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传舜,禅让制的背后是什么?

舜,平民之子,父亲叫瞽(gu)叟(意思就是瞎老头),母亲早死,后母厌恶他,后母生的儿子叫象,也经常欺负舜。

据史书记载,象和后母经常针对尧,并且联合昏聩的瞽叟。有一次,瞽叟让舜修粮仓的房顶,当舜爬到房顶的时候,他就放起火了,并且把梯子抽走了,于是舜拿着两个遮阳的斗笠帽当作翅膀从房顶飞了下来,而且一点伤都没受。

还有一次,瞽叟让舜去淘井,等舜跳下井时,他便开始从上往下砸石头,想把舜活埋了,可是舜却在井道旁边开了井道,又溜回了地面,而且在面对象和瞽叟的时候依然和平常一样恭敬宽厚,于是人们都称赞舜的贤明。

当尧苦寻贤才的时候,人们竞相推荐舜,经过多番考察,尧也认为舜太贤明了,就把国家交给了舜,并且把自己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这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禅让。


尧传舜,禅让制的背后是什么?

尧传舜,禅让制的背后是什么?

尧传舜,禅让制的背后是什么?


故事很完美,完美到后世很多人都不相信其中的虚伪,即使有人看出来了,也不愿意去点破,毕竟这太完美了,这禅让里面充满了儒家对于仁君的一切道德要求。可是事实呢?

舜是很虚伪的,但是虚伪是他必须做的,因为他有抱负和野心,他不甘心永远被家里面这群人欺侮,也不想被外人嘲笑和戏弄。

先看第一个故事,很简单,只要你是个正常人,自己可以试试,拿上两个斗笠做翅膀,从二楼跳下去就知道了。成年人的体重也就一百六十斤左右,受地心引力影响,需要有多大的翅膀才能在20米的低空起飞,况且舜家的房子不见得超过10米高。

再说第二个故事,正常的井有多深,假使当时的地下水位比现在高,也需要打五米的深度吧,从井底打洞向上爬,这不太现实吧,就算舜的动作太快,也不至于快到在瞽叟仍石头的时候,就把井道旁边弄出来了一个可以藏人的洞穴吧,就算是他事先知道了,但是他也需要时间,以瞽叟他们的智商总不会把这么简单的一个坑人计策商量两天吧,八成是想到了就做,就算提前到前一天晚上,这时间也不够啊。


尧传舜,禅让制的背后是什么?

尧传舜,禅让制的背后是什么?

尧传舜,禅让制的背后是什么?


所以说,舜的故事,就是作秀,这场作秀最开始是做给外人看的,让外人先由嘲笑转为诧异,再由诧异转为惊叹,最后大家都认为他不是普通人。

如果只是这样,他以后或许会被官员赏识,进入仕途,做一个从底层一级一级往上爬的官僚,可是,舜的运气是不错的。尧恰巧生了个不合心意的儿子,又恰巧要在民间选贤治国,于是,舜成功了。

舜继位后,与民养息,安定天下,世人都称赞他的贤明,可是讽刺的是,《史记 五帝本纪》有这么一句,“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可见,尧提拔了舜,而舜在得势后,逼退了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