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评价魏征?

天際識歸舟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魏征以进谏为天职,总是担心君王没有尧、舜之心胸,魏征死后,唐朝那么多大臣没有敢如其进言之人,为贞观之治的出现贡献力量颇多。魏征能够以仁义为本心,制止君王的不当之举,实属难能可贵。魏征具有经国济世之才,不卑不亢,宁折不弯具有超高的胆识,面对君主的怒气神色不移。比之汉朝刘向、魏朝徐邈、晋朝山涛都更强,魏征可与皋陶、伊尹、周公、诸葛亮、等媲美,实是贞观朝直谏者的第一人。




古地出土


【原创】世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曾伤心的说了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中的“人”,说的就是魏征。李世民和魏征二人,那可是历史上君臣的楷模,留下了一个千古美谈。可是,历史是那么“污血”:谁也想不到会上演一出惊人的“反转剧”——魏征死后不久,“伤心的”李世民就把魏征的墓碑都砸了……

魏征(公元580~643年),字玄成河北人氏,原为太子李建成门下的幕宾。“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俘获,李世民亲自审问:“你为什么处处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与我作对?”,魏征神态自若的答道:“太子要是听我的,就不会有今天了。”李世民感其忠义,非但没有降罪,反而委以重任。

登基后的唐太宗有想法:毕竟了,抢来的皇位名声不好听。所以想把国家治理好,努力打造出一个太平盛世的大唐王朝,让世人看看,自己是个有能力的好人、好皇帝。要治理好国家,当然离不了文臣谋士,在这个历史背景下魏征就隆重登场了。

举两个小例子:

有一次,唐太宗有一点膨胀了,想做一件彪炳史册的大事:到泰山祭天封禅,彰显自己的丰功伟业。魏征严正指出:自隋末以来,连年战乱,到目前为止,战争的创伤还没有恢复,劳民伤财,不计民生,隋朝怎样灭亡的?李世民听了,取消了祭天封禅计划。

还有一次,唐太宗想大规模征兵,魏征强烈反对:“这事如同抽水捕鱼,把水抽干,可以得到很多鱼,明年没鱼了,怎么办?壮丁都去应征,没有了劳动力,田地荒芜,税赋无源,国库就会空虚……”一席话阻止了唐太宗穷兵黩武的念头。

在李世民心中:魏征是一个胆识过人的旷世人才,认为他所做做的一切都是为国家好,对他非常信任。

公元643年魏征死了,李世民很伤心。不久发生了一起“政治案件”,给唐太宗留下了阴影。一个叫侯君集的人参与谋反,这个侯君集正是魏征生前举荐的。在审理挖掘过程中,又发现魏征私自把给唐太宗的条陈谏言,交给史官记录在册。唐太宗那个恼啊,原来你魏征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想在青史留名啊!为了留名,利用谏言,沽名钓誉,给了我多少难堪,还让我做了你的大大的配角。于是发生了砸墓碑的那一幕。

一代名相魏征,确实有才。集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于一身,且性情耿直。为唐太宗出谋划策,不怕触犯皇权龙威,据史书记载劝谏了200多次。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纵然魏征有一点私欲,想青史留美名,这也不为过吧?总比那遗臭万年的要好的多,是不是?


天中照心


魏征为两朝员老,以忠贞为本,敢于说真话,最初险些被李世民杀头,重大臣求情才幸免。后为大唐朝军师,立下了汗马功劳!





出点作品


提到李世民,大家脑海中就会立即联想到,这是封建王朝中难得一见的明君,并且所治理的国家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贞观之治,大唐盛世,君临天下。

然而,李世民为了皇位却展现出残暴的一面。李世民于武德九年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残忍杀害了兄长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这才当上皇帝。即位后,李世民根基不稳,因为杀兄一事广受外人诟病,为了能留下一个好名声,李世民于是容忍魏征,善于纳谏,这样就把之前所做的事给掩盖了。

不过,魏征能够被容忍,却也是李世民最想杀的一个人。想当初,魏征是跟随太子李建成的,为其洗马,待遇丰厚。看到李世民的功绩比太子大,于是建议太子把李世民安排到别处。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派人带问魏征:为什么离间我们两兄弟?魏征回答道,如果太子听我的话照做,就没有今天这个结果了。李世民见魏征说话爽快,毫不避讳,于是就赦免了他,并任用他为詹事主簿。

其实在李世民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魏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有人说,如果没有魏征,李世民就有可能成为第二个隋炀帝。同为弑亲夺权,同为少年英主,隋炀帝更是开凿了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然而这些都没有换来千古盛名,而是被贴上了荒淫无道、亡国暴君的标签。

那么,为什么李世民就受世人敬仰,而隋炀帝却背负骂名,将国家断送?这就要从李世民最受人推崇的知人善用、纳谏如流说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非魏征莫属。据史载,魏征对李世民上谏多达50次,呈送奏疏11件,言辞之恳切,次数之多,都是其他大臣比不了的。

李世民即位不久,面对摇摇欲坠的破碎河山,向身边的魏征问道:天下这般支离破碎,如何治理才能安定啊?魏征说了三句话:爱惜民力,为君自爱,从善如流。爱惜民力就是让李世民体恤百姓。唐立之初,百废待兴,因隋炀帝大造宫殿而导致的人心慌慌,生产力已经大大下降,所以要体恤百姓,让老百姓们安心生产,此为治国第一步的必然之选。

为君自爱,就是让李世民克制自己,廉明自爱,如果自己身子不正,影子就会歪斜,同理,只要自己明智,手下的群臣自然就不会有奸佞之污。从善如流,就是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

自从采纳了魏征这三句话,李世民一步一步走上了廉明治国的道路。在多次走偏的时候,都是魏征及时规劝,有时甚至犯颜进谏,差点被李世民处死。

贞观17年,魏征病死,李世民废朝五天,非常伤心。李世民后来说道: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现在魏征逝去,我就少了一面镜子啊!


跪射俑


对魏征,一个从传说与历史记载的一个人,只能从仿间故事传说中道听途说,但那是为了反映李世民是个明君的,用魏征之名反衬李世民,可信度并不绝对高

通过故事事迹,知道魏征是个贤士,不惧权威,刚直不阿,但只能说明他运气好,遇上了正需要沽名正身的李皇帝,如果在朱元璋身边断是得瑟不起的,也不可能等到死后再遭受惩罚。

官场无凡人,能做到为官一任,造福四名百姓自可称为好官,而投上级所好,搏自身名誉士途,或做义正言辞状,或唯唯喏喏摇尾状,其实也与常人无异吧


朱红杰490


古今第一谏臣,忠心可昭日月!


黄金谷901


魏征,别称:魏百策,字玄成,是唐朝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现在被称为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创建出“贞观之治”的大业,真乃“一代名相”。


古代冷知识


才华横溢、刚正不阿、得意天命、关键在于、世民当镜!🤡🤡🤡🏹


梦想世慈善总会双勇


修身,齐家,治国(当政治家)。


boshidie


做了一个臣子的份内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