坐上了和魏征一样的官位光禄大夫,其他的三大小子官也不小,你怎么就说人家魏征惨了,这不是胡说吗?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题主所问的“一代名相魏征,为什么下场那么惨”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周星驰在《唐伯虎点秋香》电影中的台词:

唐伯虎欲进华府,假装卖身葬父,此时来了另一位卖身葬全家的也想进华府,于是两人在华府门口比惨。石榴姐问唐伯虎:“你有什么比他更惨的,快说出来啊?”

唐伯虎说:“我……这……你看我这几天没有剪指甲,里面全是黑泥,难道这还不够惨吗?”

魏征的惨从何来?

魏征在归顺李世民之前都不怎么被重视,瓦岗的李密不采纳他的建议,太子李建成也不听他的劝告,完全是一种怀才不遇的状态。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总会被人发现。但要把才华展现出来,就必须要有一个知遇之人,李世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后,质问魏征当初为什么要向李建成提出把自己调到外地的建议,魏征还昂首挺胸地说:“太子要听了我的话,今日也不至于如此!”

李世民看魏征可以啊,丝毫没有害怕的意思,而且确实也是一位有能力的人,于是就把给他安排了詹事主簿的工作。

魏征跟了李世民可谓是如鱼得水,他以帝师的身份时刻提醒着李世民,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他所提的建议基本上都被李世民采纳,而且给他的封赏也不少。甚至民间传说,魏征不但被人间的皇帝重用,还被玉皇太帝聘为“监斩官”。(以下为民间故事)


传说贞观年间,长安干旱无雨,龙王变成凡人来到民间视察,在路边遇到一位算命先生,便想戏弄一番。他问算命先生什么时候会下雨?下多少?算命先生都给算出来了,龙王开心了,因为下雨是龙王说了算,于是就要打赌,想砸算命先生的招牌。

戏弄完算命先生后,龙王开心的回家了,他前脚刚踏进龙宫,玉帝的传旨童子就到了,要求龙王降雨,降雨日期和雨量与算命先生说的完全一样!龙王傻了,这下玩大了,为了保住面子,龙王把雨量改了,因此而抗了玉帝的旨意。

玉帝非常生气,决定要把龙王的头砍下来!龙王听到要斩自己的消息非常害怕,他跑到李世民面前喊救命。李世民纳闷了:“玉帝的事我管不了啊?你找我有什么用?”

龙王说:“玉帝安排的监斩官是魏征,只要你在斩我的那个时辰拖住魏征,我就能活命。”

李世民答应了,到了要斩龙王的时候,他就找魏征下棋,这样魏征就脱不了身。谁知魏征趴在棋盘上睡了,在梦中把龙王给斩了!


魏征就是这样一位大臣,深受唐王李世民的重视,而且病死后还追赠其谥号,送葬的时候李世民召来文武百官一起相送,还亲手刻了碑文。魏征的一生真的不惨!

结束语

魏征死后,因为侯君集和杜正伦谋反事件而牵涉到他,李世民下旨砸了魏征的墓碑,还解除了魏征长子魏叔玉与新城公主的婚约。不过事后李世民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点过激,又重新给魏征立了新的墓碑。

魏征的下场一点都不惨,反而是有个很好的善终。


水煮汗青


魏征的下场都算惨的话,那长孙无忌、李善长、李斯等算什么?岂不是惨不忍睹了。

魏征的结局已算是人臣中比较好的啦,虽说不上顶尖的,但也算是上等的了。想想看,能在去世的2年后,依然让李世民说出“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这样的话,魏征的结局能差吗?



虽然在魏征死后的那一年,因他举荐的侯君集、杜正伦两人涉嫌谋反,导致李世民对他有所怀疑,怀疑魏征是侯君集一党的,从而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并推倒了他为魏征所立的纪念碑。

先不说,李世民做的也就仅限于此,对于魏征死后所追赠的司空、相州都督,“文贞”的谥号,及入凌烟阁等这些封赏都没取消。且在第二年,李世民就重新为他立了纪念碑,还让人以少牢之礼祭祀他。



要知道“少牢”可是只有诸侯、卿大夫才能享用的祭祀规格,仅次于帝王用于祭祀社稷的“太牢”,从中可以看出李世民对魏征后来并无记恨之心,而是实实在在的厚待。

所以从种种迹象可以看出,魏征的下场并不惨,相反李世民对他也是厚待的,对他的后世子孙也是不错的,他的儿子魏叔玉后来就坐上了光禄少卿这样的高官。



其实当年李世民之所以会取消婚约,之所以会推倒魏征的墓碑,完全就是一时之气巴了。他不敢相信自己最为信赖的魏征,会与侯君集等人反他,会跟那些乱党是一伙的,所以他很愤怒,也很气恼,于是一起之下就做出了如上所说的那等作为。

而后李世民在证实魏征与此时无关后,不久他就立刻醒悟,为魏征查新立碑,因示恩宠。



如李世民自己所说:“贞观之后,尽心於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就是李世民如此欣赏的魏征,他的结局就注定不会悲惨,而魏征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注定他将名垂青史。

正如李世民给予魏征的谥号“文贞”,“魏徵以王道佐时近“文”,爱君忘身近“贞”,二者并优,废一莫可,故曰文贞。”,如此忠心的魏征,又拥有如此功劳的魏征,辅佐李世民治理出了“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魏征又岂能得不到好下场呢?



再者李世民可是千古仁君,“善待功臣,虚心纳谏”这是李世民最大的优点,纵观李世民的一生,他从未无理由,或以“莫须有”的理由去杀害跟随自己的功臣,对于那些因直谏从冒犯他的臣子,他也一概不予追究。所以就是这样的李世民,他又怎么不善待那样忠心的魏征呢?


澳古说历史


不知道题目中所说的下场惨是不是指死后墓碑被推倒吗?


在我看来魏征生前位极人臣、荣华享尽,死后哀荣备极、位列凌烟阁,虽墓碑被李世民推倒,但是后来李世民又下令重立,一代名相魏征的下场并不惨!

魏征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谏臣,一生多次因劝谏触怒皇帝,有时候劝谏甚至不顾皇帝体面,唾沫星子飞到李世民脸上,好在李世民是一位大度的皇帝,知错能改,一直把魏征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来衡量自己的得失!

但李世民再有容人之量,他也是个凡人,难免心中不悦,这股子气终于在魏征死后发作出来。



魏征死后不久,侯君集因谋反罪被处死,杜正伦被流放,李世民就想起来魏征曾推荐这俩人,心中犯起嘀咕,“这几个家伙是不是在搞团团伙伙啊”,越想越气,越气越不爽,于是乎把亲自刻字的魏征的墓碑推倒了!

唐太宗李世民估计当时急火烧心,气的是火冒三丈,才做出这么极端的举动来,气顺之后,估计李世民又后悔了,但又不好意思直说,后来在一年多以后借着大胜高句丽的机会,下令重修魏征墓碑,算是侧面承认了自己的失误!


公子皇铘


名相魏征怎么惨了?笔者可不敢认同这个观点。他除了死后被唐太宗李世民怀疑生前党结营私推倒了坟墓,凄凉悲惨了一点,其他时候都是还不错的。况且,过了两年后,唐太宗李世民又重新把他的坟墓给立了起来,作为纪念。因此,笔者认为魏征总体上来说还是说得过去的。




就笔者认为,魏征就是一个敢怒敢言、任性妄为的文人。有人说,魏征如果不是幸运遇到了唐太宗,恐怕死一百次也有多了。笔者想想这话也确实不假。因为古往今来,说话中听、处事圆滑大方、待人八面玲珑等等这些能力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些能力能够让一个人在众人包围之内吃得开,混得好。

显而易见,直肠子的魏征并不是这样的人,他有着文人的清高和高素质,秉公处事,在知情识趣和人情世故方面洞察力稍微有点弱。就连他的头儿唐太宗李世民也时常被他气得不行,找身边人倾诉心事,哈哈哈。因此,从这一点来看,魏征过得并不惨,尽管他是李世民的下属,奈何他说的东西都在理,让李世民不得不迁就他,不得不思考斟酌他的话,再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可行性,是否可以依此行事。笔者甚是佩服这个哥们,他看不过眼的东西就要说出来,结果他的头儿还怕他,到最后还“越作越吃得开”,因为他的头儿会在仔细思考之后,认真采纳他的意见和谏言。



《旧唐书》中如是记载魏征的出身:“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父母早亡的他在贫困寒酸中长大,却心怀天下,胸怀大志,最终选择成为一名纵横家。他先是遇到了李密,可惜的是李密“有眼不识泰山”,没有重用他。幸好壮志未酬的他还是遇到了能够心怀天下、虚心纳谏的明君――李世民。

值得一提的是,魏征死后,李世民因为怀疑他生前想造反而推倒他的墓碑,后来又重新把墓碑立起来纪念。这说明了李世民对魏征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君臣之情,而是肝胆相照的挚友深情。因为李世民以为自己曾经错把真情厚付,所以惩罚也更加严厉了很多,硬是做出让死人不得安宁之事――破坏了他的坟墓。

据传,在太极宫中的凌云阁里存放了魏征的画像,李世民在魏征死后还常常去那里睹物思人,甚至是感人涕泪地做了一首诗:劲条逢霜摧美质,台兴失位夭良臣。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余形无复人。贞观末年,唐太宗亲征辽东,战乱不断,当得班师回朝后,唐太宗曾惆怅的说:“如果魏征还活着,我会有这一趟辽东之行吗?”

就以上来说,笔者并不认为魏征下场凄惨,他直来直去,忠心劝谏,并没有终此一生怀才不遇,反倒被李世民当作是忠臣和挚友来对待,而且在死后还被李世民念念不忘,他这样的人才也名垂千古,流芳百世,怎么就下场凄惨了呢?


瀚海说史


魏徵,唐朝时期著名的宰相,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死后入凌烟阁。

魏徵在贞观十七年的时候去世,不能说魏徵的结局很惨,魏徵的结局还是很好的,魏徵死后,当时李世民还准备大葬魏徵的,李世民还为此废朝五天,来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而且李世民还召集百官为魏徵出城相送,魏徵的碑文还是李世民亲自刻书的。这样的死后待遇,在整个历史上也是少见的。所以怎么能说魏徵的下场很惨呢?

要说魏徵的下场很惨,只能说是魏徵死后,李世民后来把魏徵的碑都给砸断了。但是后来李世民又给魏徵修碑了。为什么李世民砸了魏徵的碑又给他修呢?

首先来说李世民要砸魏徵的碑,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侯君集造反,李世民时期侯君集参与到了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侯君集一族被处理,还有杜正伦,但是杜正伦只是被流放,不过这两个人都是魏徵推荐给李世民的,而且还说侯君集有宰相之才。侯君集的造反,也让李世民把怒气迁到了魏徵的身上,但是这个时候魏徵已经死了。其次来说就是把李世民的一些史料给史官了,最为关键的就是玄武门之变,魏徵一开始是在李建成的手下的,当时也是多次劝李建成把李世民调离京城,甚至是杀掉李世民。可以看到后世对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多是同情,被迫进行的,这些都是李世民经过处理了史料。但是当时魏徵却把一些劝谏李世民的史料给了史官褚遂良。李世民也是相当的生气。

当然这些其实都是李世民的一时怒气,而且魏徵在世的时候多次直言相劝李世民,给李世民受了很多气,李世民也许只是想发泄一下把魏徵的碑砸了,但是清醒之后的李世民还是对魏徵很好的,但是他毕竟是一国之君,需要一个台阶下,在李世民征高句丽失败之后于是就说如果有魏徵在就不会有这次的失败了,于是下令又修葺了魏徵的碑。不得不承认,李世民作为一国之君,能够有如此的肚量,还是很不容易的。历史上也是很难再找见像李世民这样的君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