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簡歷到拿offer,我是怎麼在北京十天時間裡得到心儀工作的?

從投簡歷到拿offer,我是怎麼在北京十天時間裡得到心儀工作的?


麻 寧 說

上篇推送我們分享了給剛畢業來京工作的表妹的10條肺腑之言(點擊鏈接即可閱讀☞95後新“社會人兒”表妹向我提了10個問題,肺腑之言都在這裡了……),後臺上當然有同學對錶妹的求職經歷感興趣了。所以今天的推送,是上次的“姐妹篇”(這可真是“姐妹篇”,上篇的作者是姐姐,這篇的作者是妹妹)。我邀請到了表妹跟大家覆盤一下她的經歷和心得。

以下,enjoy:



其實我本來是打算讀PhD的,找工作最開始沒有在我的計劃裡。

但是proposal這種事講究一個緣法,很多事情沒搞清楚,proposal也寫不明白。參加畢業典禮回來蹉跎了小半年,一直在家待著也不大容易迸發靈感,眼看著老爸老媽對我這種狀態已經忍無可忍了,所以我才決定先工作看看。

從投簡歷到拿offer,我是怎麼在北京十天時間裡得到心儀工作的?

投遞簡歷

起初我對自己能找到什麼樣的工作完全沒有預期。不大有競爭力的本科(河南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和名氣不是很響亮的海外碩士(英國萊斯特大學),再加上一片空白的工作經驗,我自己做簡歷的時候都覺得拿不出手。好在去英國留學之前,老姐(對,就是你們羨慕的那個“別人家的表姐”)安排我做了一段時間兼職+實習的公眾號運營,才讓我總算是有個能稍微提一提的履歷(畢竟“麻範兒”公眾號現在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啦)。

從投簡歷到拿offer,我是怎麼在北京十天時間裡得到心儀工作的?

投簡歷的時候我大概圈定了兩個方向,一個是跟我熱愛專業密切相關的文化產業,另一個是在我遊學過程中解鎖的新愛好旅遊行業。選擇這兩個方向也是有據可循的,選擇文化產業是因為我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和長期的業態觀察,相比起非專業研究的求職者來說更有優勢,即便我工作幾年之後想繼續讀博也可以有一線數據可以收集到。

而選擇旅遊行業,一方面是我發現我對旅行的興趣日益濃厚;另一方面是有關旅行的一些附加技能,比如攝影和計調(旅行行業專業術語,大致就是時間庫存線路等等這些安排),我都有一些瞭解;當然最重要的是我的旅行經歷可以加分。


從投簡歷到拿offer,我是怎麼在北京十天時間裡得到心儀工作的?


從投簡歷到拿offer,我是怎麼在北京十天時間裡得到心儀工作的?


從投簡歷到拿offer,我是怎麼在北京十天時間裡得到心儀工作的?


從投簡歷到拿offer,我是怎麼在北京十天時間裡得到心儀工作的?

在旅途中拍的一些照片~

當時幾乎所有我能想到和看到的JD相符的公司我都有投,但其實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想看看什麼樣的公司會想讓我去面試看看。

差不多投完簡歷前三天,有意向約我面試的公司就都聯繫過我了,一共有七家公司。特別有趣的是,其實我並沒有特別留意找北京的工作,但是約我面試公司有六家都在北京。然後我就帶了一個月的生活物資到北京面試。

剛剛開始有公司約面試的時候我就準備了一個工作日誌本,專門把有面試的時間和公司標註在同一張月曆裡面,看得非常分明。雖然在手機添加日程更簡便,但是我喜歡每次翻開紙張的儀式感。

從投簡歷到拿offer,我是怎麼在北京十天時間裡得到心儀工作的?

我的工作日誌本

面試準備

在面試之前我也做了一下準備,比如面試的一些套路啊乾貨啊什麼的。但是在實際的面試過程中我發現其實不需要死記硬背掌握什麼套路或者乾貨,最好的應對面試的辦法就是放低身段虛心學習,然後把自己放在所面公司的整個就職環境下就可以了。

我面的一家公司HR問了許多問題,比如上級跟你想法不一樣怎麼辦,你對kpi怎麼看,kpi會讓你有壓力嗎,你怎麼緩解壓力,你考慮過服務於推廣目的的寫作跟你的職業理想之間的差距嗎?等等等等。

從投簡歷到拿offer,我是怎麼在北京十天時間裡得到心儀工作的?

我覺得回答這些問題有幾個原則,首先就是表現出你是一個有個性有想法的人,但是你願意聽取意見而且並不會過分堅持己見;其次就是你能心態平和地看待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和壓力,並且有自己的方式去化解它;然後是你對自身所處的位置能否正確看待。在HR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其實已經非常有指向性,換位思考一下你想要什麼樣的員工,就知道該怎麼回答啦。


面試經歷

我所有的面試在到北京的第二天拉開序幕。

第一家公司是一家文化諮詢公司。這家公司在文化產業界還蠻有權威性的,我讀本科的時候老師就會在課堂舉例提到它,所以去面試的時候我是滿懷敬畏。剛到北京總是拿捏不好時間,面試約在10點,我九點半多一點就到了。敲門進去前臺小姐姐把我領到一個小會議室就開始面試,後來我才知道她就是HR。

根據我作為一個菜鳥的面試經驗,HR的問題和問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這家公司的規模和組織架構。比如這家公司的HR問我的問題包括,我研究生都學什麼課,暫時住在哪裡以及情感狀況等等,同樣有類似提問結構的還有另外一家旅行定製公司。

結合我後續的觀察,一般這樣提問的公司大多有比較清晰穩定的組織結構。面我的HR還有另外一種問法,比如我期望的薪資,或者我怎麼排解壓力,怎麼看待和上司之間的溝通不暢。我自己覺得這樣關注員工就職體驗的公司會有更寬鬆的氛圍和更自由的環境。

從投簡歷到拿offer,我是怎麼在北京十天時間裡得到心儀工作的?

因為投簡歷的時候我採取的是海投策略,換句話說主要目的在於“測試商業價值”,所以在我心儀的另外兩家公司面試之前我也面了一些不同行業的別的公司。坦白來講,即便是對沒有工作經驗的小白來說,面試時也需要最基本的對行業和公司的瞭解。比如我去面的一家有落戶指標的保險公司,因為我沒有工作經驗並且對保險行業不瞭解,在一面的時候他們就拒了我。

放在最後面試的是我最感興趣的兩家公司啦(以下簡稱“A公司”和“B公司”)。我對這兩家公司都算是比較瞭解(老姐又給我突擊補了一些課),雖然不能算深度用戶但是有長期觀察的,而且這兩家的具體職位都是旅遊類公司的新媒體運營,可以說是非常符合我圈定的求職方向。這兩家公司面試過程中提的問題非常有代表性,接下來我就來分析一下。

A公司的第一輪面試並不複雜,首先是HR簡單介紹了一下公司的福利和薪資待遇這方面情況,然後是部門主管來面,具體問題包括對該公司正在運營的新媒體有什麼建議,實習過程中的具體工作和細節等等。

面試完還有一份複試題需要答,這份複試題有三道,第一道是根據某篇文章構思十個不同的題目,目的是提升打開率和轉發率;第二道是根據給定的話題擬定三個選題並闡述撰寫內容以及如何引導;最後一道是根據某個具體產品按照公司調性寫一篇完整文案。

這三道題非常好地體現出公司做新媒體的思路。乍一看這些複試題其實並不簡單,但是如果對這家公司或者對新媒體有比較多瞭解的話,把自己代入到那個氛圍裡去就會遊刃有餘了。

從投簡歷到拿offer,我是怎麼在北京十天時間裡得到心儀工作的?

B公司比A公司平臺更大,我所應聘的職位設立在商城部,因此和A公司以閱讀量作為kpi相比,B公司更看重“帶貨”能力。這一點在部門主管面試我的時候就清晰體現了,業務部分我被面到的問題主要就是怎麼去推廣和宣傳產品,用什麼思路把產品賣出去。

在這一點上我必須要說應屆生是非常吃虧的,畢竟沒有工作經驗,換句話說就是沒有變現意識。在我身上就非常清晰地體現了這一點,作為一個新媒體從業者,想寫而寫是一種不正確的觀念,微觀寫作必須樹立在宏觀目標的基礎上才能做好新媒體。

雖然面試過程中關於營銷的部分我自己都覺得回答有欠缺,但是我留學期間豐富的旅行經歷可以扳回一城。入職之後跟leader聊天的過程中我無意間得知,我附加在簡歷上的文字和攝影作品也是促使我被錄取的重要原因。

在簡歷上附加作品這條經歷還是老姐提醒我的,我的工作日誌本上清楚地寫著當時老姐提的簡歷修改意見,第一條是簡歷上面需要有郵箱,然後英文需要有中文標註,第二條就是最好附上作品。對於文字創意工作者來說作品應該算是非常必要的了。

Offer 選擇

我面試的七家公司裡面,最後有四家給了我offer,還有兩家進行到複試,但是我已經拿到滿意的offer就放棄了。對於這個結果我還算比較滿意,特別是有我重點圈定的幾家公司都有給我offer。接下來的環節就是offer的選擇和婉拒環節了。

我收到四個offer裡面有一家不在北京,在仔細權衡了一番之後,我覺得北京更值得一些,所以婉拒了這家不在北京的公司。可能,要不要在北上廣就業是個很重大的決定,昂貴的生活成本、漫長的資本積累過程和落戶問題都使生存在一線城市這個命題格外困難,即便我有留學生落戶的優惠政策也並不能例外。這一點在北京和上海尤甚。即便是這樣,北京仍然是個迷人的城市。

選擇留在北京就是選擇了一種更豐富的可能性:首先,在北京工作跟在其它中小城市就業的狀態和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可以加速成長,學到更多東西;然後,北京的人際關係關聯度相對來說沒有中小城市那麼強,能力相對來說可以更充分地被認可,即便不被認可跳槽的選擇範圍也更廣;最後,我一直覺得趁年輕多出來闖蕩,老了之後再考慮衣錦還鄉比較妥當。關於這一點,我姐在上一篇推送裡有清晰的論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回去那篇再看看。

從投簡歷到拿offer,我是怎麼在北京十天時間裡得到心儀工作的?


對於在北京來說,優先選擇能解決戶口的比較好一點。第一份工作我覺得不必要非要選待遇最好的,選擇你更喜歡的並且待遇還不錯的就可以。一來一份喜歡的工作可以實現從學校到職場的軟著陸,對上班這件事的接受度和幸福感會更高;二來熱愛可以讓你在入職前期擁有超高熱情去學習和創造,這一點是我特別看重的,本領學到自己身上待遇自然不會太差。

關於婉拒其他公司offer的問題,我覺得還是有一定話術的。比如可以說“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最後決定選擇另一家公司。很遺憾不能和您(一般是HR)成為同事,希望未來我們有機會可以合作……”千萬不要因為決定不去其他公司工作就一言不發地對待已經收到的offer。

總結

回顧我的求職經歷,我覺得比較有普適性的經驗是:

1. 對自己的優劣勢有基礎判斷,並根據自己的情況在圈定求職方向時揚長避短。你的專業,愛好和經歷都可以成為你求職的加分項,要好好利用。

2. 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根據職位描述根據不同的職位適當修改簡歷。比如你想找一個旅遊有關的職位,那麼在簡歷上加上旅行經歷會很有幫助。

我在找工作的時候並沒有這麼做(因為懶),後來想想其實蠻可惜的。這就跟考試老師給劃了重點,但是你考卷上寫了整本書一樣,得分完全靠運氣。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時間充裕而且有特別想去的公司,就適當地對簡歷進行一些調整會比較好。

3. 文字創意類工作在簡歷裡面附上自己的作品會更有說服力。在進行過往工作經歷或者項目描述的時候用數字說明問題。

但是簡歷只能決定你能不能進面試,能不能被錄用還是要看面試的表現,關於面試我覺得比較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1. 提前瞭解公司和應聘崗位的基本情況。如果去面試的時候,HR或者部門主管問到對公司有什麼瞭解,你給出了一個南轅北轍的答案或者根本答非所問,那這份工作基本就不要想了。

比如你要應聘窮遊網的工作,HR問你對窮遊有什麼看法,你上來直接說窮遊就是節省成本去旅行,場面就會非常尷尬。

2. 禮貌,不僅可以體現出你的重視,而且可以給部門主管和HR留下一個好印象。女孩子化一個乾淨好看的妝也很重要,畢竟誰都希望自己的同事看起來得體養眼呀。

3. 面試之前提前把自己的心態和狀態都放端正,把整個人代入到公司環境裡,從部門主管,直接主管,HR等等角度想想他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員工,然後根據他們的需求回答被問到的問題。

可能有些HR會問到你怎麼看待為商業目的而進行的寫作,如果你回答說“商業寫作不是我想要的,是違揹我個人意願的”,那可能你在求職這件事上會經歷一番波折。再比如,HR可能會問“怎麼看待你的上司脾氣不好”,這個時候我覺得從脾氣不好是為了鞭策你成長這個角度回答會更好一些。

我特別喜歡左小祖咒的《太平洋的風》,韓寒在歌詞裡面寫到“也許是我的命好,遇見的都是好人,也許是我走得膚淺,幾乎所有人都和氣”。找工作並沒有那麼可怕,端正心態就可以喜提理想工作。實在不放心還可以再轉發一下楊超越啊!最後,祝願所有看到這裡的大家都可以找到勝意的工作呀~

從投簡歷到拿offer,我是怎麼在北京十天時間裡得到心儀工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