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條約》減少1億兩賠款,真的只是因為李鴻章捱了一槍嗎?

在1895年,李鴻章作為清朝的全權代表,滿心不情願的去了日本馬關。等待他的不光是一世的罵名,還有那顆意料之外的子彈。但是不願意去也得去,作為北洋大臣,又是甲午海戰中被摧毀的北洋艦隊的實際締造人,誰也沒有李鴻章更適合東渡去收拾這個敗局。

《馬關條約》減少1億兩賠款,真的只是因為李鴻章捱了一槍嗎?


在春帆樓的一場談判過後,李鴻章乘坐日本安排的汽車返回臨時住處,在車上李鴻章盤算著日本提出的賠款要求,3億兩是個啥概念?清朝一年的歲入大約是8000萬兩,日本藉助甲午戰爭的勝勢勒索這麼多錢,相當於當時清廷不吃不喝三年半攢出來的錢,日方可謂狼子野心。李鴻章越想這個伊藤博文勒索時的面孔就越生氣,卻也沒什麼辦法。這個時候他的車窗外忽然閃過一個人,是個穿黑衣服的日本青年,拿著手槍指向了自己的腦袋。

《馬關條約》減少1億兩賠款,真的只是因為李鴻章捱了一槍嗎?


李鴻章當時愣住了,來不及反應子彈已經砰的一聲射了出來,這麼近的距離李鴻章自然是沒辦法躲避,子彈打在臉頰上,當成血花飛濺,等到李中堂醒過來的時候,已經躺在床上,臉上包著紗布,旁邊站著一圈日本大夫和大大小小的日本官員,朝他噓寒問暖,不住的解釋和道歉。

《馬關條約》減少1億兩賠款,真的只是因為李鴻章捱了一槍嗎?


李鴻章的第一個反應是,自己捱了一槍,但是命大沒死,這麼近被槍打中,卻沒有打穿腦袋,臉上此刻火辣辣的疼;第二個反應則體現出了李鴻章極高的外交素質,不愧是一個身經百戰的政治家,他意識到這是朝日本人砍價的一個很好的條件。於是他忍著痛,慢慢說出了要求將賠款數字從3億兩降下來的要求。日本官員當即表示,因為這個意外事件深感抱歉,行兇的是一個無知的日本愛國青年,日方原因把賠款數從3億兩改為2億兩,以表示對李大人受重傷的補償。李鴻章苦笑著說,早知道這樣你們不如多打我兩槍吧,是不是就不用賠款了?

《馬關條約》減少1億兩賠款,真的只是因為李鴻章捱了一槍嗎?


其實日本方面答應降低賠款,根本上的原因不是李鴻章中槍的意外事件,本來就像買賣東西一樣,總得有個討價還價的空間,所謂的3億兩,也並不是日方的心理底線,能訛一分是一分罷了。不過李鴻章遇險確實造成了談判可能上的拖延以及西方輿論對於日本的不滿和譴責,容易導致日本的孤立和戰爭遲遲不能結束,拖垮當時日本並不強大的國內經濟,因此日方就坡下驢,把賠款下調,以儘早結束談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